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2-3】環境與綠能讀書會2

 

雙華:

首次參與反核議題的活動,祈福晚會呈現的氛圍讓人不禁哀痛,前半部的音樂表演展現對土地的熱愛,更加襯托出反核議題對於許多人是個難過沉重的問題,特別是在日本核災過後,更多的人受到影響及傷害,台灣政府的怠慢輕忽及放任姑息,是沉痛的氣氛的加添劑,晚會很平靜,沒有喧鬧嘈雜,沒有大聲抗議,每人手持蠟燭,靜靜為受害者默哀,也為反核議題亮起明燈,在場的我有些感觸,感動的是原來有許多人是肯為環境議題站出來且作凝聚的角色的,難過的是將每個人的未來與核能廢除與否牽上太多關係與怨恨,我們愛我們的土地,但愛不能有分別,只愛受害者,卻不愛政府,與之分別還撇清關係,這個社會需要更多的愛,給與彼此更多正面的回應,雖然有已造成的傷害與錯誤,但著眼解決方法,以及給予政府團隊更多建議與包容是我期待的反核。

 

家維:

今天晚上的讀書會本來是要看影片,但是因為那部影片不知怎麼的就是找不到,剛好有一個「走過三浬島,為日本祈福」的晚會活動,正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社會本身就是一本很棒的書,再加上大家聽到林生祥也會去唱歌,更增加我們衝到現場的動力,三浬島事件是發生在1979328日,美國三浬島的二號機發生故障,造成爐心部分毀熔毀,是美國史上最嚴重的輻射外洩危機。員工和附近居民到現在還在持續接受健檢追蹤。活動中,丘延亮老師念了一段祈福文,並帶著大家手捧蠟燭祈福,丘老師特定輸出了很多日本311強震的照片,要我們每個人輪流傳下去,讓大家手中的溫度溫暖這些照片,讓力量傳達出去,這段活動很感人,但也很哀淒。

 

主持人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也是「貢寮你好嗎?」這部紀錄片的導演,愫欣,印象很深的聽到她說,台灣就這麼小,北邊有三個核電廠,南邊有一個,如果台灣真的發生地震,真的不知道要躲到哪裡去,我們可能只好跳海了。台灣本身沒有核電的knowhow、技術,做事情的敬業、實事求是的程度也不如日本人,核能發電在台灣真的是個很難以治理的議題,從預警原則的角度來看,台灣到處都有斷層帶經過,實在不適宜發展核電,我們該從另一頭使用面多去思考,果然,這時,林崇熙老師曾說過的話又浮現在我腦海中:「權力的奧秘在於讓你失去另一種想像的可能性。」

 

鈺慧:

本來是該坐在討論室的讀書會,卻在一時興下一起衝到了三浬島核災五十周年的祈福音樂會現場,一起為同樣也發生還災的日本災民祈福,手上拿著祈福蠟燭,為心中反核的火苗加溫,同時,也希望蠟燭的溫暖可以傳到日本災民絕望的心裡,知道我們是多麼的關心他們,希望他們能夠早日走出傷痛。

而對於核能議題的看法,暑假實在綠盟實習期間接觸反核議題時,就覺得核能發電廠真的不識一個做為發電來源的好方法,撇開已經建好來不及阻擋的核一、核二、核三先不提,核四在興建期間就小意外不斷,在排除其安全疑慮之前不應該讓核四插上燃料棒,使其開始進行可怕的核輻射汙染,相關的想發、相關的論述在福島核災之前在台灣似乎都沒辦法引起全體人民的注意與關心,或許是核四議題已經二十多年來,大家都麻痺了吧,想說一直都沒發生什麼事應該也不會怎麼樣了吧,但是福核災就這樣突如其來的降臨,我們看到連做事謹慎,對於核能發電廠比我們有危機應變處理能力的日本都措手不及,無法快速解決,災情慘重,波及地區龐大,而且可能好幾十年都無法完全解決問題,這樣的實際的例子讓台灣民眾除了同理日本災民的難過與悲痛外,也開始反思與檢視我們的核電廠夠牢固和可靠嗎? 抵擋的了地震與海嘯嗎?政府用數據告訴我們說妥當啦! 但誰相信? 我們應該趁著還能防範於未然時,就先拿出我們的態度,要求政府建立非核家遠,不讓核能有機會污染我們的土地,愛護我們的土地,也關愛我們世世代代的子孫。

 

彥廷:

核電廠蓋不蓋,以前對我來說,僅有安全與環境上的考量,但是讀完讀本之後,才了解到背後的國際政治經濟結構下的背景思考,從核子武器走到核能發電,美國對外輸出,伴隨著外交角力,國內外的經濟政治交易。
核能發電未考慮環境成本會許是最便宜的發電來源,但所帶來的健康風險,確實我們當初無法估計的,當我們了解到這些風險,是否應停下腳步,思考我們的核能政策,乃至於整個國家的能源架構,而非持續進行建設,讓未來的人們去承擔。

偉珊:

「我們當然不願意看到有核災發生,政府才知道核能的安全隱憂」,說自一在貢寮反核20年的吳文通大哥。但日本311的大地震,因人為疏忽導致的核災卻血淋淋的發生了。關心核能到現在,有時候會覺得無法和貢寮居民站在太同樣的位置上,畢竟不是生長在那裡,感受不太到核電廠的威脅。可是福島核災,投下了一顆讓全世界擁核國家驚愕的震撼彈!核電,其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安全。於是我們臨時動議,決定不看影片,而改往前去「走過三浬島,為日本祈福」的晚會活動。小小的第一片場地,打著黃光,地上排著NO NUKE的蠟燭。心不自覺地染上悲悽。聽著林生祥唱著「非核家園進行曲」,想著日本的災民,還有被蒙蔽的台灣。我們到底要見證多少教訓才會去檢討自身的能源政策?當初的政府以「核四的存在」為前提,完全沒有想過要是「沒有核四了」的替代方案,然後又因立法、行政的職權不明,加上美國貝泰公司的政治協商、台灣內部的政黨鬥爭,讓核四廠停工擺盪二十年。這二十年追加了多少預算?讓台灣分裂成什麼樣子?讓人民對政府失去多少信心?這一切的代價,台灣人還記得嗎?邱延亮老師帶來災區的照片,要我們一一傳閱並給予來自台灣人民的體溫。當照片傳到我面前的時候,情緒是很複雜的……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的疏忽,是大大的不幸,卻也讓全世界反省到底核能的必要性是不是如之前所強調的?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不是嗎……難道我們要等別的國家辦一場「走過福島,為台灣祈福」的晚會時,我們才向世界說「噢,是我們的疏忽」?何況核四的技術還是像東電學習的……日本的例子就在眼前,媒體除了報導日本「有條不紊的秩序」、「人間煉獄」之外,是不是該做好監督政策的角色?「我們腳踏著勤勉 要為子孫和祖先 奠下永續的生態 喔~非核的家園」,希望在有完整的配套措施和產業升級的決心下,核電廠有不在台灣運轉的一天。

 

葆琦:

「我們當然不願意看到有核災發生,政府才知道核能的安全隱憂」,說自一在貢寮反核20年的吳文通大哥。但日本311的大地震,因人為疏忽導致的核災卻血淋淋的發生了。關心核能到現在,有時候會覺得無法和貢寮居民站在太同樣的位置上,畢竟不是生長在那裡,感受不太到核電廠的威脅。可是福島核災,投下了一顆讓全世界擁核國家驚愕的震撼彈!核電,其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安全。於是我們臨時動議,決定不看影片,而改往前去「走過三浬島,為日本祈福」的晚會活動。小小的第一片場地,打著黃光,地上排著NO NUKE的蠟燭。心不自覺地染上悲悽。聽著林生祥唱著「非核家園進行曲」,想著日本的災民,還有被蒙蔽的台灣。我們到底要見證多少教訓才會去檢討自身的能源政策?當初的政府以「核四的存在」為前提,完全沒有想過要是「沒有核四了」的替代方案,然後又因立法、行政的職權不明,加上美國貝泰公司的政治協商、台灣內部的政黨鬥爭,讓核四廠停工擺盪二十年。這二十年追加了多少預算?讓台灣分裂成什麼樣子?讓人民對政府失去多少信心?這一切的代價,台灣人還記得嗎?邱延亮老師帶來災區的照片,要我們一一傳閱並給予來自台灣人民的體溫。當照片傳到我面前的時候,情緒是很複雜的……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的疏忽,是大大的不幸,卻也讓全世界反省到底核能的必要性是不是如之前所強調的?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不是嗎……難道我們要等別的國家辦一場「走過福島,為台灣祈福」的晚會時,我們才向世界說「噢,是我們的疏忽」?何況核四的技術還是像東電學習的……日本的例子就在眼前,媒體除了報導日本「有條不紊的秩序」、「人間煉獄」之外,是不是該做好監督政策的角色?「我們腳踏著勤勉 要為子孫和祖先 奠下永續的生態 喔~非核的家園」,希望在有完整的配套措施和產業升級的決心下,核電廠有不在台灣運轉的一天。

 

以恩:

在日本發生大地震以後,核能議題突然間的被受重視且愈演愈烈,人們不禁想到1979年發生在美國三浬島的輻射外洩事件。我們曾在讀書會時討論過相關的問題,一個小小的台灣,不穩定的技術和位於斷層帶上的核電廠,如果不幸的大地震發生在這裡,我們該怎麼辦? 縱使核電的發展或許真的帶給人們很多方便,讓我們的用電更加不致匱乏,但假使沒有核電,難道就真的沒辦法繼續發展台灣其他各項工業了,或是就真的必須以限電措施來控制用電量了嗎? 我想,在我們位日本祈福的同時,回想到自身處境並想辦法讓我們免於遭遇相似情形是非常必要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