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經濟》
摘要:
[子恩]
- o 序言:
過去20年來,以四個人小家庭為主流的日本社會逐漸解體,適婚年齡往後延、成年男子買不起房子的「單身寄生族」現象等等,我們可以發現當今日本已經有一批龐大的單身族群,而且作者認為單身族是當今每一個世代最大的族群,從前述的年輕人,近來流行的「敗犬」輕熟女概念,到退休的老年人都是。作者並且在序言中提出要享受一個人的生活,必須要擁有20種嗜好。
在這種高齡化x少子化x網路化的趨勢中,加深了「宅經濟」的影響,家裡附近的便利商店取代超市、單身族分租公寓、網路購物等都是宅經濟現象的具體呈現。作者最後在序言中建議台灣的零售業者必須要趕上這波潮流,否則只有被淘汰的命運。
- o 第三章:外部金礦~勇闖另一個天下
作者認為,日本已經完全進入成熟國家模式,企業不應該以經濟飆漲的開發中國家模式來經營事業,如果真的想要這樣做,只能勇敢的跨入新興或發展中國家。新興國家的興盛導因於:
- 全球金融系統的「熱錢」流入新興國家,過去FDI所考慮的政治風險也隨著企業民營化、資本市場開放等因素削減,使資金得以在新興經濟體循環並帶動經濟發展。
- 圖)21世紀新興國家的雁型模式也是重要原因之一,70~90年代亞洲經濟體以日本為首,依序由亞洲四小龍、東南亞國協等集團一個接著一個複製前者的成功經驗取得經濟成果。而當今「雁群」的領導-中國以及包括中國在內的BRIC集團、VIST集團和其他新興國家,也不斷的在經濟領域各自角力競爭,同時也互相合作。
作者也點出幾個日本企業必須重視的幾個要點,包括強調英文已經是必備的能力、新興國家的中產階級可以是日企的好顧客、中國的角色已從世界工廠轉變為消費能力驚人的世界市場,若想要攻下這塊商機無限的市場,必須具備良好的品牌行銷業務等服務的專業,作者在135頁~139頁詳盡的深入探討日本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一些know-how。
除了再次強調中國的重要性外,作者也點出印尼將是下一個觀察的重點,這主要是因為中國的投資環境惡化、工資上漲所導致。印尼現在擁有便宜的勞工、政府經濟政策等都增強了印尼的競爭力,經濟發展的成果與速度也讓其與金磚國家並列,形成BRIICs的集團。政治上,蘇西洛總統也同意讓東帝汶獨立,解決了區域的爭端,使外國更能放心的投資。國民所得增加的同時,也代表了印尼即將擁有龐大的內需市場,其實包括本田、山葉、嬌聯、寶礦力水得等企業和品牌,都嗅到了這股商機前進印尼。另外,作者也點出印尼對於日本的良好印象,將會是日本企業的資產;印尼高階經理人對於英語的熟悉,也讓她得到比中國、泰國和越南更大的國際競爭優勢。
此外,作者也認為,日本應該要好好的經營和俄羅斯的關係。受制於歷史因素、冷戰遺緒的影響,以及在北方領土的爭端,在東亞地緣接近的雙方一直維持著緊張疏離的關係。大前認為,日本應該想盡辦法化敵為友,視俄羅斯為尚未開發的新顧客,在其財政吃緊的情況下,應盡速達成和平協定、加強經濟和文化的交流、提供相對安全的核能發電技術(現在……?)、核能產業、民生產業都能為衰退二十年、仍無法順利轉型的日本企業界,找到活路。
Q:
1日本在世界各國投資相繼失利,如投資印度發現文化習俗方言等差異,投資失利;轉戰泰國汽車廠前陣子因曼谷淹水而慘賠;目前轉戰越南,接著大前研一預期的印尼成功的機率會有多少?
2提出311後轉變的日本消費風氣及對家庭的態度:絆(きずな)
地震後的日本人開始重視家庭關係,從符合社會趨勢及風氣轉變而擁有超高人氣的日劇《家政婦女王》以及《寶貝的生活守則》就可看出端倪;《一個人經濟潮》在預測未來的消費市場時,並未料到此天災造成的影響,但災後的日本確實在消費心理上起了微妙的轉變,相信未來的小家庭商機還是有發展的空間。
3東北大地震在《大力士》的重生再造理論扮演的角色是一個催化事件,引發後續的革新;而大前研一描寫的是處於和平的狀態,是備戰及順應的狀態。
[慧怡]
第四章後半:
作者認為日本應該積極和俄羅斯建立良好的經貿關係,並透過俄羅斯打入歐盟,同時「抗韓打中」,但我覺得實際的政治情況並不像作者講得如此輕鬆,因為要打破兩國之間的膠著是一件很困難的事,首先是雙方必須先放下對於彼此的成見釋出善意,再來才有進一步發展的可能,過程中日本必須謹慎斟酌才行。另外,作者認為烏克蘭是個值得投資的國家,其中農業可能是主要發展重點。
作者舉「史賓克斯」的例子,說明創業不能固守一處,要能四海為家,史賓克斯總是選擇數年內有希望加入歐盟的國家從事創業,獲利率高達百分之50。投資不僅要具備獨到的眼光,還要一顆勇於冒險的心。
最後,企業在前進海外市場時,應摒除原本的偏見來看待事物,雙方才不會發生溝通上的衝突與誤會,尤其海外的風俗民情與日本國內會有不同,若是一味堅持己見,將會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Q
1台灣人才外流的問題成為新加坡的負面教材
>相較於日本企業開始革新,台灣也應在招攬國外人才時,降低門檻限制,免得白費了資源培育留學生、僑生,又使他們畢業時因限制而不能留在台灣服務,而又離開台灣,相當可惜。
2台灣與韓國對日本的關係
>參考2012年五月遠見雜誌《韓國憑甚麼贏》
第五章:
作者認為近年來,韓國在許多領域的表現超越日本的主要原因在於人才的培育,並直接指出韓國大學生比日本大學生優秀(此部分我認為有待證實),且說明三星集團是如何在人力資源方面下苦工,展現其遠見與魄力,才有如今的地位。
這一章的重點主要是在說明,韓國與日本在人力資源方面的區別(我覺得有嚴重的褒韓貶日傾向),從政治訴求就能看出差別,日本的「最小不幸社會」與韓國的「站上世 界、一決勝負」,一個是負面最小化;一個是正面最大化,社會氣氛就很不一樣了,另外,日本除了人才力低落的問題之外,作者還指出了日本年輕人有越來越內向、消極的問題,從前日本人在歐美頂尖大學留學生的多數,現在情況卻恰好相反,日本應該要有危機意識,而非繼續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打轉。將來的人才吸引是國際間的競爭,除了吸引優秀人才外,日本人應該要跨出小框框和海外人才交流。
日本保守的個性始得他們不習慣改變,也不適應不穩定的環境,但在這日新月異的國際情勢下,日本在不急起直追,只會被淹沒在其他強勢的洪流裡。
最後,我認為日本其實沒有像書裡面寫得這麼封閉、排外,近年來其實有越來越多日本企業在海外尋求優秀人才,並提供培訓過程,顯示出日本正在逐步改變,雖然步調緩慢,但很穩定的成長,還有我覺得作者之所以會如此嚴厲的批評日本人才,無非是愛之深、責之切的表現,目的只是希望日本能夠有所改變,返回昔日亞洲霸主的光榮。
Q
日系企業開始來台灣各大學招募外國人進入日資企業,提供長期培訓,並提高外國人的錄取額度,顯示改變已經開始。
[郁蓉]
p.239-結語
「小數論」、「多能功」是指出公營跟私營企業的用人差別,冗員的問題常存在公營企業,每個人只顧好自己的本分這位常是壞事,但是在現代講求效率的時代就較不適合,私營企業因為有成本、薪資支出的考量,所以總是一人多用,也會適當給予壓力,這樣也才能創造有效率的工作環境。這種情況普遍存在各個資本主義國家,反觀戰國時代各司其職,每個人發揮所長為拓展領地各自打拼,要高壓懷柔並進才能有爆炸性的發展,像是現在的中國大陸,就是在共產主義下採取改革開放,將經濟完全交由地方掌舵,是積累許久的潛力一次爆發,不過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越來越快,中國需要面臨的問題也隨之變多。
利用科技省成本,建置國民的資訊系統的確可以節省很多資源與成本,也能有效掌控國民的發展情勢,亦可有效降低犯罪率,但是至今尚未實行成功,都是卡在隱私權與人權的部分,因為建置系統等同於將人民的隱私攤在陽光下,記得台灣之前也在推指紋資料庫,如此有什麼前科只要依核定指紋就可得知,但是最後這項計畫還是因為侵犯隱私權而不了了之,我也覺得這不妥,因為要確保資料不要外洩而且運用在對的地方,著實很難,太多的配套措施與因應方案要先擬定好,才能談建置資料庫。
文中提到一觀點「享受是富有的開始」,有欲望才會有促成消費,這也就是為什麼前幾年台灣要發行消費券,東方與西方社會對於儲蓄觀念恰好相反,東方人講求儲蓄存老本,這就跟養兒防老的觀念雷同,而西方社會以享樂為最高指導原則,該花則花小孩也早早就獨立,日本人有強大抑制物慾的習慣,我覺得應該是因為民族性以及拘謹的個性造就出的價值觀,再者,高物價水準與高密度的居住空間也會使人心較不安,會為了在僅存的資源下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吧!
不過,我覺得日本現況並沒有像作者所擔憂的那麼嚴重,因為隨著時代的變遷樂活族、頂客族也越來越多,「月光族」似乎也是日本創造的新名詞,拜犬與小資女孩也越來越多,似乎用不著擔心不消費這回事,倒是人口高齡化才是首要解決的任務,如何有完善的福利讓老年人安全無虞,一方面又可以讓大批的退休族群放心,用不著存錢防老,而是大可花錢好好享受生活,退休族群的消費力可能比有薪階級更不容小覷,好好把握住這或許也是龐大商機。
感想:
陳子恩
今天做了很多延伸討論,讓書本跟現實發生的內容作更新和連結,收穫很多!!
王毓嘉
雖然只有參加最後幾次的讀書會,但我覺得很有趣,接觸到以前從未接觸過的領域,收穫匪淺。
林慧怡
最後一次讀書會讓人覺得很不捨,不僅回顧過去種種也總結了對於日本的看法,收穫滿滿。
方媺伶
看到大家從害羞生澀的表達自己的看法,到現在能夠落落大方的互相討論彼此的觀點、分享知識,我很有成就感也很高興,並期許未來還能有機會和大家攜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