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2-4】中國思想史學習技巧實驗小組8

 

 

壹、討論記錄:

(本次只有一題)

一、吳汝鈞認為從哲學立場來說,禪的發展有兩個路相,第一個是分解的路向,第二個是綜合的路向。

.分解的路向:即清淨心是佛-如來禪(北宗)←近華嚴宗

.綜合的路向:即一念妄心是佛-祖師禪(南宗)←近天台宗

除了在文獻上的根據前者為《大乘起信論》、《楞伽經》,後者為《維摩經》和般若系統

的經典為文獻根據外,是否有其他的跡象可以證明北宗近華嚴宗,南宗近天台宗?(吳汝鈞《中國佛學的現代詮釋》p.126-130)

 

答:兩個路向內部既以相同經論立說,若以義理入手實難脫經論窠臼。唯天台宗對於華嚴宗「緣理斷九」之批評可為線索。于凌波《簡明佛學概論》:「天台宗義諸法實相,華嚴宗義法界緣起,天台講性具,華嚴論性起。」可見天台宗強調「圓融三諦」所呈現的各個事物的實相,以及法性具足諸法;而華嚴宗強調整個法界以佛陀悟境的普攝與真心的無隔為本據,平等並起,相即相入。加以吳汝鈞《佛教思想大辭典》「緣理斷九」條:「天台宗批評華嚴宗的教理,是專顯佛界之理,而斷除佛界以外九界之理,因而是別教,是『緣理斷九』……即成佛要捨棄九界的存在。天台宗的這種批評,很明顯地是基於其性具立場而發的。故要體正偵理而成物,必須同時體證所本具的法性、佛性,或中道佛性,本質上即具足諸法,包括九界的存在。故要體證真理而成悟,必須同時亦體證所本具的九界諸法,不能捨棄之。此中的關鍵在,不能如華嚴般『背迷成悟』,只應『即迷成悟』,或『轉迷成悟』。」由「一念三千」、法性具足諸法、須體證九界諸法等等,知天台宗認為九界諸法均有法性而能「即迷成悟」而較入世、較有包含性格,合於南宗「即一念妄心是佛」;而由「緣理斷九」、以佛陀悟境的普攝為本據等等,知華嚴宗認為法界普攝而有超越性、佛界與九界是分隔的而較為出世、較具分解性格,故須去除九界雜染才能到達佛陀所悟之境,與北宗「即清淨心是佛」相合。

 

貳、討論心得

 

這週討論的主題是禪宗,不愧是典型的中國化佛教,禪宗的內容相對於天台宗與華嚴宗,對我們來說較為好理解,思辨成份沒有那麼濃,而是重視實踐。

我很喜歡禪宗的一個概念:「教外別傳」指的是要從經教文獻中擺脫出來,不當經教文獻的奴隸,人應當以自己當前的反省和自覺作為最終的依歸,而不是依傍一些權威的經教或教法,強調人自主自覺的力量,要人從權威中解放出來。此外,慧能禪教我們要以「無念為宗」:這不是要人不生起任何念頭,而是要念而無念,要於生起念頭時,不執著某一特定的對象,不被某一特定的念想拘束。我覺得這是可以運用在當我們有煩惱時對事物的應對態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