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糧食的價格誰決定?揭開糧價波動之謎

 

肇翔引言:

隨著國際貿易普遍,糧食被當作是一種國與國之間的談判籌碼,一個地方的糧食變化都能對全球產生或大或小的影響,原本預期作者能指控操控者是在什麼樣的機制下產生價格,但本書只寫出影響糧價的指標,像是油價升值、政策、經濟成長、人口這些我們並不陌生的因素,只提出觀點,重複論述,未深入探討,與本來的期待有所差距。內容分成幾個章節介紹,可以發現糧價的波動不是像我們平常所想的那麼直觀。最後的附錄是關於糧食的問與答,同學如果有興趣,等一下可以來討論。

什麼是期貨:

期貨是一種為了避險的衍伸性商品,農人在還不知賺賠的情況下,先立契約賣給商人,而這份契約被當作商品交易,不是實體商品,是由另外地實體商品推論而來,投機客則由此進入,賺取價差,增值空間在於預期心理。第七章有談到。

政策與糧食價格:

關稅會提高進口食品價格,保護本國農業。農業補貼能鼓勵糧食增產,降低糧食價格。生質燃料政策讓農作物被用來製造燃料而非食品,使糧食價格上揚。而提到「供應管理計劃」時,有同學提到,國外的休耕政策常是為了要恢復地力,而台灣的休耕卻是為了要支持工業用水,有點諷刺。

動物疾病與糧食價格:

農民、政府和其他糧食產業的人可以採取一些步驟,以降低對疫情爆發與糧食安全的疑慮,但越多嚴格的糧食生產與加工規定則會使糧時的生產成本增加。最後消費者得到了有安全保障的糧食但卻必須付出更高的代價。這邊有同學提到,反觀最近在台灣鬧得沸沸揚揚,含有瘦肉精的美國牛進口案。食品的風險被隱蔽在,從糧食生產到放上餐桌的過程中,會不會我們到最後即使願意支付更高的價錢也買不到國民所的對糧食的選擇權?!

國民所得與糧食價格:

收入會影響我們吃什麼,因此收入也會影響糧食的價格。當所得上升時,糧食價格會上漲;當所得下降時,糧食價格也會下跌。在國民所得極低的國家中,以滿足基本營養為需求,所得提高時,對穀類、植物油及其他主要糧食的需求量增加,糧價上漲;而在國民所得中等的國家中,書中以中國與印度為例,所得增加,該國人民的飲食習慣隨之改變,食用肉品的人口增加帶動對肉製品與乳製品的需求,使糧價也跟著上漲。而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若一個國家內部的所得成長並不一致時,可能就會產生嚴重的飢餓情形,因為收入高的人能負擔更多更高價的食物,導致糧價上漲後,使低所得的人被迫要付出更高的代價才能換得糧食。另外同學也提到p.187的表9.1中,動物的飼料使用量是以玉米計算,這樣是不是會忽略澳洲牛是放牧吃草的事實?而若美國也將玉米改成餵草,能否能降低糧食價格?

匯率與糧食價格:

匯率正是世界單一糧食價格之所以不存在的原因,而本書以美元描述是因為美國是全球生產糧食的主要市場,所以大家在提到糧食價格時不要只有單一想像。當美元相對於其他貨幣走疲時,以美元標示的糧食價格會上漲,而美元走強時價格則會下跌。

投機買賣與糧食價格:

投機買賣會對糧食市場帶來短期影響,但卻很難讓價格保持在及高或極低點,市場投機客能讓價格上漲或下跌,但最終還是由市場的基本面決定。而投資買賣在影響糧價的過程中可帶來正面及負面的影響。正面:當有更多參與者進入市場時,賣家就能找到買家,反之亦然,可緩和每天的價格波動,為市場帶入流動性。負面:投機客驅使價格與市場價格不一致時,就會產生具有破壞性的結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的頭像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政治大學讀書及學習行動小組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