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牛肉議題講座《美牛,你好嗎?》

 

其實瘦肉精有很多種類,萊克多巴胺只是其中一種,也可以說是較不毒的,一開始開發出來是要治療氣喘的,但後來藥效不好,經由實驗發現可讓老鼠肌肉生長,後來則轉用在豬隻或其他動物上。

如何管制萊克多巴胺?進行健康風險評估

其實從去年初政府就已經知道要開放萊克多巴胺,農委會防檢局委託學者進行計畫,但政府並不確定詳細問題內容,關於萊克多巴胺,擔心的不是預防中毒,而是害怕每天食用含有萊克多巴胺的食品對於人類健康來說有怎麼樣的危害。

有充分風險評估的科學證據就能夠向輸出國提出禁運,否則輸出國是能夠向世界貿易組織提出告訴。

US FDA利用猴子進行健康風險評估,ADI:1.25 ug/kg/day

JECFA不承認上述數據,利用六人實驗數據執行健康風險,但有一人產生心悸退出實驗,得ADI:1.0ug/kg/day,建議ADI應在0-1ug/kg/day,兩天的實驗(一般14天以下的毒理學是屬於急性毒研究)因為短期所以採用的劑量會比較高,一般而言這樣的實驗並不會用在健康風險評估的報告上。但在這份評估上也沒有考量到有心臟疾病的人。求證安全劑量受到樣本數量的影響很大。

去年codex的主席是美國人,若codex通過萊克多巴胺,台灣很可能也必須開放,但在會前就被歐盟及中國擋下來,用的是預警原理(若民眾對於這樣的安全有疑慮,就可以選擇不開放)歐盟以零檢出做為標準,中國自行進行檢驗發現萊克多巴胺存留在豬肺的量是最多的。日本則是核准進口,國內不准食用,並且有強制標示的政策,甚至為每一頭牛標示身分證,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其產地。

強制標示的政策是需要有人員以及經費來查核的,在現有的地方衛生局人員及預算都沒有增加的狀況,即使未來有人檢舉店家,也沒有能力能夠檢驗。

而且加工肉是不標示肉品來源的,像是一般常吃到的肉包、香腸、水餃都是沒有標示的肉品,那消費者真的有選擇嗎?

假如今天牛肉開放了,將標準限制在1.0ug/kg/day豬肉難道可以不開放嗎?美國是可以向WTO控告台灣違反貿易規範,當豬肉的標準也符合安全劑量當然必須也要開放,牛豬是不可能分離的。

目前風險評估的問題:(1)科學上數據品質不夠好;(2)猴子的數據可能無法估算人的安全劑量;(3)如何考慮敏感族群?。

一般來說,豬隻使用的培林是專利用藥,成本比較高,養豬業者使用萊克多巴胺能夠降低成本,在美國平均使用瘦肉精養豬一隻可以多賺40元美金,在小戶的養豬場約3萬隻,而一年可以養3-4水,即可獲利100多萬元美金。

目前國際上有27國家通過,依國情不同,各國的制定標準也不相同。

如何執行萊克多巴胺風險評估?

正確解讀這些毒理數據,問題在於如何估算人每天食用含萊克多巴胺的肉品,長期食用的效果。

萊克多巴胺殘留量的估算:ADI x 國人體重 / 國人每天牛肉攝取量

政府用平均60公斤體重來計算,那不同的體重變化像小孩子呢?而且每個人的攝取量有多有少。即使得出一個安全劑量,也不代表就要安全容許。

不得檢出不代表濃度為零,僅代表低於分析方法的偵測極限(偵測不到不代表沒有)

現在的問題主要是政府不尊重專業,濫用科學數據,過程不夠透明公開,使得民眾不相信政府決策。若是能夠確實評估且妥善管制且多數人接受就可以開放,但現在仍然許多人存在疑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