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士翩翩起舞-日本經濟再起的關鍵力量》第十三章到第十九章

浪人與現代武士的本質

 

摘要

【慧怡】

CH13-保守

    武士原本應該要負責社會教條的維繫,但在時代的變遷之下,武士們最後依舊慢慢地適應時代的變革,不過在適應變革的過程中,武士仍不忘將文化常規灌輸給下一代,希望即使行為改變,但文化的根本能夠保存,因此,在變革中我們可以看到武士們奮力保存文化的模樣,譬如茶道會等文化寶藏的舉辦,可見武士們努力在變革與傳統觀點中維持平衡。

    日本重視群體甚於個人,變革的發生通常都不是異軍突起,而是會先出現一個明顯的轉捩點,進而發生後續的事件。日本企業並不會輕易推動革新,通常採取革新手段的目的都是為了要維持現狀,因此,日本不會為了要牟取眼前的利益革新,除非革新可以保障未來的穩定,否則不會輕易改變。

    就算遭逢危機,日本也不會輕易決定變革,就拿當時的銀行業來說,1997年三洋銀行起頭的破產浪潮,揭開了銀行產業必須被重整的序幕,在此之前,日本的銀行其實已經面臨過不小的波折,但沒有人提出變革,因為害怕會打壞所謂的自然秩序,但銀行倒閉才讓日本人體認到現實,開始出現合併的風潮,銀行產業才逐漸好轉,不過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日本在三洋銀行倒閉後八年才有所行動!而此可見日本等待的耐心以及保守不易改變的心態。從汽車產業也可看出類似的狀況,變革前的導入期很長,但只要開始變革,成效卻非常顯著,證明了日本人只會著手能夠穩定未來的變革。

    改變是世界不變的道理,一味改變或盲目堅守傳統都不是一件好事,日本應保持彈性,來面臨所有挑戰!

CH-14不忘本

    保守與不忘本其實是很相似的概念,從武士們堅持將文化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就能知道,日本除了保守之外,更是一個不忘本的國家,日本人堅信自己的與眾不同,對大自然有著濃厚的認同感,即使是在東京這種都會區,周圍還是有稻田環繞;特殊節慶會藉由寄送禮物和明信片問候彼此。在步調快速的現代,仍保有屬於自己的一絲傳統。

    日本人信仰自然循環(繁榮的起落),因此認為逆境的存在非常必要,因為只要撐過逆境,便能到達更好的環境,且視錯誤為寶貴教訓,檢視錯誤並從中進步。此觀念讓日本人能夠樂觀的看待低潮,堅強地面對並等待好轉的那天。

    從前日本人認為獨立在海外工作是不正常且不合習俗的行為,但現在日本本土的就業者卻認為,擁有海外工作經驗是最佳的晉升條件之一,因為這樣能幫助日本企業擴張業務,另外,根據調查,日本有超過半數的民眾願意到不同的文化環境住一陣子,所以或許我們應該重新思考對日本「島國根性」、「本國榮耀」的印象(作者論點)。

    雖然人力有往海外市場跑的情形,但其實很多移居海外的人都蠻希望最後能回到故鄉-日本,因此不論是人力資源還是企業都有強烈的歸鄉情懷。

    愛慕故鄉之外,日本人也應該敞開心胸接受新事物,因為了解別人或許也是一種讓自己進步的動力,還有離開故鄉其實沒有那麼不好,因為有時候離開故鄉,才能讓人更加深刻的體會到家的重要性。

 

【郁蓉】

Ch15
不確定性利弊相伴,因為不確定性可以帶來革新,但是卻也可能造成內部人心惶惶,一個新的日本態度不再是規避的心理而是大膽的嘗試。浪人給人的感覺變得很不一樣了,不再是無所目地的移動而是代表面對新挑戰的彈性與應變力,現代
企業就好比浪人,在不確定性中找機會突破。
Ch16
日本之所以可以立足國際傲視全亞洲,知識固然重要但是我覺得東方人的細心謹慎也是成功關鍵,能夠想到別人不會注意到的觀點,這也難怪日本人總是可以發明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小物品或是小法寶,懂得在現有的知識中找尋其他可能這就是日本難能可貴的地方。而謙虛的使用知識或許也是要件之一,保有前人的智慧同時又有創新的勇氣,這才能使傳產在短時間內脫胎換骨,像是文中提到的電話公司。

 

【媺伶】

Ch19創業家

        日本浪人即將面臨的最大挑戰在於駕馭創業的藝術,在面臨零成長的時代,必須要從原來的資源壓榨出更多的利益以創造繁榮(這豈不是個零和遊戲嗎?)。

其實創業精神在日本自古有之,根深蒂固的程度遠超過西方人。從14世紀開始的清酒製造產業興起,在不受保護的環境下生存,當時的市場相當開放,競爭也非常激烈。到了德川幕府時代,已有大量武士階層為尋求領主認同,積極跨越階級,投入各式各樣可以創造財富的投資。再來是戰後的日本,從戰爭殘餘經濟(War Surplus Economy)逐漸走出,經濟情況逐漸好轉。隨著日本在50年代後訂下的工業政策,抑制汽車公司的創造能力,挫折使豐田與本田汽車在無形中也因此產生了強大的競爭精神與堅強的創業思維。

當代被視為創業家的典範是日本最知名的政界人士-田中角榮,出身鄉下的農村子弟到了大都會東京奮鬥,機緣下進了建築公司更與老闆的女兒結婚後,順利進入日本社會的最高階層。雖然我們知道日本重視菁英管理制度(強調表現且注重文憑),但田中角榮沒有現代領導人的特質,如順從、合作、共識等,也沒有知名大學的文憑;反之,他卻像個拳擊手,爭取各種機會並激烈奮鬥,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的人,因此他照樣能呼風喚雨,成為掌握日本政權最久的人之一。從某些方面來看田中角榮,我們或許能了解為何日本能有辦法從一個沒落至極的戰敗國家,蛻變為世界舞台上的巨人。

日本逐漸走向最新一次再造重生的循環,作者提供六點創業家所應具備的幾個精神:1.個人主義 2.革新 3.道德目的 4.競爭力 5.彈性 6.執行力,但並不是說武士具有這些特質後就可以一帆風順地進行再造。

武士和創業家中存在許多共同點,現代武士必更具開創精神-成為現代浪人,即沒有主人的流浪武士,必須將無聊、壓力或甚至失敗轉化為機會-一種可以從事不同且全新事務的機會,必須走向個別化的路徑。浪人必須追求並超越滿足基本需求的層級,遵循更崇高的自我實現。最後,浪人必須認同:人生不能只是一種軍閥提供文官的服務,必須不斷進行自我改造,在過程中浪人也將會體驗各種不同的快樂,那是唯有在企業與個人重生再造的過程中才有的快樂。

 

[感想發表]

1蕭郁蓉

能夠在輕鬆的聚餐場合進行,討論起來也比較沒壓力,很開心=)

2林慧怡

今天討論了整本書的總結,其實整本書作者都不斷地以樂觀的心態貫穿全局,認為日本正在經過重生的過程,期待看到作者的理論實現=)

 

3陳子恩

討論了很多重要的日本企業武士的核心精神,每個人都分享了自己對於日本的所見所聞,和書中所陳述的概念相互輝映,收穫頗豐。

 

4王毓嘉

不僅僅只是討論書中的內容,還討論了其他相關的內容,我覺得很充實,雖然氣氛沒有很嚴肅但是卻有很多的收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