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2-14】勞動議題讀書會3

 

     對消費者來說,在市面上各式各樣的選擇的誘惑,很多選擇,但其實是企業操作,企業透過整併的合作案,將市場壟斷,強迫消費者在自己的眾多商品內做選擇。這樣就如同歐威爾所著一書<老大哥>表達的概念,企業對市場的操控是整個意識形態、遊戲規則的限制。

 

        書中提到,就連理當為原本市民所擁有的公共空間也被企業利用置入性的設計佔領。

        超級品牌: 所有的消費行為和製造行為也完全被限制

        8090年代的連鎖店: 都會是友善而親人且服務至上

 

 

EX: starbucks 模式

     低價戰爭: 大店面-> 進口便宜 連鎖的飽和度,異常巨大購物折扣中心

     犧牲少數的利潤以求增加總體企業利潤當市場飽和

     斷人後路的不動產策略(搶租約)

     交組策略(McDonaldGap)

     大規模擴店能力

     高價位零售店再高價位地段

     衷於價錢、衷於品牌(大型零售業消費者)

     Disney

     限制在品牌裡面!

     超級商店 打造品牌的手段

     品牌村: roots、環境城: Disney 偽裝的公共空間

     員工的智慧被集體的零件取代

     市場多樣化的排斥市場單一化

     資訊世代和企業的關係

     特定產品挑戰大企業 涅槃樂團 p.206 在子宮裡 被要求配合企業的個體零售

     預先上架以試大型零售業水溫

     合作案審查制度

     媒體的自我監督是利益的自我監督

     濫用著作權

 

P222 解構貝克

侵略性地建造品牌以攻擊他人排除障礙、環境多樣化被消滅

言論自由被企業品牌的建造扼殺

     公共空間被收購被打造 強迫市民接受、商標殖民、文化殖民

     用什麼與企業對話、說服他們的殖民手法

     著作權法、商標法藝術與音樂的創作 藉定公、私領域

     太多的合併案包含的市民生活越來越多 p228

     法西斯國度的企業空間

     出版的飽和度有限,但個人卻占不到一席,隨這著合作案變得更小

 

品牌氾濫,新自由主義市場不穩定、以利益為導向的企業國家、泡沫化,不持久,社群是可以挾持、影響企業的 政治力量也可以強迫經濟力改變的

   企業的創造價值

贊助文化導致文化解構的改變

 

政府廣告:京奧 花博

 

文化去看企業商標: 各個文化的結構被企業在現的方式是否一致

     商標史

     生產至上商標形象

 

1980年代的經濟衰退企業轉以製造商品販售的卻是商品上的商標。如NIKEMicrosoftIntel

 

打造商標

19世紀下半 行銷廣告宣傳 新發明: 收音機、唱盤、汽車、燈泡等取代舊的產品。 順帶將新的發明到商標

 

由於工廠的標準化因此藉由廣告宣傳以製造差異化,其中建立在熟悉度和親切感上。而1940末企業意識抬頭

 

廣告商標名牌 高價

1993/4/2 萬寶路星期五

促銷、減價、贈品、便宜大賣場、價格戰、廣告業的黑暗期

價格戰 vs 行銷戰 脫離經濟不景氣

 

推銷生活態度、生活風格、文化

8090初全面化行銷

Only廣告文化贊助 政治爭議

 

第二章

80商標膨脹  佔產品外表的百分比上升

贊助文化(文化本身是否受到限制)固定的商業模式+ 名人聯手打造商標(Jordan)+助燃物(企業減稅、政府支出少、學校、博物館、廣播)

品牌蜥蜴的年代

跨界投資

 

第三章

生活空間的每一處被贊助畫(市景商標化)

行銷對象: 青少年(啤酒、涼飲、速食、球鞋、芭比)

潮流間諜、酷感獵人、貧民窟取經(湯米。席而非格)

CEO的生活風格注入青少年

 

媒體商標化

雜誌廣告業、影集的置入性行銷

網路上自創的媒體管道

 

音樂商標化

MV的抄襲廣告、歌詞曲的著作權、演唱會的服裝等

音樂界對此的反動是以包裝樂團,以自己名氣開創新的事業而非倚付於某唱片公司。

 

Nike+運動商標化

     創造運動明星

     參與運動

     空間的全面nike

 

第四章 教育商標化

90年代缺少經費需要科技設備於是在課堂上插播廣告

企業贊助球隊、校園傳單、看板

社會對此也產生反動

 

第五章 身分行銷

弱勢身分的崛起、全球化造成文化同質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