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的主題分享會小組邀請了曾經到馬來西亞考取潛水執照的葉同學來和大家分享。葉同學熱愛海洋與戶外,曾有兩次單車環島經驗,也曾扛著腳踏車到沖繩自助旅行,並在澎湖工作了兩個夏天。    他認為興趣和工作是可以結合,趁著年輕的時候一定要多用自己的雙腳去體驗這世界,看看世界有多大多寬廣,不要被自己困在原地。這次讀書會主題分享葉同學除了告訴大家如何規劃長程的旅行以及他自己本身如何結合興趣與工作外,也帶來很多他攝影的作品。他的下一步計畫是到泰國考取進階的潛水教練執照。   小組成員在和葉同學互相討論和分享經驗的過程中,大家都提出了自己的夢想、興趣以及過去以及未來的實踐行動/計畫.作為「行動力」主題小組的第一次聚會,這樣的交流是個很棒的開始。今日討論流程先由葉同學座約一小時的主題分享,後一小時由同學和講者交換意見以及討論行動與夢想的連結性。   以下簡單整理部份讀書會同學(簡稱讀)和葉同學(以下簡稱葉)大家主要有興趣討論的地方是:為什麼會出發去做那些事情,以及在那些過程中講者的感受和轉變。 讀:聽你的經歷分享,騎腳踏車環島似乎是一切的開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契機?葉:一開始只是因為很想去環島,所以邀了幾個同學一起騎機車環島-結果成行的人數也比報名的少,哈哈。後來覺得想要騎腳踏車試一次-那時候騎腳踏車也沒現在這麼流行,我就買了一台摺疊腳踏車就傻傻地上路了。一開始很辛苦,但過程中的收穫是難以想像的。後來第二次是因為因緣際會下去帶捷安特有一個騎腳踏車環台的單車隊活動,那次我一樣騎著小摺上路,不過角色是領隊,就和第一次自己騎的時候有點不同。擔任領隊要更顧及所有成員的身心狀況,以及團隊氣氛,但參加的成員非常多元,是一個很有趣的團隊。 讀:可以談談你在澎湖工作的細節嗎?葉:我第一年是在澎湖本島的水上遊樂設施出租公司工作,第二年是到民宿當救生員。當地其實有他們自己的文化和認同圈,要打進去是非常困難的。我花了一段時間才讓他們真的把我當成自己的兄弟,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講的就是義氣,一開始去的時候我還住在一間以前漁工住的小屋,要披荊斬棘才能找到被雜草蓋住的入口!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次有人回來大喊:「有人掉到水裡了!」我們全部的人都衝到港口邊去找,大家輪流潛到海裡去看。好想隱約有兩三次都有人看見溺水的人,但怎麼樣都抓不到他。後來等到警消過來協助時人已經走了...整個過程其實只有大概15分鐘不到,但現場的氣氛和混亂像是有一世紀這麼長。 讀:你不會害怕這樣會不穩定或養不活自己嗎?葉:很多事情用做的比想的簡單。不要給自己太多限制跟藉口,就會發現能走的  路比想像的大。 註:原本申請時的題目因為分享人時間關係有些微異動,但仍是以扣合「行動力」的主軸為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