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鄉社會誌》

 

聖義:茶鄉社會誌是謝國雄先生第二本書,去美國念社會學,他有一位老師是Burawoy(「名著:製造甘願」)B氏實際去工廠做研究,發展出一個理論:內部市場。他提出一個概念「making-up」:在工廠體制之下,工人彼此競爭,為了贏過其他工人而拼命趕工,自然而然認同並順服了體制。謝國雄先生提出進一步提出:「黑手變頭家」理論。

之後謝氏研究轉向:出版了《茶鄉社會誌》,想要看出台灣社會基本運作法則為何,他與學生合作發表一篇論文:〈以身為度、如是我做:田野工作的教與學〉。他喜歡在著作中問問題。在著作〈四位一體的田野工作:《茶鄉社會誌》的例子〉中,他提出「認識論」,表示研究者並不比被研究者了解的還多,我們必須要親身體驗才能真正獲得知識。

以上是作者簡介。接下來是第二章,在談經濟。一開始談工資,有兩種可能性,第一種是實存工資,農人在買賣關係中扮演了三個角色:小商品生產者、頭家、受雇者。不同在於「倩」人或被「倩」。第二種是想像工資,是做的關係,分為宇宙和現象學,後者指的是經驗,作者舉了攏茶為例:茶葉的好壞與我們的嗅覺有關係。第二個例子是「帶身命」。在做的關係中,農人注意的不是與商品的關係,而是與茶葉、與天地的關係。

工作能力會影響茶葉品質,然後決定價錢。

盈君:任何農夫都兼具這三種身分。

聖義:「倩」的意思:1.以事頭為中心2.長期固定的雇主(擬似家族)。「交()工」的意思:1紅白互助2不計算的換工3計算的換工4工資。「包」的意思:保證事情的完成。

聖義:頭家沒有利潤的觀念。工資(缺乏利潤的工資)分成1.生產的文化脈絡2.做,後者也可分1.宇宙2.茶的價值來源3.現象學的經驗。生產關係有兩種:1.吃頭路2.做事頭。

第三章講政治的生活。這個茶鄉有其特殊性就是派系。作者要強調的是派系有沒有可能瓦解。首先談到派系的起源。人群分派從保正開始。政權轉移後,保正變村里長。

其中牽涉三部分:1.選舉2.生命禮俗3.經濟活動4.宗教活動

盈君:什麼是丁口數?

聖義:丁是男性,口是女性,丁口即是人口的意思。

聖義:法規需要徹底實行,需要官僚體系來執行。有法規就有違規,這時官僚體系應該要對事不對人來處理。但是前後任官員不同,造成同一件事有不同的法規。

「報」的意思:1.訊息2.政府3.威嚇力量(搏燃)

要求忠誠的力量應該是政府用的,但卻被國民黨拿來用,成為一種威嚇力量。例如白色恐怖事件。

肇翔:在歷坵深刻感受到派系鬥爭,故對本書印象深刻。意識是很建構出來的東西,這是我們需要注意的地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