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4.2 千面英雄書摘(p.134-159)by 吳東霖  向父親贖罪  上帝(父親)的雙重性揭示正義與憤怒V.S.慈悲與恩典的意向  上帝的食人魔面向 1. 解釋:是受難者自我的反應--延伸自己成過去,卻向前投射的嬰兒期景象(執著與教化性而非實質的偶像崇拜本身),結果使個人身陷罪惡感的過錯。 2. 後果:具潛能的成人心靈無法以一種較平衡、更真實的觀點來看待父親,也因此無法平實的看待世界。  How to do next?-- 贖罪 (at-one-ment合而一體之意) 1. 揚棄自己產生的執著--二重怪物:上帝(超我)的龍怪、罪惡(被壓抑的本我)的龍怪 2. 相信父親是慈悲的。父親與母親相照呼應,然本質上是相同的。  父親的試煉與信任 1. 父親需要極度小心,只准許那些完全通過測試的人進入父親的家中(太陽之屋)。 2. 不當啟蒙(或試煉)的情況下,去承擔生命角色的混亂(費厄頓)。 3. 成果:令小孩超越母親懷抱中簡單平靜的環境,轉而面對特殊、較大的成人行動世界--精神上進入父親的範疇。 4. 父親角色:引領年輕人進入較大世界的啟蒙牧師  傳統的啟蒙概念與解釋 1. 成年禮候選人之職業技術、責任與權力之介紹、對雙親意向情緒關係的根本調整: (蛇爸爸與吸食年長者鮮血的儀式) 將權力委付與已清滌所有嬰兒期不當情節的兒子,令其個人剝奪單純的人類屬性,而代表一種非個人的宇宙力量。 2. 再生者與二度誕生: (洗禮後的迪西蘭巴斯) 本身變成父親,自己扮演啟蒙者、導師的角色。對宇宙律產生一種莊嚴偉大的體驗,洗滌希望與恐懼(身為必朽生命的恐懼),並在對存有啟示的了解中獲得平靜,朝向那不朽存有的完全轉向。 上帝(父親)的雙重性矛盾(維拉卡恰) 1. 水與火基本對立背後的能量同一 2. 無所不在的現身 3. 肯定世界(生命必是如此)與否定世界(一切皆苦)是結合在一起的  英雄面對父親的課題--面對存有的執著與對其之粉碎(超越生命) 1. 永恆怎能生與時間中?(創世矛盾的思考) 2. 人類生命的特有盲點、無法全知之處(阿基里斯足踝)的粉碎,即是毀滅有限存有的人類概念範疇。 3. 最後:敞開心胸、超越恐懼(面對父親),成熟地了解這浩瀚、無情宇宙的病態瘋狂悲劇,如何在存有的無上力量中完全獲得肯定,並與之和諧一致(成為父親)。

 

 

4/2 Part III p.181-202 終極的恩賜 

「終極的恩賜」

 

  本章的主旨,同樣在講述英雄在成為英雄的過程中所必須經歷的事件,而這裡討論的是一種心理機制:嬰兒期幻想。許多的神話傳說中經常出現吃不完的食物或任何可藉以維持生命而取之不竭的事物,那可以被視為是「這些徵兆會在嬰兒被迫脫離母親懷抱時出現,它是嬰兒被身體毀滅的幻想攻擊時,所產生的反應或自然防衛」,也就是說,這樣的情境所反映出的是嬰兒期「對身體完整的焦慮、回歸母親的幻想、對永生不滅及不受內外邪惡力量侵擾的深沉渴望」,因而必須藉由生存的確保來抵抗之。書中亦舉一例,說明原始社會中民俗醫療的一種方法是,「移除民俗醫療者的腸子(按:非實際發生,而是「幻想的宣洩」),放進小石頭、石英水晶和大量繩子替代……原先自母親撕裂出來之珍貴身體部份的幻想素質,在治療技巧──從病人體內吸出、拉出和搓揉掉某些東西──的幫助下恢復了正常」。

 

  然而,這裡存在著一個危險:儘管「心有了意象便彷彿在家一般安定」,但「這種情況也會造成阻礙,因為個人的感覺會停留在這些象徵中,而激烈抗拒任何超越的努力」,然而,成為英雄是必須要擁有超越的能力(見前數章述),「在那些以虔敬填充世界的幼稚幸福群眾,和真正自由者(按:指英雄)之間形成的巨大鴻溝,其分界線就在於能否放下並超越象徵」。此外,與此相關的是,作者在接下來的章節提到神話裡「幽默」的元素,而作出結論:英雄通過神之交融所要追尋的終極目標,並不是神祇本身,而是他們的神性,也就是支撐他們本質的力量。這裡同樣點出了英雄的「超越」性,即英雄們不是卡在象徵的、表象的、肉體的…….等各種外在條件,而是必須穿透這些事物,以達到隱藏在它們背後的終極目標。

 

  因此,作者接下來又舉出了「長生不老」及「身體不死」對英雄的誘惑,但同樣地,英雄的不朽,仍是來自於他們無畏肉體苦痛的超越力量:突破個人侷限的劇痛乃是精神成長的劇痛。藝術、文學、神話與禮拜、哲學及苦修的鍛鍊,都是幫助個人圖破侷限的視域,以進入不斷擴大理解領域的工具……最後,心打破了宇宙的侷限範疇,而達到一種超越所有形相──所有的象徵,所有的神──經驗的頓悟;一種對無可遁逃之虛空的體悟。而此一章節,就到這裡告終。當然,根據作者的論述方式,顯然是歸納神話與傳說而來,即便有所謂集體潛意識的討論方法作為前提,我們仍可換個角度思考:難道一定要經過磨難與苦痛才能成功嗎?所謂的超越,和所謂虛無的一線之隔究竟在哪呢?又,人類為什麼一定要追求超越?超越和成功的對等關係何在?這些,都是可以再進一步討論的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