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2-14】勞動議題讀書會5
台大社會系副教授藍佩嘉訪談了58位菲律賓、35位印尼女性幫傭,讓我們深刻地瞭解她們的命運與想法,是第一本完整介紹外傭生活的報導著作。作者也採訪了51位僱有外籍幫傭的男、女主人,讓我們得以省思,自身家中的的親子與夫妻關係,其實如此脆弱。
導論::作者一開始先從一位菲律賓女子,為了生活的經濟而成為跨國移工,幫忙台灣雇主的家庭幫傭為引發思考。他們為同ㄧ年出生,同樣為了賺錢而選擇外出工作,在同樣現代家務勞動女性化的觀念下犧牲掉和子女的相處時光,為了追求生活上的品質提升,但那菲律賓女子卻也是為了生活,成為下一層級的犧牲品。
第一章:合法的奴工
亞洲的客工特色:(p58)
造成移工遭遇到不平等的待遇和限制, 很大的因素是來自於國家法律與制度的訂定。
政府直接介入:特別管理重要外銷人力,促進國際遷移進而對海外移工徵收高額國稅
商業化—契約移工勞動力不斷更新,仲介生扮演關鍵腳色,因為他們沒有資格取得永久居留公民身分—促進私有仲介的發展
限制高又嚴苛(除了專業技術的移民)—因為亞洲地主國普遍領土有限﹑人口密度高和種族同質性強對於外來移民的管制普遍從嚴,相對於歐洲福利國家是根據普遍注意原則來分配資源,所以鄒洲的移民享有某種「沒有公民身分的成員身分」像是部分經濟權和政治權。
【台灣沒有給外勞很高的薪水:移工的栽培到顧用期間後都不是地主國應該支出的費用】
台灣的移工;80年代中期是為了因應產業界勞動力的短缺,尤其大部分是次級勞動力市場部門的3D工作
第二章:誰是外勞?—種族歧視
處於半邊陲的台灣,依然存在種族主義論:對於日本歐洲等白領工作淡膚色的移工稱為「外籍人士」;卻以「外勞」來指涉藍領的外籍移工。
聰明刁鑽 的菲傭VS單傳溫順的印庸
這是雇主仲介與大眾的普遍現象,1.印尼過去在威權統治的過去和伊斯蘭文化影響,菲律賓岑受美國殖民,具有較強的民主理念2.菲律賓在母國有相對較佳的教育和語言的資源(廣設大學的歷史),決定了他們和台灣雇主的協商能力;目前印尼家務勞工的數量最多,再來是越南,、菲律賓。
【外勞不是一班中立的外國人,而是被視為低劣衣等的族群他者﹔仲介不單純的招募勞動力,而是積極的打造符合市場需求的勞動主體】
第三章: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女主人與女傭、母親與保母之間的界線該如何劃分呢?尤其在提供日間照顧(像是接送小孩)等行為是否被認為是一種愛小孩的舉動?或者是托育照護比較能提供孩子舒適安全的成長環境﹖
ㄧ方面的確減輕了雙薪家庭家事分工的負擔,也散式外包新好男人的一種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