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2-1】輕痰讀書會9

 

主題:正在消失的消失,眷村文學 

 

一、關於眷村文學 

 

1. 反共文學 眷村文學 探親文學 

 

2. 驕傲、孤獨、焦慮、認同懷疑、遠離 

 

3. 離開以及回去 

 

4. 以從未到過的原鄉姿態,書寫異鄉生長 

 

 

 

5. 消失主題 

 

6. 以視覺、味道、聽覺拼湊起的擁擠記憶 

 

 

 

二、眷村文學中的過去與現在 

 

1. 孫瑋芒〈回首故園〉 「那時的清明節,村人大多無墳可上」 

 

2. 辭鄉 

 

3. 朱天心〈想我眷村的兄弟們〉

 

「很多眷村小孩,在他們20歲讀大學或當兵之前,是沒有「台灣人」經驗的。」 

 

 

三、眷村文學的消失 

 

1. 第二代的出走 

 

2. 經驗的消失→文學的消失

 

 

 

四、眷村文學作家 

 

1. 朱天文《花憶前身》、《最想念的季節》

 

2. 朱天心《想我眷村的兄弟們》、《長干行》

 

3. 袁瓊《滄桑》、《今生緣》 

 

4. 苦苓《外省故鄉》

 

5. 孫瑋芒《斫》

 

6. 張大春《四喜憂國》

 

7. 張啟疆《消失的□ □》

 

8. 蘇偉貞《離開同方》

 

 

五、文本討論

 

1.〈伊甸不再〉朱天文

羽軒:

全部三篇天賦遞減。此篇文字很快,表達很有歧異性,以很多奇怪的意象表達。認同還是存在,永遠無法脫離的感覺,家是桎梏,唯一擁有的事物。

P.20:就算化成了煙還是她的,哀傷還是她的,感覺很毛。歸屬是悲哀的,都只是過客。

P.22灰涼決裂主軸

P.20震撼

P.31找不到完美的人生,永遠都是演別人演好的戲,小三,內心的悲哀罪惡。素蘭毀滅自己好讓喬樵家圓滿,她的一生永遠都是「灰涼決裂」。

P.19相框---六人脫出去,生動---歸屬的悲哀

 

柏言:

朱天文文字技巧較高;朱天心議論。

素蘭的三個名字:最悲哀的她都是虛構的人物

甄黎是被敘說的,而非真實的人。

唯有素蘭是真的,卻被戚雙紅的身分取代(村裡的人只記得戚雙紅的名字)

擁有眷村記憶的人都消失後,自己的存在是否還存在

都是自己選擇,但還是無法逃脫宿命,年輕的滄桑感(世紀末的華麗)

 

熊:

敘述很天才

眷村在哪? 伊甸?---別人口中的伊甸

外面的人:「眷村是美好的」;眷村內人:「外面是好的」→找不到伊甸

到處尋找自己的歸屬,卻找不到

眷村對外人來說是一個難以親近的地方

此篇反眷村----伊甸不再;退出,只是一個身分

是她母親的永遠是她的

可以盡義務,但不屬於此,對眷村有反抗。

頑皮豹:在黑暗中自由自在走來走去,被折疊→他想追求的是自己得以穿梭各處

 

晏如:

與《紅樓夢》互文:戚雙紅P.2425→紅樓裡的橋段,人世中沒啥好堅持的

甄素蘭→真

賈同→賈

戚→欺

 

不知為何會出現的形容詞→高超

 

喬樵→驚人角色   「八點檔的觀眾……」段落

甄黎自殺的快速帶過→疏離感、自我認同,呼應喬樵的話

與眷村沒有太多相關

 

 

楚然:

伊甸不「再」→所處的環境曾經是伊甸

朱天文、朱天心兩人路數不同

對大男人主義的看法兩人不同:文眷村文化;心本省人

 

哈適齊:

澎湖眷村V.S.台灣眷村:小型社會,與外界無關

此篇幾乎沒有提到眷村,為了契合主題,把眷村藏在其中

 

暉珊:

P35 伊甸:過去真實的日子,後來的她成為一個虛幻的東西

戚雙紅的失落:不知有什麼可以失去,從來沒擁有過

母親:現實的失落

「這不是一個個案」→只知道名字卻不知道這個人

與眷村的抽離

 

氓哥:

亮麗但不太超過的境界

具有電影的感覺,細膩,P.22秋收後的田裡:文字、顏色、節奏

戚雙紅:無立足境,但現實→想要擁立足境卻求不到

三個名字:花、感官

 

珈妏:

主要講個人過程,較沒說眷村在幹嘛,後幾篇較有書寫眷村

「素蘭痛恨長大」但其實在很小時就已經長大,其與母親的關係為從小時候就埋下的悲劇

 

書楷:

伊甸不「再」→死前的電光一閃

伊甸是在的,即為眷村。但只有那段時間是伊甸,在最後發現原來伊甸是被自己抗拒掉的。

 

 

2.〈想我眷村的兄弟們〉朱天心;〈想我眷村的弟兄們〉苦苓

 

羽軒:

朱天心

難有共感,討厭一開始要與作者合作,讀者應可以抱持各種心情讀。

X、小玲----有特色、概括性、開創性。

想起郝譽翔〈洗〉回大陸的段落。

苦苓

自己的童年回憶,很弱。

 

小冷:

苦苓

滿好看的,以各種小孩概括為眷村,想起《頑皮故事集》台灣小孩事件。

打棒球有共鳴。

童年回憶、夢想的部分EX平子,有感覺。

 

柏言:

朱天心

跟白先勇像----虛構

最後一次叫喚所有兄弟們—STANDY BY ME

建構自我的存在後,又自我瓦解(反戰歌曲),對自己存在的質疑

眷村存在的理由不再存在,只是那個時代的記憶

想起《古都》--議論,憤青

張大春:要解構大眾對眷村的印象,將黑暗面寫出是為了讓政治標籤撕掉

把眼睛挖出來好笑

 

浩偉:

朱天心

勝過朱天文,有共感,天心可與自己家庭印證

喜歡開頭,有互動感

眷村的切片,共同記憶拼湊的完整故事

蝙蝠的意象試圖撕掉標籤(欺騙、迎合對方,不可承受之重)

喜歡結尾

眷村=國民黨的分享→大眾對外省人的印象

苦苓

BORING;眷村眾生相

熊:

朱天心

文字厲害,與朱天文差不多,只是想要寫的不一樣(導覽,跑馬式,自由)

跳著的記憶,緬懷兄弟的感情

駱以軍父親逃難的故事  (只是每個人要寫的東西不一樣)

作者像主持人制式、教條,用準確標準涵蓋族群,很科學,有邏輯,很男性

突然對眷村很瞭,很有目的的將自己留在文學史上

苦苓

光陰的故事

 

書楷:

朱天心

眷村第二代的慘,是第一代造成的,被父母親灌輸的

喜歡名人部分

 

晏如:

朱天心

喜歡老x小玲;很多人同時出場(最貼近她)

全篇疏離,難以進入,有苦肉但沒血淚,空泛,硬是填入主題、細節,無大時代感情→本身作者的疏離

雖身為眷村第二代,但不懂一代的苦痛

不慎喜歡兩篇

 

彥妏:

朱天心

疏離,難以進入,與童年回憶不同

很可怕,與想像中不同

尋找自己的回憶

 

珈妏:

第二代對時代的苦難疏離→已經不是面對戰爭的時代了,須面對現實生活的重擔

配給有限,但孩子很多,外省第一代的配偶常當女工→第二代亦須做工→因此第二代較沒有時代感

不幸的原因:壓力大所造成

「不認同是既得利益者」--生活並不好過

無墳可上

對軍校的看法

眷村只是一個生活環境

楚然:

苦苓

熊認為伊甸不再是反眷村,然苦苓不是

為朱天心辯解:開頭說服,而不是找盟友,讓大家了解眷村

議論式小說為她的特色

有共鳴

 

哈適齊:

朱天心

有提到很多眷村的記憶點

家庭經歷分享

 

暉珊:

苦苓

比較實在,但卻是廉價共鳴

朱天心

刻意設計框架,非自由書寫,可以找到脈絡

人稱的轉換無意義,無法有同理心

只是為了文學史上的地位

 

氓哥:

朱天心

無法進入議論散文,此篇為小說的變革

為了說服加上個人經驗,陽剛,不像女性書寫

將記憶當成古蹟,不會讓讀者有共感;點出很多點,但分散

x的處理上,朱天心的心態:站在高處,知識份子的心態

眷村主題的陽剛性格,但只是走馬看花的風景

苦苓

平時的手法

個人較喜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