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勳《天地有大美》─「住之美」

 

 

一、《天地有大美》─「衣之美」重點內容之摘要:

 

1.  對於住所的重視,不僅僅是環境乾淨、舒適而已,「美是一種情感」,居住在這個地方的「人」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更是使住所之所以成為住所、成為家的原因。

 

2.  家庭營造出來的溫暖,譬如母親親手做的料理、親自布置的房間,這些都是美學的實踐與完成。

 

3.  家和職場是有分別的,你愛這個家,所以你願意回到這個家。

 

4.  有時候我們會發現,居住空間本身是難度很高的教養練習。

 

5.不知道大家會不會覺得這些記憶,其實是來自居住環境,裡面包含的不只是自己的房子,而是整個大都市空間裡非常非常多的人文品質。

 

二、組員討論與回饋

 

1.理想的住所:不一定是要空間大或者擺設多麼豪華,當家庭給人的感覺是簡單而溫馨時,住所也就反映了這樣的溫情;反之,若是家裡的人來去匆匆,彼此沒有任何交流,即使是「家」,也只跟過夜一宿的旅館沒有差別。蔣勳在這一講中提到他記憶中的母親,藉由幾段回憶告訴我們,對多數人而言,生活的藝術也許在居住的地方,但也許更有可能在記憶中找到。透過彼此家庭經驗的分享,我們一致覺得住之美,更多是來自於人本身,而非建築物。

 

2.都市更新:提到「住」的議題,最近北市的土地都更案在新聞版面上炒得如火如荼,居民和市政府及建商三者之間溝通不良,再度引起人們討論都更問題。其實都更議題並不是最近才發生,長久以來,為了發展市容和進行老舊房屋拆遷,居民權益和政府公權向來是難以權衡的問題。此次王家的強制拆除,也再次反映了這一點。

 

3.人與人vs人與空間:居住空間其實與人與人和空間都有緊密關聯,想想為什麼過去的老房子在今日社會不被重視,因為現代社會的家庭型態已經不如以往以大家庭為主,人與人間的互動也不如以前頻繁;空間可以表現人的想法,似乎也反映了我們逐漸失落的信任。

 

三、小組成員推薦相關書籍

1.《好空間:把家人連起來的住宅隔間術》佐川旭 大家出版 2011年

2.《住宅讀本》中村好文 左岸文化 2007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