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政策與綠黨實習
分析三黨總統候選人的環境政策白皮書,以了解目前上位者對於環境治理、能源政策,如何應對氣候變遷與極端氣候議題的想法。雖然選舉已結束,但各式各樣的環境議題仍在持續發生中。選舉結果已定更可觀察重政治人物是否有實踐力。
(分享人:台灣大學林彥廷)
首先以國民黨的環境政策,以黃金十年,永續環境為題,分別以綠能減碳、生態家園、災害防救,三大項目去撰寫,細項內容為加強節能減碳、發展潔淨能源,拓展綠色產業,應用綠能及資源循環於城鄉建設;藉國土規劃及流域管理,促進水資源利用與自然保育,健全廢棄物處置,清除環境污染,保護海洋與濕地,打造生態家園;建置防救災雲端系統,深化社區防災組織,推動治山防洪與綠色造林,復育劣化棲地,落實國土保安保育及生態平衡。但不難發現其環境政策,還是以經濟理論為主導方向去撰寫,不管是綠能產業、產業提昇能源效率,另外一部份,由於莫拉克風災,也開始關注防災救治的策略,例如國土總體規劃,雖然這已經進行了很多年,但長期以來一直沒有成效。
再來是民進黨的環境政策,分為環境篇與能源篇兩項進行撰寫,不難發現與國民黨的內容相近,但主要有針對如何氣候變遷,選擇進行調適策略,另一部分與國民黨對於核能政策,是要確保其安全性,並繼續使用,而民進黨則提出核能並非解決極端氣候排放二氧化碳的唯一解,因為目前核電的高危險性與台灣的地狹人稠,相對國民黨,民進黨體出的比較為綱要策略,並未提出確切的數據與時程宣示其完成目標的時間點。
而親民黨的環境政策,分別以環境與經濟篇與核電篇進行撰寫,不難發現其思維以國民黨的相近,揭示以經濟掛帥,環境為輔的方式思考其環境政策,但相較於兩黨,其白皮書撰寫了更多細項的目標,例如以發展電動車政策為例,提出政府應積極推動電動(機)車產業,發展成為世界電動車的領先者;(a)政府應建立電池租用系統,降低電動車輛購置成本,縮短充∕換電池時間;(b) 政府推動民間廣泛設置充∕換電池處所,未來並以不課能源稅為誘因,鼓勵社會轉用電動車輛;(c) 都市地區公共汽車則應訂定採購電動車時程,自然淘汰柴油車的使用。這非常細緻的策略撰寫,雖說可以讓民眾更了解其想法,但其大方向的思維卻較未了解,但其確是三黨中,明確指出其幕摽要通過溫室三法等環境相關法律的政黨,另一部份,關於核電的政策,其認為應交由專家去決定核一、二、三的除役時間,核四的安全性須評估再做決定,並認為核電非台灣能源的選項,
分享自己暑假於綠黨實習的經驗,在暑假兩個月的時間,讓我對於綠黨的想像有所改觀,從行政的工作到參與選舉的工作等活動的參與,在未踏入實習工作以前,原本我以為綠黨是社運團體於政治上的發聲筒,但是事實上,有許多地方上的議題,有些團體選擇的事,避免與綠黨有所接觸,擔心一旦讓綠黨接觸,會無法獲得現任民意代表的幫忙,或者是認為綠黨來收割社運團體共同努力的果實,加上參與綠黨工作的人數相較於其他團體工作人數少的很多,所要處理的議題與事務卻多的數不清,從記者會聲援,地方議題處理,選民服務等,一個人有如三頭六臂,需要花很多精力投注在上面,時間與金錢花費的無怨無悔,就是衝著對於政治改革的想法,這不僅讓我感到佩服,也讓我對於一個政黨的想像有所改觀。
從這些活動的參與,讓我對於綠黨有個重新的定義,透過社運式的行動去改革政治,或許這努力的時間很長,但許多的案子或許在民意的壓力下,就有可能改變,這就是一種民意的聚集與再思考,一個非當地的環保性團體去介入議題,當地居民的融會意見,做協助組織的角色,找尋與自己意見相仿的居民一起討論,做出一套自己對於此議題的意見與想法,再想辦法去說服更多人,加入我們相同意見的行列,去討論,這或許就是改變現今政治的一種模式。
在分享的過程中,大家認為公民參與是目前台灣社會亟需進行公共政策討論的方法透過從下對上的影響、挑戰,讓上位者了解真正人民的思考,而非只是專家政治,缺乏社會多元,與公眾討論的聲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