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發展學習小組第三次聚會記錄

時間:4/27  天氣:晴時多雲偶陣雨  地點:商院九樓外討論區

 

會議記錄

    本周討論的是有人會覺得與社會企業相似的企業社會責任,到底何謂社會企業責任,維基百科給予的解釋是一般泛指企業的營運方式達到或超越道德、法律及公眾要求的標準,而進行商業活動時亦考慮到對各相關利益者造成的影響,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是基於商業運作必須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想法,企業除了考慮自身的財政和經營狀況外,也要加入其對社會和自然環境所造成的影響的考量。但我們這次就Friedman的觀點來看。

 

劉宸凱:

    Friedman 在他的文章中提到,為什麼企業有「責任」?只有人才有「責任」。在Friedman的概念中,人的確可能是有責任的,例如一個人對於他的家庭、他的城市或是國家懷有一份責任感,因此他可能會選擇去做一些對於家庭、城市或是國家有利,但是對他個人未必有利的事情,這個無可厚非。

  企業的經理人同樣也是人,他們同時也擁有多個身分,因此也可能會有將企業引導到這個方向的想法,也因此有了企業社會責任想法。但是Friedman不認為應該是這樣,他認為這個是個人的社會責任,而不是企業的社會責任。

  一個企業的雇主,他對於他的員工有直接的責任,他的責任就是盡可能的賺更多的錢,並且同時符合社會的基本法律與道德標準下。

 

廖志鴻:

  我覺得Friedman的觀點給我很大的啟發,因為在過去經常接受到的訊息就是「企業應該要盡到企業社會責任」,長久下來似乎已經習以為常,並成了有點洗腦式的接受,認為企業就是應該要努力的去朝這一個目標努力,如果沒有的企業那就不是一個好的企業。當然也並不是說企業就不必盡到企業社會責任,而是我們應該要好好的想一想,到底為什麼企業應該要盡到企業社會責任?

  在文中Friedman對於企業有所謂的責任產生了質疑,這個質疑仔細想想是有他的道理的。法人是人所擬製出來,能夠行使相同於人的一些「權力」的法律實體,但是法人也同時存在著責任嗎?這可能未必。

 

黃永大:

  其實人可能也是,一個小嬰兒剛出生的時候,我們會對他的父母說,你的小孩應該要付某個責任嗎?我想應該是不會的,那為什麼同一個人過了二十年之後,我們卻會要求或是希望他能夠盡到他的「責任」呢?說穿了這個責任也是社會或是群體希望的投射所加上去的吧?

 

劉宸凱:

  Friedman也有提到,若是企業施行企業社會責任,必然要投入金錢,而這個金錢不是來自於他們的顧客,就是從股東或是他們的員工手中拿走。但是這有道理嗎?如果顧客、股東或是員工想要對他們的國家、社會或是城市盡一份責任的話,他們可以自己選擇這樣做,而不是由公司來代理。

 

劉瑞宇:

  作者這樣說雖然還滿有道理的,但是由企業來做和由個人來做的力量我想是不同的。由個人來做的話,可能金額太小所以顯現不出來明顯的效果,但是若是由企業來做這些事情的話,第一是因為企業相較於個人較有知名度,能夠引起較多的關注,第二就是因為是集結眾人(顧客、股東或員工等)的力量去做,所以資金較為雄厚,較能夠持續下去。

 

劉宸凱:

    一開始作者提到「社會責任」(Social responsibility)涉及到接受社會主義的政治機制,而不是自由市場的機制。因為這個經理人在決定企業要盡到什麼企業社會責任的時候,他拿了顧客、股東或是員工的錢,但是他未必知道如何正確的運用這一筆錢,而他做出的不全然正確的決定,將會可能導致資源的錯誤配置以及運用不當。

 

劉瑞宇:

  想一想常聽到的企業社會責任包含哪些之後,會發現很多都是在提倡要環保、綠色等等,這些企業真的了解到他們在做什麼嗎?還是看到別的企業這樣做,就決定跟大家做一樣的事情所以跟風?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的確可能落入了陷阱,那就是資源並沒有有效的配置,並且這樣的配置沒有依循市場機制,是全然由人的意志決定,但是這個決定又未必正確、精準。

 

黃煜翔:

  我認為應該停止這種不一致並且虛偽的行為,因為其實他們未必真心的想要這樣做。另外大家常常認為談Profit這件事情是邪惡的,但如果大家都普遍認為這個是對的話,那麼市場機制就可能會被外在的力量所控制,因為大家會去在意別人的想法而粉飾太平,市場開始變得不似一開始有效率。

 

黃永大:

    這從一開始就不可能避免。市場是由人構成的,人本身就包含了很多的情緒還有好惡,市場機制的運作在理論上是可行而且極度完美,但是進入實際的世界之後太多可以影響的因素了,所以若是一味追求市場機制可能反而落入了窠臼當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