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1-6】傳播好用功學士學程4

   讀書會第四發—站在原點看新的可能

   1-17.gif

 

    書名推翻李欣頻的創意學

    章節:第一篇 進階創意學:站在原點看新的可能

 

1-17.gif

 

導讀:     

 

在上一本書創意的十四堂課後,嘗試重新認識自己。在這本書的第一章,作者請我們將自己的過去脫去,開始reset。嘗試不同的可能性,可能是利用每天睡前幻想死亡、隔天早上想像新生、在路上以不同的角色想像自我。在此之前,去剖析自己過去的思考模式,自我的思考模式在人生際遇上扮演極關鍵的角色,怎樣的思考模式會吸引不同的人事物。

 

與大家分享一句書中的話:「奧修-所有負向的感情都需要能量,他們會使你精疲力竭。所有正向的感情與態度是能量的發電機,他們會創造出更多能量。如果你是快樂的,整個世界都會帶著能量流向你,整個世界與你一起笑,但當你哭的時候,就只有你一個人在哭。」

 

 

這週書的內容一直提到「口白人生」這部電影,所以我們這週讀書會的內容包括看這部影片。

 

看完這部影片,大家都對編劇的想像感到欽佩,很喜歡導演的表現手法,在主角決心改變前,以一大堆的數字表現他的生活充滿了制式與規則。

 

我們討論了創作的靈感,于蝶說寫文章的時候,會有圖像出現引導他如何寫作。

 

歆宜覺得旅行是他創作的最大靈感,他喜歡旅行的時候,出其不意的驚喜。計畫旅遊行程,會使他感到開心,一切的計畫靈感都從當地的食物開始想像一段旅程。穎盈覺得,有時候就是一種沒來由的感覺會使人想拿起畫筆,畫圖可以得到一種平靜。我們也討論到電影主角最後因為想成就一部大作,所以勇於面對自己死亡的命運安排。歆宜想到藝術概論課巴東老師說:「有些時候,死亡才是最美的。例如梵谷、例如耶穌…」討論到自己會不會向主角一樣選擇死亡,大部分的人沒有勇氣和主角一樣的選擇,有人覺得劇中的文學家太自私,為了成就一部大作,不惜犧牲別人的性命,不過我們也看見了另一面的人性:失心瘋一樣的作者,最後選擇改變結局,讓主角活下去,以前的他毫不猶豫的寫下悲劇結局,然而當他發現他的作品可能與其他人的生命有所連結時,他露出了溫暖的一面。

 

1-17.gif  

 

 

以下是大家看完這部影片的心得:

 

 

盈穎:

    電影出現在主角附近的數據、每天他算著自己的步伐的那些規律,就像是我們生活中的框架一樣,每每想跨越、跳脫,卻還是不自覺的又在上樓梯時數起階梯的數目,就像是中邪一般,因為習慣我們又回到原點。非得要在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發現自己的大半人生過的多麼得不順遂,勇氣才在心裡像湧泉般冒出,然後去完成自己想做的事。很多的時候我們活在現有的框架下,照著框架生活、發展,例如念廣告,就如同宿命般的進入廣告公司,沒日沒夜的工作。然而,長得越大越不敢想像其他的可能性,有多少人可以放下過去,曾經自己投注心力與金錢的過去,自己以為可以成就一番卻越走越晦暗的過去,從新開始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我想,命運真的操縱在自己手中,如果真的想去完成一件事,就去做吧,別人汲汲營營參加的活動,也不需要勉強自己因為要加強競爭力而去參與,如果對自己正在做的事沒有熱忱的話,不管再怎樣光鮮亮麗的活動或經歷,自己做起來只會痛苦,也不會加強自己的實力。所以我認為,看完影片後我最大的感觸是,別讓框架與恐懼限住了自己的步伐,生命短淺,要運用在美的事物上。

 

 

歆宜:

    看完《口白人生》,最大的感想是,要勇於選擇自己要過的生活,即使人生走到現在,已經有大略的方向,我們還是可以在每個路口做出選擇, 重要的是面對當下的心境,喜劇抑或悲劇其實操之在己。電影裡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段話,是女主角說自己放棄哈佛法學院改當烘焙師傅的過程,她說念法律的初衷是要改變世界,但在念書時烘焙的美好經驗讓她發現,「如果我要改變世界,那是用烘焙」,於是她勇敢地選擇非主流的道路,活出自己追求的人生。人常常會活在旁人的期待裡,盲目地追求多數人認為有價值的東西,比如權力、地位、財富,卻在辛辛苦苦得到後,才發現不是自己要的,就像男主角朋友說:「隱形是你給的,不是我要的,我想參加太空營。」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心中的價值,並擁有追求的勇氣。

 

 

小蝶:

     進階創意學的第一層:站在原點看可能,她說每周需要有半天或是一天獨處全境日,也就是說,安靜時間越多,能量恢復越快,就比較不會有虛耗殆盡的情況發生。當你過得很匆忙,每天必須與人大量交談,這樣高速的生活,會讓人的思考言語進入無異是的自動反應系統,久了就會麻木。

 

 

育秀:

     《口白人生》的結局是好萊塢式的皆大歡喜,雖然沒有悲傷結局來得深刻,但我覺得這結局更多了一些人的韻味,也帶給觀眾力量。
    覺得自己很幸運,可以用後設的觀點看這個故事,而不是麻木無知覺的當故事裡的角色之一(或者曾經有,但跳脫了),例如,主角最親密的朋友是手錶,我會覺得這暗示著他是個被時間操控的人。
    我喜歡片中真實人生與虛擬人生交錯的設定,片中的作者(現實世界中的作者也是吧)可能以為自己只是自己小說的造物主,沒想到她的筆卻有改變一個陌生男子的人生結局的力量,她扮演著別人的上帝;而片頭聽起來沒有特殊之處的虛擬口白,沒想到對主角來說,是屬於他的《創世紀》。
    也許,我們想像的情節不是不可能?而且它們真的在發生?

 

 

P30.人最大的創意,就是可以隨時隨地、隨心所欲幫自己下最新的定義。

 

 P41.《通靈工作坊》:「在我們了解因果輪迴之前,我們只知道加害者是傷害行為的因,卻不知被害者同樣吸引了加害者;更深一層的解釋是,雙方都在尋找對方,以便學得一課,或是回復平衡,也可能是為了中和一個毀滅性的慾望(通常是無意識的)此一慾望將兩人綁在一起。」

 

第二層:給出你缺乏的,讓能量流進來。

 

 這次討論改變了方式,我們看了書中提到的影片「口白人生」。這是一部後設電影,主角作者最後居然與旁白相遇了!所謂的劇中劇,導演拍攝的手法非常有趣,讓主角的動作進行,旁白說話;主角動作停止,旁白停止,讓主角察覺:有人在口白他的人生!最後,旁白作家說:有勇氣面對自己的人生的人,才更應該讓她活下來不是嗎?雖然題材只是一個生活單調的公務員,如何找到真愛、做自己、改變生活,導演卻用劇本的劇本作手法,非常的有創意!而另一個有趣的地方則是兩個角色的身分:男主角是國稅局成員;女主角則是有左派思想的烘焙師傅,兩個角色南轅北轍,角色設定就夠有創意了!

 

 看完電影後討論,我們看回自己的生活,會不會也有旁白呢?可能是因為平常有寫作的習慣,有時候會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就開始幫自己作動作的註解、或是開始在心裡描述所看所想的事物。雖然跟別人不太一樣,可是這卻曾是我記錄生活的一種方式,也漸漸變成了一種依賴。可是上了大二之後,「口白」卻漸漸減少了,逐漸將目標瞄準在「當下」,而不是一直用語言系統去思考,就是去做去生活吧!如果人生真的有一個旁白在操作…管他的!依然要過自己的人生!

 

1-17.gif

 

活動照片:

4-991028.12.jpg 

 4-991028.11.jpg 4-991028.10.jpg 4-991028.9.jpg 4-991028.8.jpg 4-991028.7.jpg

4-991028.6.jpg 4-991028.5.jpg 4-991028.4.jpg 4-991028.3.jpg 4-991028.2.jpg    

 

1-17.gif

 

本文引用自CCUDPsg - 第四次讀書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