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2-21】愛特諾斯讀書會6

 

一、導讀人- 

作者

  •       漢娜‧鄂蘭(19061975
  •       猶太人,出生於德國漢諾威。流亡巴黎、歸化美國,任教於普林斯頓大學。
  •       《極權主義的起源》→政治哲學家。
  •       《黑暗時代群像》→十一位知識分子的思想。
  •       《共和危機》→政治謊言、公民不服從與暴力。
  •       《心智生命》→思考、意志與判斷三種心智活動。

 

種族主義

 

  •       帝國政治的武器。
  •       兩種意識型態,階級鬥爭民族衝突。
  •       科學根據只是輔助,政治才是主導。

 

法國

  •       喜愛旅遊與遊記的國家。
  •       波蘭維葉-日耳曼族高盧族。
  •       征服者-公理、權力。

 

  •       為對付第三階級,保障貴族權力。
  •       法國人無共同起源,打破國家同一性。
  •       內部分野→內戰武器。

 

 

德國

 

  •       為團結全國,反對外敵。
  •       缺乏歷史記憶→「民族主義」失敗。
  •       命中註定與其他民族隔閡。
  •       內部統一→民族戰爭武器。

 

浪漫主義

  •       「使普通事物具有高度意義,使一般事物具有神祕的外表,使無名之輩在著名人物面前也有尊嚴。」
  •       資產階級→自信,不敢與貴族爭奪政治領導權。→鄙視其他民族。

 

浪漫主義與種族主義

  •       戈比諾
  •       為何法國貴族會衰弱?
  •       文明的衰弱起因於人種的衰弱。
  •       菁英階級取代貴族-「尊貴的種族」,亞利安人。
  •       貴族的沒落=人種的沒落,新的自然貴族形成。

 

英國

  •       為統一海外殖民地。
  •       最危險的民族主義概念-「民族使命」。
  •       「達爾文主義」遵循過去「強權=公理」。
  •       科學家:偉大人物→種族的天才,民族的代表。
  •       中產階級需要科學家、平民可成為貴族。

 

問題討論

  •       民族主義與階級主義為何能歷久不衰?
  •       民族主義是否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       你相信民族是如何形成的?

 

 

 

 

 

 

 

 

 

 

二、與談人-姚孟憲

一、簡介

本書作者為漢娜˙鄂蘭,林驤華翻譯,手稿於1949年完成,並於2009年由左岸文化出版。主要分析對象是二十世紀人類的政治災難--極權主義。極權主義一詞對早出現於一九二五年,強調國家權力對社會生活的全面滲透與控制,包括德國的納粹主義和蘇聯史達林的共產主義。依鄂蘭的解釋,極權主義是史無前例的新的統治形態。

 

二、內容

(1)漢娜˙鄂蘭  Hannah Arendt

1. 1906年10月14日-1975年12月4日

2. 以其關於極權主義的研究著稱西方思想界。

3. 哲學家 vs. 政治理論家

4. 主要探討權力的本質、政治的主題、權威和極權主義。

5. 大部分的著作集中證實自由的概念等於平等的集體政治活動。

6. 她把自由理論化公眾的相聯概念。

 

(2)《極權主義的起源》

分三部分-
一、反猶主義:19世紀中西歐反猶主義興起
二、帝國主義:1884~1914的歐美帝國主義
三、集權主義:納粹德國、史達林蘇俄

 

(3)第二部分-帝國主義

1. 極權主義
目的:「無階級社會」或「純種人類」
→推翻現有體制下的一切社群,打破邊界,形成無差別的統治。

2. 極權主義(totalitarianism) vs. 威權主義(authoritism)

 

(4)Ideology

 

 

 

三、提問與討論

2011.4.27 極權主義的興起

 

以慈:左派、右派是否不能只用二度空間來看?也許中間有灰色地帶,但現在還沒有理論出來?

 

皓雲:極權主義和集權主義有何不同?

:

Totalitarianism極權主義 vs Authoritarianism

集權要和分權這個概念一起看;集權和威權是一樣的概念。

集權與極權應該只是程度上的不同

極權-某一人或群體,以獨裁的方式壟斷政權。例如:法西斯、史達林、希特勒等等。

威權:權力集中於某一群人,個人不得壟斷國家的政治權力。例如蔣介石時代的國民黨。

 

馬恆錚:極權主義是出現在民主政治之後,那為什麼還是會出現極權主義?

 

怡萱:本書資產階級與

帝國主義本來只是經濟活動,是後來才轉變成政治活動。

 

姚孟憲:在帝國主義之下,資本風險可以轉嫁給社會以及殖民地,因為背後有政府的力量。

(馬恆錚補充:政府會在背後以武力支持在殖民地投資的公司,例如荷蘭的東印度公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