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2-21】愛特諾斯讀書會8

 

一、導讀人-

關於這份導讀,目錄想說的是…

l   先來點回應吧!說說你怎麼想的…

l   誰是Jared Diamond?

l   亞力的問題

l   國家的誕生

l   人類史是歷史科學    

l   所以,結論是什麼?

l   一個岔出來的話題…

看過這本書之後…

l   簡單的心得回應…

l   選讀作品的原因…

誰是Jared Diamond?

1937/09/10~

《大崩壞─人類社會的明天》

《槍砲、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以此獲得普立茲獎)

《性趣何來?》

《第三種黑猩猩─人類的進化及未來》

導讀之一‧亞力的問題

l   亞力:「為什麼是白人製造出這麼多貨物,再運來這裡?為什麼我們黑人沒搞出過什麼名堂?」

l   人類各族群透過征服、傳染病與滅族行動而互動的歷史,是塑造現代世界的力量。

l   遺傳因素、地理環境、文明後的工藝產品

l   環境決定論的爭議

l   歷史問題與科學解答

導讀之二‧國家的誕生

l   武斷的階段分野─隊群、部落、酋邦和國家

l   宗教/權力/戰爭征服

l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新教與天主教

導讀之三‧人類史是歷史科學

l   回答亞力的問題:「各大洲上的族群,有截然不同的大歷史,原因不在人,而在環境。」

l   亦包括文化的因素與影響,然針對文化特性與差異性作者則未處理。

l   學科分野與領域下的困難。

所以說,結論呢?

l   用環境的變遷成為合理的解釋有其科學性與被參考的價值;但如果今天我們站在的角度是所謂的人道或平等,那麼這本書依然無法給予一個滿意的答覆!

l   環境的確是造成當今世界的原因之一,那麼還有沒有更多的原因可以解釋?而非僅僅的「環境」而已。

一個岔出來的話題

l   學科分類下的優點與限制(例如:歷史/科學)

l   不同領域內的封閉狹隘或者未來更多的跨域合作

關於其它的分享

  •       Jared Diamond on why societies collapse(TED,18 min)
  •       Guns, Germs, and Steel (episode#1~#18, youtube)

分享結束,感謝聆聽!

 

 

二、與談人-吳皓雲 歷史上的大暖化》The Great Warming

l   作者介紹

 

布萊恩‧費根(Brian Fagan)

    世界知名的考古學作家,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人類學名譽退休教授致力於將考古學知識推廣給一般大眾,也編有《牛津人類學指南》等教科書身兼許多機構的考古學顧問、參與撰寫科普節目的腳本,如國家地理學會、大英百科全書、BBC、國家廣播網、時代雜誌等。

    自從1999年出版《聖嬰與文明興衰:洪水、饑饉與帝王》一書,開始闡述他連結氣候與人類歷史的獨特觀點,已完成《小冰河期》、《漫長的夏天》與本書等科普著作。

 

l   本書概論

  1. 西元800年到1300年間的氣候變化對當時世界的影響
  2. 「中世紀溫暖期」(Medieval Warm Period)

1950年代的英國氣象學家休伯特‧蘭姆(Hubert Lamb)所創。並非一直是溫暖的氣候,而是冷熱週期性變動。

  1. 研究古代氣候變遷的方法

直接方法:儀器紀錄、歷史文獻

間接方法:冰芯、深海與湖床沉積物、珊瑚紀錄、樹輪

 

l   第八章 水山的統治者

    中美洲(Mesoamericans)文明被劃分為三個時期,公元前1500年─公元300年稱為前古典期或形成期,公元300年-900年為古典期,公元900年-16世紀為後古典期。 公元前200年─公元800年左右是馬雅文化最興盛的時期。

 

  1. 雖然年降雨量達到1,350~2,000公釐,但不穩定。雨水集中在五月至十月間。
  2. 蒐集、儲存和管理水的辦法。
  3. 西元前三世紀到西元後三世紀,定居在天然窪地的底部。
  4. 西元250年後,馬雅君主首度在山脊和小丘上建造宮殿、金字塔與神殿。城市遷離了天然水源處。

l   提卡爾

又稱蒂卡爾(Tikal),馬雅最大的城市。前後31位君王,第一位於西元292年登基,末代君王於869年登基。

  1. 供水依賴季節性降雨
  2. 蒐集了大量的水
  3. 主丘周圍有六個集水區
  4. 某個中央集水區就占地63公頃,一年可蓄水超過90萬立

方公尺。可捱過兩、三年不下雨

 

l   馬雅君主的權力來自於他們掌控了水之類的關鍵資源

  1. 水的重要性可由馬雅人對文明起源以及死後世界的解釋一窺究竟西巴爾巴(Xibalba)
  2. 馬雅文明的水的來源跟其他文明不同
  3. 中世紀溫暖期期間的乾旱,讓馬雅文明的基礎隨之動搖
  4. 乾旱始於九世紀初,即中世紀溫暖期的開始

l   乾旱足以造成馬雅文明的毀滅嗎?

  人口增加

  貴族階層的比例越來越高

  1. 不是那些乾旱摧毀馬雅文明,而是多年乾旱導致的經濟、政治與社會動亂摧毀了她。
  2. 西元1100年後,氣候變得較潮溼,但南方低地區的馬雅文明未能東山再起,重心轉到猶加敦半島北部。
  3. 1519年西班牙人埃南‧科帖斯(Hernan Cortes)率兵進入,征服了馬雅帝國。

 

l   問題與討論

  1. 你還能想到那些影響歷史的氣候變遷?
  2. 台灣的歷史有受到類似的氣候變化影響嗎?
  3. 本書給我的啟發:

  人文學和科學的界線

  歷史學、人類學、氣候學、地質學、生物學、化學等等

  考古學

  團隊

 

三、提問與討論

l   先問大家讀後感想:

l   :作者一定很不快樂,一個問題寫三十年

l   律雅:喜歡她寬廣的論述,比一般環境決定論有更多討稐。

l   小牛:提供我們突破種族迷思的環境決定論。

l   怡伶:

1會讀是因為老師推薦

2作者因為黑人朋友一語,思考原因,產生本書,用科學方式作解答,對我們人文社會學群來說,是比較不一樣的方式。

3大家思考她這樣就落入了種族、國家誕生武斷的判定?

4畢竟每個地區都有所不同,其中還有宗教、價值觀等等差異。拿科學去解釋歷史是否會疏忽非自己專業的角度,並且人道平等似乎就無法被檢討了,但是它仍然不失為非常有邏輯的討論。

5學科分野與跨學科的優缺點思考

l   小牛:與其用種族來解釋還不如用這個方式來解釋。

l   皓雲:因為作者是出自自然科學,所以社會大眾的迴響比較高

l   律雅:作者不是為了解釋這一切的政治正確性,而是提出一解釋方法。

l   怡伶:跨學科的必要,腦袋不封閉。

l   皓雲:

1這是一本非常科普的書。作者考古家,出很多這類書籍,大多與氣候歷史文明有關。

2中世紀氣候溫暖期對歷史影響,剛提出十大很懷疑。

3主要討論馬雅文明部份

3地球暖化對世界各地造成德優劣並不一致,例如馬雅文明的歷史因為暖化有負面影響,歐洲暖化農耕成果成長,人口移向都市發展。

4馬雅文明對水的需求「集水區發展」

5潮濕期人口增加導致環境不能負荷,一旦乾旱發生,村落就面臨危機。(由缺水的農民而起,社會政治動盪)

l   律雅:對於唐朝衰亡的新解釋:大規模乾旱。

l   小牛:魏復古例子

l   關於跨學科:

律雅:跨學科在各個學校頗為盛行,台灣較缺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