close

 

投資分析方法的兩大門派-技術分析和基本分析

 

Ch.6 技術分析與隨機漫步裡論

技術分析通常不被學術界接受,可歸因於兩大理由:

1)       考慮交易費用後,不見得比”Buy-and-Hold”策略為佳:

    技術分析者相信股價指數在短期內據有動能”(Momentum),因此可利用近期股價,製作圖表以預測未來股價。然而,實證研究發現,雖然未來股價和過去走勢有相關性,然而相關程度趨近於零。這樣的結論於財務理論中弱勢效率市場假說相符,該理論假設股票市場價格將正確且迅速反應過去資訊,因此投資者無法藉由分析過去的資訊賺取報酬。而研究結果證明股市過去報酬與未來的低度相關,則說明即使投資者可利用此方法成功預測,再考慮稅以及稅及手續費等相關成本後,投資者仍無利可圖。

2)       缺乏理論根據

    技術分析時常為學術界詬病的一點,就是其缺乏理論根據,常淪落於資料採礦(Data mining)“。技術分析者利用圖表做為支持他們進行交易的目的,而圖表只是根據統計學與資料描述現象,其中並不存在必然的因果關係,若以圖表、統計資料做為決策法則,將存在倒果為因的錯誤邏輯。正如我們在做分析時,將旅美投手王建民的投球防禦率和台灣加權指數報酬率跑回歸一樣,我們可以跑出一條迴歸式,甚至還可能存在某種程度的相關,然而就邏輯而言兩者毫無因果關係可言。

 

Ch7. 「基本分析」能幫助你多少?

    探討完技術分析,我們進一步討論基本分析是否能未投資者賺取報酬。基本分析者強調其所做的分析架構系根據公司盈餘表現預測未來股價,並不會造成技術分析者導果為因的邏輯謬誤。然而研究證實華爾街上根據基本分析預測股價的分析師往往也無法準確預測股價走勢,其主要原因如下:

1)       資訊不對稱及會計操弄

    經理人評價時,會參考公司會計報表,然而公司內部人員在處理財報數據的當下,由於與市場投資人存在資訊不對稱,往往存在美化財報以推升股價的動機,比如借由折舊攤銷費用的認列虛增每股盈餘、藉由表外融資減低負債比率等等,增加分析師與市場對股票評價的難度;就算分析師執行實地查核(Dual Diligence),被評價公司仍有方法利用資訊不對稱的優勢影響分析師查核的過程及結果。以上這些操弄手法往往會使分析師於評估時產生偏誤。

2)       預測本身的難度

    基本分析者分析某家公司股價的方式主要為預測公司未來的現金流量並予以折現。然而未來的資訊往往很難於評價的當下準確預估,即使假設目前狀況不變,要準確預估現金流量與其成長率、折現率等要素都是相當困難繁複的工作。遑論在不可知的未來,有可能發生無法預期的突發事故,舉例而言,公司執行長車禍過世、地震造成廠房設備損失等皆為評價當下無法預測的事件。

 

    此外還有許多因素促使基本分析於投資股票時,也無法準確預估股價走勢。另外,由於實施基本分析往往需要相當多的時間與資訊蒐集成本,即使能準確預估股價,在將這些相關成本計入之後,投資者(尤其散戶投資者)也未必能賺取超額報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