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2-23】「理論」與「實際」讀書會:廣義政治學學門選讀與時事5

 

  1. 育瑋的心得:
      為了因應新一波的WTO農業談判,各國政府都已經為備妥各種減讓辦法可能會有的衝擊。基本上只要下一波的談判敲定,過去各國政府所使用的各種市場干預政策將會被大幅限縮。在這種情況下,「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很可能會成為各國政府用來保護本國農業的重要利器。隨著WTO談判進程的發展,檢驗與檢疫標準將會是愈來愈重要的農業保護措施。農委會一方面要儘速學會這個保護工具,另一方面要有能力協助外銷農產品克服節節高漲的技術障礙。
  2. 書賢的心得:
      隨著非傳統安全議題逐漸受到重視,以及與民眾生活切身相關的緣故,食品安全已為目前各國國內良善治理的一大重點。尤其在發生了中國毒奶粉、美國牛肉爭端等一連串事件之後,更加凸顯出這個議題的嚴重性。在這個背景之下,國際間進行食品貿易時,即使可能部分妨礙到自由貿易,但是為了保障各國民眾食的安全,仍有必要建立符合貿易各方食品管制標準的建制,而國家做為一個行為者,在這方面的相關議題之中,也依舊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3. 守道的心得:
      食品安全確實是相當重要的議題,從之前鬧的超大的大陸毒奶含三氯氫氨,到前一陣子的瘦肉精美國牛等,都是你我每天生活「吃」的問題。然而,雖然我們都希望國家為我們的食品好好把關,保證我們吃下肚的東西是100%安全,但實際上卻充滿了相當多的角力,立法過程相當的繁複。更因為台灣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WTO),因此如果這些規定牽扯到了進口貨品的規格或品質,更是繁複至極。

  在WTO裡面,像一個國家內部立法禁止肉裡面含多少瘦肉精,奶類可不可以有三氯氫氨,都是統稱是「非關稅貿易障礙」的一種。這樣的規定會妨礙貿易,最明顯就是可以從美國牛進口台灣的角力當中看出來。瘦肉精在美國國內合法,因此他們賣過來的牛肉就都有瘦肉精。我們國內如果不許可,等於是美國的肉品商就沒辦法賺台灣市場的生意。就是典型的非關稅的貿易障礙。

  雖然這本書裡面多半討論的是技術面的規定,但更實際從國際政治的角度來看,往往國際法、國際組織等國際建制都不過是有權力的大國彼此協調、妥協後的政治產物。說明白了,這些遊戲規則都是大國定下來的。哪天如果這些規則不再符合大國的利益,那大國可能就會選擇性的參與和遵守,或是乾脆杯葛抵制。我們現在看到觸礁屆滿10年的WTO杜哈回合談判(其中最大的衝突就是歐美先進國家不願意放棄對於國內農業部門的補貼)、後京都議定書時代的減碳框架等等,都是還沒有具體結果的國際多變談判建制。

 太過於拘泥於文字間、機制間的討論,有時候會有忽略這些條文寫成時的國際政治環境與權力、利益糾葛。法典化共識是好,但不應該被這些法典化內容所侷限。

  1. 伯叡的心得:
  2. 昱誠的心得:
      國家具有維護國民生命、健康、財產的主權權利,因此在食品衛生、食品安全方面可以為維護人類、動植物之生命、健康之必要,對自由貿易進行限制。此乃GATT XX(b)SPS協定制訂的目的。然而許多國家仍會以保護國民食品安全為由,行貿易壁壘之實,使得SPS協定之相關規範必須加以充實,避免會員國藉此恣意進行歧視性貿易。目前在預防原則、風險評估方面的法制,尚有其不完善處。(例如風險評估中,「可能性」的特定等)如何在維護人類、動植物生命、健康與自由貿易兩種價值間做取捨,仍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建宇的心得:
  WTO機制下的食品安全探討雖然有點艱深難懂,但其處理的卻是與我們每天息息相關的議題。如最近年,兩岸來往頻繁,對岸眾多的黑心食物等問題,在不知不覺中,也可能已經滲透到國內。而除了如瘦肉精等問題以外,這個SPS只是管WTO架構之下的貨品,而兩岸的食品問題,有一大部分是官方根本管不到的走私問題,更由為嚴重,如中藥材、大蒜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