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2-3】環境與綠能讀書會3
家維:
這場演講是辦在4/26,雖然在4/22地球日這天,馬總統已經承諾要佔三成的公股中油撤資,也意味著國光石化表面上的勝利,但是由於一、演講的時間已經定啦!二、如果沒有藉由這個議題的發酵,讓大家深刻認識到環境議題,在大家的心中灑下種子,以後再來個九輕、十輕,又該如何是好?或者,整個台灣對於石化產業的走向和規劃是如何? 都是要在茲念茲的一同討論,所以基於喚起更多學生的公民意識還是辦了這場講座,尤其為了配合讓學生們思考,身處校園中的我們可以有什麼行動來為這個社會做些什麼事情,還特別請了北藝大干擾學院的學生們,分享他們在台灣用了哪些行動藝術的方式,讓社會運動變得更可親、更好玩,這些同學也放了很多外國行動藝術的小短片,真的很用心介紹,現場也是笑聲不斷,還帶了「蘋果蚵報」,以及各種貼紙、明信片等國光石化議題的周邊產品。總之,覺得利用讀書會這個機會,不只讓成員們更了解議題,也能這個功能擴散到校園中更多的人,真的是很棒!
彥廷:
石化產業對於台灣,美援之後所遺留的產物,然而,在我們氣候變遷危機之時,我國的經濟產業結構失否該好好思考,不適宜的經濟區位。
而面對糧食自己率越來越低的我們,是否持續的破壞濕地與帶來相當產量的蚵田,環境保護與經濟開發,並非是兩面刃,而是該思考經濟開發下的環境成本,引更宏遠的角度思考其產業結構,而非僅一昧追求數字的GDP是成長,無感的經濟開發,而是要從人民幸福指數著手,真正讓經濟開發的利益分配給全部人民。
加上六輕的開發已出現極大的環境健康風險,我們真的需要用健康患經濟指數嗎??
這是政府與我們往後面對開發案所要思考的。
思愷:
想想這場演講的時間已經是在馬總統宣布停止在彰化的國光石化案之後,當然也就是過了演講時間的前一個禮拜全台串連和國光石化再次環評的高潮時刻,也就以為場面可能會有些許冷清,人潮會零零星星,但其實結果不然,實在出乎意料之外。
又這次講座打著三方對談的標題,有環保團體、在地居民以及和我們身分相同的學生,這種相互對話,讓聽眾得到各方意見以獲得充分討論,最後能夠自己理出真理的方式,是吸引我前來的一大原因,惟可惜的是在地居民代表今日無法參與。開場的是環保團體專員,藉由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國光石化的事件與許多正反意見,或許這部分的內容是以啟迪普羅大眾為目標而做的簡單事件描述,雖然不敢說我有太深的了解,但或許對我曾經為參與反國光石化遊行之前曾經做過些功課和其他可能想要得到更深一層的人來說,似乎比較精簡,但或許透過Q&A時段以及會後的討論,仍可得到不少想知道的資訊,這也是積極主動的人藉由這種講座學習方式,可以得到的第一手福利。
而第一部份結束後,輪到北藝大干擾學院的學生們的時間,他們的過程是透過我們學生的角度,來分享給我們許多可以體驗、參與、關心社會議題的方式,不外乎指出我們學生可以用自己的本錢,熱情與行動力,當然還有源源不絕的創意來實現對社會的關懷還有可以做出的貢獻。在台下,我看到一個個有心的學生,來自不同的領域,卻能對相同的事務投入心力,用有趣的途徑來達到一樣的目的,這種參與,實在是我所羨慕與讚揚的。
而前面提到的未能參加的在地居民,也讓我透過影片看到當地人民對自我家鄉的記憶與未來期許,一幕幕在環評會上的激烈言語,讓人為之動容,反觀如果這些事情發生在我們自己的家鄉,又會是怎樣的模樣?你還會是冷眼旁觀的人嗎?只能說答案不言可喻,或許這一切也可以說明雖然事件過去,但這天還是來到這裡的人所關心的意義吧。
偉珊:
聽了反國光石化不少的演講,但每次聽,都有不一樣的思考與反省。環境的維護和經濟的成長到底是不是相衝突,這個答案是否定的。經濟小於社會一如社會小於環境,如果把經濟發展建設在環境的破壞上,那這樣的經濟成長,我們還要不要?之前也和法律系的學長爭辯過國光石化帶來的利與弊,但隨著社會運動的發酵,我越來越覺得,就算國光石化真的能帶來那麼一點點利好了,其後的弊卻遠遠蓋過之。國光石化能讓一萬個人就業又如何?兩千三百萬的人將要面對健康的隱憂(空氣汙染、食物汙染)、自然環境的污染(濁水溪)和失去一個花了三百萬年才形成的大濕地,這樣失衡的比例原則,是一再強調可以提高GDP的經濟部所考量過的嗎?那我們失去的人文景觀又要怎麼在GDP上呈現負成長呢?身為兩千三百萬之一的我們,豈能冷眼旁觀?當看到有著北藝大研究所背景的干擾學院所做的行動時,干擾學院是我想學習、也想跟著一起參與的目標。其他國家所作的行動如日本三里塚抗爭和松本哉先生、美國M42幹道行動、英國YESMEN惡搞NY TIMES和假冒聯合國官員等,我才知道社運抗爭其實可以有很多種形式!四大蚵報就是模仿YESMEN的行動,但卻有著台灣年輕人的創意和在地特色!對於那些支持國光石化的人,我不想再對他們說些什麼了,因為他們的心早已被石化……
葆琦:
國光石化遊行時,參與其中的我為農民們深感憤恨!為什麼公平正義的訴求都是遲來的?非得等到農民們脫離正常的規律作息,長途顛簸搭車來到台北,才足夠引起媒體、大眾或者官員的正眼一瞧?難道所有的利害關係人或者至少能做出符合公眾利益的核心決策者,被企業的巧言妙語沖昏了腦袋,往昔曾有的理性思考不再?國光的問題只是冰山一角,它反映了台灣政治決策者素質,法律、經濟、政治等系所的學者較環境生態學、社會學、教育學者更容易、更輕而易舉的當上了台灣政治決策的核心人物,他們認知中的利益是金錢、經濟而非長期保護台灣這塊土地、長期建設台灣這塊土地,因此國光石化正好提醒了我們,不能一昧的將信賴傾注在據有法律、經濟、政治學專長的學者,這樣簡直跟迷信一樣的冥頑不靈、師心自用,因為他們也僅是擅長那些理論而已。讓其他背景的人才尤其是女性也有進入決策核心的機會。(女性與男性施政焦點的關注方面不盡相同,女性通常比男性更注重內政方面,也就是人民一直期望的生活品質,女性執政者能有較傑出的表現。)
以恩:
過去總是在新聞上看到關於國光石化的議題,卻從來不那麼清楚這裡是發生了什麼事,只是看到媒體不斷強調要保護白海豚,不要破壞當地生態等等。是藉由在第三部門的這些課程才讓我漸漸了解在此興建石化廠和政府關係的問題。而中妤,在今年的世界地球日那天,馬總統承諾將中油撤資,終於暫時的平息這個議題。我們曾經在某次的讀書會讀過一本「沒有石油的明天」。本書主要是詳細分析當有一天石油使用已達浩劫,人們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沒有石油,我們不可能再開車或是搭乘飛機或遊輪,隨時隨意的就到達其它國家,甚至只是想到五十公里外的城市都可能有問題。住在台灣的我們不可能再吃得到北海道的大閘蟹,不只是有昂貴的運送成本,是否有辦法運送這麼長的距離都無法保證。因此,我們是不是真的非得如此依賴石化產業? 當這樣一種可預期在未來幾十年內被消耗殆盡的自然資源成為人們主要的仰賴時,未來我們該怎麼面對沒有他們的生活?當然我們無法立即的就要這些產業完全消失,仍得在他們的支持下過日子,但是勢必要逐步的想方法找到其它的替代方案,同時以不破壞自然環境的前題讓地球永續發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