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家庭與社區為本的語言復振》

 

報告人:許雅閔

記錄人:田軒豪

 

雙語現象出現à高階與低階

高階學習à正式且公開 (政府、學校等)

低階學習à私人、親密 (家庭、社區等)

 

母語使用於公共場合,且學校教育以母語為教學語言或為主科學習

自然的世代傳承或家長願意且習慣教導孩童

根據經驗,雖高階路線有幫助,但不是語言復振的根本,低階的學習才是最合是傳承方式。

 

 

    高壓政府同化政策導致台灣文化大受影響,語言在解嚴後也未受到與英文同等之重視,課本塑造落伍非正式語形象。Grenoble& Whaley 學者們建議如要做語言復振,由社區啟動由下而上的往上推行,而主要的成員由地方來擔任,從家中開始,之後在往上前進,如:學校、工作場所等。從這部分就可以看到台灣的語言文化是受到層層的壓制破壞的,早期日本壓迫,後又換成民國後,政府再次的轉換語言,原住民語言並沒有因此受到重視,長期壓迫導致原住民語言快速丟失的情況非常嚴重。語言復振是近十年台灣努力在做的工作,希望透過課程語教師的教學,能改善語言流失的情況。另外一件很重要的部分,由Joshua Fishman提出,挽救語言的流失必須先認清明白的了解自己要什麼,這樣一來才能積極的投入語言復振工作,一步一步踏實的走,切莫忽略減少每一個階段。

    會中提出討論師徒制的適用的情況,政府認定原住民部落目前大多都尚未適用此方法,師徒制比較類似急救式強心針方案,適用於尚未被認定且語言文化大量流失的平埔族群,但是未來若14族的文化保護工作沒有做好將來也會面臨同樣問題,族語在普遍大家心中的價值尚未被大量重視,要復興族語除了政府政策上的搭配外,最重要的就是每位身為原住民的各位,要意識到語言文化就是各個族群的靈魂,語言丟失就是放棄了自己的文化,如果再不繃緊神經面對,原住民寶貴的文化將會被無情時代大河強力的淹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