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2-24】老師我想跟你一樣有知識6
羅心彤:
本書分成兩大部分
1.已故事的方式帶入死刑議題
2.制度司法以及執行面上的問題
回應各團體提出的問題
張雅涵:
湯英森案
人間雜誌左派分子的報導:關於南部北上工作一個原住民青年失手殺死雇主的故事,最後被判了死刑。
蘇建和案
證據的誤判導致受刑人被刑求且判死刑。→冤案
張雅涵:台灣司法制度的問題,自己要去找證據,找到的卻不被認可。→司法制度的問題成為廢死人士攻擊死刑的理由之一
羅心彤:司改→廢死(廢死為一個更高的目標)
為安慰被害人家屬應該判死刑?
但只有判死刑是不夠的,應該以更實際有效的方式幫助家屬走出傷痛
鍾定瑤: 白冰冰案,以個人的傷痛作為廢死理由,但個人傷痛要怎麼普及到整個制度呢
沈引?: 科學證據能證明什麼呢?
羅心彤: 說科學證據不可信太輕率了。應該說僅僅相信科學證據是不夠的。
許芳睿: 因為科學證據被誤殺的人以及真正該殺的人
羅心彤: 冤獄可以賠償?那誤殺呢?被監獄的要求是什麼?應該有教化的功能還是讓一群很壞的人關在一起互相影響使彼此更壞。
張雅涵: 廢死聯盟承擔了許多冤枉的責任,好比被放出來的死刑犯不是廢死聯盟放出來的,但社會與媒體卻將矛頭指向廢死
張雅涵: 完美的死刑犯,媒體渲然的結果,沒有理由不給他死
沈: 立法的依據來自大眾?為什麼立法會受到大眾觀感的影響?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死亡已經夠讓人難過了,何況是人為的死亡。
羅: 以人道的方式討論是否廢死實在太過理想了
鍾: 死刑被國家濫用成隨意殺人的工具
羅: 洪曉惠最近被放出來了,當時犯差不多罪的人卻被放出來了。你要怎麼去量化犯罪與刑求呢?
是否廢死對社會安定功能是否有關?但研究顯示死刑的存在與犯罪率沒有絕對關係。反而是破案率的高低與犯罪率有關。
鍾: 台灣的死刑是何時開始的?
羅: 台灣一直都有死刑,只是有一陣子沒有執行了。是新的法務部長上台後才將死刑拿出來
鍾: 可是死刑無法嚇阻真正想要犯罪的人。
沈&鍾: 雨夜屠夫,因為香港沒有死刑,又被鑑定出又精神疾病,所以最後只被關進監獄
沈: 媒體操作。被關進監獄後就被社會大眾遺忘了。
羅: 例如江國慶案,尚未被定罪前媒體就已經先宣判他有罪。
張: (發表了看這本書以前對死刑的看法)
沈: 你覺得人道是什麼
張: 司法是有問題的,誤判率很高
羅: 去年政府發出的冤獄賠償高達四億多台幣
許: 如果無期徒刑沒有假釋的問題,我覺得廢死是OK的
羅: 需要大家的關心司法制度才能進步
張: 沒錯,例如蘇案
庭: 最近伊朗的以眼還眼
懲罰讓他們反省,並對大眾造成殺雞儆猴的效果
羅: 懲罰表現正義的方式。
許: 可是什麼是正義呢?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呢
沈: 所以懲罰壞人是要給誰看?伸張正義是要給誰看
羅: 一個社會或世界可以運作需要有基本原則,而正義是我相信的那個基本原則之一。不管正義是什麼,很多人都不願意做價值判斷。
沈: 所以伸張正義是要讓社會可以正常運作下去?懲罰犯錯的人給沒犯錯的人看以警惕他們?
羅: 這理由支持正義概念的存在。是正義被體現的方式之一
沈: 所以正義不依定要透過懲罰?
羅: 是。懲罰的方式可以透過定義改變。但我現在是在簡化懲罰的定義
張: 復課說以前市遊街示眾,但是後來人們覺得要更人道,於是變成私下懲罰了
沈: 那為什麼我們要讓人活下去呢?死了也是懲罰的方式之一,但是死了就沒有反省的空間了。
羅: 我覺得人權是最重要的
張: 之所以要懲罰,是因為先接受了"人的生命是很重要的"
羅: 很多人不願意做價值判斷,也許是抱持著相對主義的判斷,但是他們就變成了犬儒。之前廢死聯盟友辦一些影展,他們從各個角度(比如說受害者家屬或者劊子手、 檢察官、辯護律師等)去討論死刑。
許: 我贊成尊重生命的觀點,但是關於死刑犯與其的家屬,死刑犯活著不見得是好事,他們背負的更多是別人的眼光。如果他們真的是好人的話,活著是很痛苦的
沈: 事情發生了就回不去了,無論在做什麼懲罰或補償,發生了就是發生了。
羅: 更深層的討論,壞人為什麼會變成壞人?這可能是個結構性的問題。
沈: 不只是這個,很多都是結構性的問題啊
許: 法官判刑的時候會考慮到這個因素嗎
沈: 以這個來討論犯罪很不妥當耶,這樣所有的犯罪的原因都可以歸到環境因素阿
羅: 更細緻的討論是要去探討結構,你可以透過改變去改善
沈: 平常就要做,而不是出了問題才知道去改善
羅: 結構性的問題就不是他個人的問題啦
張: 死刑本來就是個治標不治本的東西拉
庭: 死刑或廢死是個無限循環的議題
羅: 一旦當你開始思考一個問題就會有自己價值判斷
張: 朱學恆代表的觀點,縱使被害者家屬支持廢除死刑也不會講
沈: 我家狗狗出車禍的那天,如果神愛我的話為什麼要讓我的狗狗掛掉呢?為什麼人可以吃肉。基督教的觀點是動物被創造勢要維持生態,佛教的觀點是每個生命都很可 貴。
許: 我不會覺得因為我沒有認識做過牢的人就沒有立場發聲,但是可能會變得很偏頗
沈: 我覺得殺戮的艱難應該進化到審判的艱難才是
沈: 陪審團的制度很爛耶
許: 只是大家去分攤責任而已
張: 陪審團是隨機挑出來的,失控的陪審團這部電影裡電影裡面有討論到隨機的問題
沈: 審判的難在於無法擁有全知觀點。"辯方證人"這本書就有討論到記憶是被建構出來的這件事。
結論: 關於廢死這件事,無止盡的辯論,永遠沒有答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