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zzle 讀書會筆記與心得

報告人:阮孟瑋

主題:從NGO到社會企業

筆記:

1.個人經歷:荒野推廣講師培訓è自然風社創社社長è參加社會企業實習(epson)à將來想要自己符合社會企業精神之蔬食餐廳

2.社會企業:利用business model 來經營企業,但不以追求最大利潤為目的,而是以希望解決問題的同時能夠自己永續經營為目的。介於營利機構(企業)NGO之間,為的是希望解決NGO依賴捐款的問題。(參考:http://zh.wikipedia.org/zh-tw/%E7%A4%BE%E4%BC%9A%E4%BC%81%E4%B8%9A)

3.英國big issue:教導遊民賣雜誌的技能,並將雜誌交給這些遊民去賣,協助這些由名賺取生活所需的金錢。

4.孟加拉窮人銀行:由孟加拉經濟學家所創,以為額貸款的方式借錢給窮人創業,幫助當地人脫離貧困。

5.一名香港和一名台灣女性,在青海向當地牧民蒐集氂牛的毛做成流行的服飾,並將收入回饋當地。

6.台灣:若水、台大有net impact(學生社團)

7.人生態度分享:

 「更深一層地看,我們每個人,也或多或少是一枚雞蛋。我們都是獨一無二,裝在脆弱外殼中的靈魂。」

村上春樹突兀地現身大考前夕-末堂課,教授帶來一篇《Always On The Side Of The Egg》,「這才是最重要的事。記得,法律本身並不崇高。」語畢,一邊闔上手邊的教科書。
同學輪著朗誦,各懷心事,而我想起我們一路以來被推擠向雞蛋的另一邊,在一個又一個的選擇裡並沒有出現烽火、飢饉與疾病,多數時候只是在短暫的期末考裡叫苦連天。掙扎著屈伏,或不屈服。

「你我也或多或少,都必須面對一堵名為『體制』的高牆。體制照理應該保護我們,但有時它卻殘殺我們,或迫使我們冷酷、有效率、系統化地殘殺別人。」

而我在這些可能的解釋裡,生出本不可能的諒解。

 

心得:

第一次接觸到社會企業這個概念,才赫然發現這部正是自己在尋找的東西嗎?如何自給自足又能回饋社會。經濟系念了四年,一直有點排斥經濟、商之類的東西,卻沒想到,這些卻是有可能實現自己理想的工具。因為小孟的關係,開始稍稍調整了自己的目標,考慮短期目標能排出一些時間到私人企業實習,開始累積工作經驗,做為未來的鋪路。今日的演講,讓我十分欽佩小孟的理想和實踐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