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2-26】鑑往知來─美國60年代文化與社會關懷3

 

 

 聚會心得

〈我嫁了一個共產黨員〉閱讀討論

l 吳彥德

 

    整部書在欣賞完後,第一個想法就是艾拉這個人好可悲也很可惜,一個有理想且對社會有抱負與關心的人,最後竟然是這種下場,被自己最愛的老婆背叛,然後自己追求的理想共產也離他遠去,而反觀一切竟然只是因為那兩起令人啼笑皆非的婚外情。那個時代,出軌可以毀掉了一個人,毀的方法是叫他共產黨,但共產黨跟婚外情這根本事八輩子不相干的兩碼子事情,把一個理想公民歸於叛國份子,將一切由小誤會轉成舉世皆知的罪惡,使用言論以及公眾,對於信仰意識進行箝制,讓人群認為正義必將彰顯,在此自由被阻礙,正義成為扭曲的群眾暴力,而將名為將正義彰顯之人最終位高權眾,我相信艾拉人等必不為少數,但時代的壓力,誰叫美國與蘇聯對立,誰叫資本主義的過度發展激起共產主義,歷史的齒輪終將理想捲入洪流,最後一絲不剩,當事過境遷,這些人終默默被世人遺忘,但我們會永遠記得那個年代,自由沒被伸張,公理正義被極度扭曲,引以為戒。

 

l 顏睿萱

 

    Philip Roth真的很厲害,在閱讀的脈絡被書中人物的機運牽動的同時,更佩服Roth的寫作能力。他運用歷史背景營造大環境的氛圍,穿插切中人心闡釋性文字,與劇情的結合真的達到了鬼斧神工的境界。看完《我嫁了一個共產黨員》,彷彿經過一場身心靈的旅程,在閱讀的各個層次都有很多啟發。

隨著書中人物的生命進程,我感受到「命運」能在生命中扮演的催化角色。艾拉林格有強烈的個人特質,而我想這些特質是機運塑造的家庭、出生地、遇到的人、接觸的事等。當艾拉處於社會中低層時,他追求任何能讓自己突破的機會;當他處於中上層社會時,又堅持孤傲,這樣的衝突感與矛盾也貫串情節發展。

關於內森的情節最吸引我的部分是觀察他由「入世」的熱血青年到後來「出世」的心態轉變;與艾拉林格的對話和內森心裡的發酵形成有趣的能量消長。

我很喜歡近尾聲時Roth引用馬克白的話「But I must also feel it like a man.」,似乎就是在看盡書中對生命和命運的起伏後最開闊的註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