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成功有約 書籍分享

 

1.書籍導讀&小活動(60mins) 

成長三層次為依賴 獨立互賴

自然成長能引導我們邁向成功之路

不要活在固定思維裡面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上

主動積極VS被動消極

 

組員們分享生活中從不同角度所發現的新事物或新觀點:

 

李亭儀:企業參訪阿部昆先生(沒人敢告訴你的MBA大揭密 作者)

 

提到:
1.我們花了大部份的時間去想how,花了少部份的時間去想what,而幾乎不花時間去問why。

2.太在乎別人眼光>如果世界只剩下家人、愛你的朋友,那麼你對未來的價值觀是否會不一樣?

其實如果我們擁有的很多,已經至少有了60分,而不是從0分開始往前邁進,因此,我們要在讓自己加分的同時,保有原來的60分。


「人類有個盲點,在此刻緬懷過去或規劃未來,而很少會活在當下,而只有活在當下並且做自己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洪:看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

成功並不是最重要的 過程才是重要

把握當下

考慮想先去工作 尋求自我再攻讀國外研所

 

張:接觸越多人發現大家想法與價值觀皆不同

他人想法與大眾不同 大家會覺得他很奇怪

因此認為他人講述不同意見不急著反駁先傾聽不表達任何意見

 

詹:補習態度的改變 原本感到疲累 到從另一新觀點看 學習要快樂 奮鬥要熱情 去補習會感到開心與收穫良多

 

個人使命宣言:

 

蔡:效率管理 品質保證

 

李: 

擁有品德,當個君子,能讓人信任。 
身心健康,積極正面的思考,內心平靜安樂而富足。 
對他人有愛、真誠,能夠付出但不求回報,可以正向的影響他人。 
擁有能力、思想、影響力,並且回饋世界世界。
 


洪:對每件事情盡最大努力

做正確的事情

停止抱怨並正面思考

相信自己並且具責任心

對朋友忠誠

 

張:積極自主 和諧圓融 深度思考

 

詹:全力以赴 使命必達 追求卓越

 

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溝通的真義在於別人的反應

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冠在別人的身上

在每個團體重視每人的意見與互動

不僅從學校 在工作上也要不斷學習保持一顆終身學習的心

亞里斯多德:「人的行為總是一再重複,因此卓越不是單一舉動,而是習慣。」

 

2.討論讀書會的規範(40mins)

  *分工討論讀書會的專案:
 自我介紹(word檔+PPT)>負責人:洪千惠、張庭瑜
 讀書會介紹(PPT)> 負責人:蔡淑清、詹惠羽

   *時程:
    3/22一起討論讀書會的why who what讓組員們與指導老師更明確知道讀書會之運作與整體目標
   3/29(四)專案驗收
    4/05(四)結案 
   
 


3.feedback+臨時動議(10mins)

張:對於自己勵志的方式為看小說散文

讓自己再次充滿能量

 

蔡:對於正面能量 創造雙贏印象深刻

做什麼事要捫心自問 做自己覺得對的事

 

李:以原則(使命宣言)為重心

活在當下 做自己

 

洪:活在當下 做自己

去了解別人身後的行為

 

詹: 對於亞里斯多德知名言:「人的行為總是一再重複,因此卓越不是單一舉動,而是習慣。」印象深刻,要將卓越養成一種習慣

 並且活在當下 做自己 用愛過生活

做任何事情都要使命必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