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99-1-4】《社會學導引》讀書會3

個人傳記之解釋

1-17.gif

 

 

本章延續上一章提到的相對性與替代的改念,Peter Berger在本章中對種種替代發生的形式提出解析。當中有隨著年齡增長而產生的「成熟」,以及地理移動而改變所接觸的群體,或社會移動自身階級的改變而產生的替代。而下一章節會接續此章節,解析何以團體與階級對我們產生巨大影響。

 

本章脈絡:

個人傳記取捨背後的複雜性→三種半意識下我們重新解釋過去的形式(變得「成熟」、地理移動、社會流動)→不同於半意識的有意識的「改宗」→意義體系是種社會性的建構

 

1-17.gif

 

 

一切其實都源於一個簡單又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我們是怎麼看待/定義自我的?身處在資訊龐雜、價值多元的現代社會,受過教育的現代人對自我多少會產生焦慮、懷疑。有人說記憶在自我構成中佔重要地位,乍聽下有道理,但這便可能犯了Peter berger在書中指出的錯誤:認為過去是固定的、不變的。在撰述個人傳記時,隨著在社會結構中的移動,我們會改變我們對回憶的選擇,甚至會對回憶作再詮釋,賦予新的意義。這種在不同價值體系間來回,重新解釋自我的情況稱為「替代」。

 

 

了解個人傳記

如心理學家所說的「選擇性知覺」,多用於當下,指任何情境中近乎無限多的事物裡,我們只會選擇與我們有直接目的重要性的事物。過去生活經歷的一連串事件,也同樣近乎無限,哪些事件應該被包含進來?又哪些事情可以作為轉捩點?過去並非是固定的、不變的。當我們回憶過去時,就是在根據我們目前關於何事重要何事不重要的意念來重建過去。

 

 

變得「成熟」

成熟是種安於現狀的心理狀態。不過這只是將自我降低眼光的行為予以合理化罷了。它會貶低年輕時視為重要的夢想與成就,對自我的意象產生再解釋。

這個重塑過去的過程自古有之,然而現代人對於這種重新解釋現象的發生更為頻繁、急速。由於現代社會地理流動與社會流動巨幅增加。

 

 

地理流動

隨著身體的移動,也常常伴隨著自我了解的移動。到了不同的地方,接觸不同的團體,以前曾構築我們世界的事物現在變成必須克服的事物。

 

 

社會流動

當一個人在社會階梯中上升時,他的自我意象也改變了。

這種以重塑歷史來修改命運的遊戲不斷在進行,然而這現象的發生多屬於半知覺下的,隨著自我的經歷與調適而東補一些西補一些,像亂塗鴉般的凌亂圖畫。不過有一種對過去經歷的重新解釋是有計畫的,完全有意識的,這種情況發生於個人改宗時。

 

 

改宗

一個人可以有意識、有計劃的,全排去重新解讀他過往的人生,這發生於他改宗去信仰一個包含宇宙人生觀的宗教或意識型態時。可以說是以「新的眼光看事物」,對過去的自我作激烈的批判與在詮釋。任何關於自我的問題都能丟進這個意義體系中,人在此找到個安身立命的地方。

改宗的經驗或許可以說明人內心深處都有尋求秩序與目的的需要。然而,我們也逐漸認識到人是可以一再改宗的,這種認識可能是人類心靈最危險的意念之一,不再堅信有絕對的正義。社會學解釋替代與這些意義體系,然而並不代表是人類在找尋自我上的最終答案,社會學在此的角色也是種意義體系,也可能隨時會被替代。然而社會學能提供一個方法,避免急遽的改宗。

 

 

每個世界觀都有其社會背景

每個意義體系的創造都有其同謀者,同謀者與創造者構成一種社會情境,在這情境之中意義體系提供的價值視為理所當然,情境內成員互相加強彼此信仰。(以前在家裡跟你老媽在廚房談天可能也是如此)因此改變自己所屬意義體系的人同時也必須改變他們的社會關係,意義體系乃是社會性的建構。

相對性與替代是個人生命真實存在的問題,社會學的意識讓我們認知到我們的傳記如同一個運動,是能不斷轉變讓不同意義體系附著之上,這並不指解決了有關真理的問題,而是讓我們能以更開闊的視野看待整個問題。

 

 

話說有沒有人反而期待能夠體會「改宗」一下?

 

1-17.gif

 

活動照片

3-99.2.jpg  

3-99.3.jpg 3-99.1.jpg

1-17.gif

 

本文引用自nccusociology - 社會學導引(三)個人傳記之解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