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綠色商機》

第七章 持續追蹤環保績效

第八章 環保優勢工具組

●第七章

由於生產者責任延伸,導致生產者必須關注的層面擴大,因此產生了追蹤環保績效的必要性。好的企業會有一套好的機制建立環保優勢,而衡量衝擊最有效的工具是生命週期評估,例如汽車工廠的價值鏈等,有助於領導產業開發,間接影響顧客生活方式。同時生產者也應建立管理系統,並掌握資料規劃與計量指標,不過有時企業會用相對資料呈現改善比例,實際上排放的污染並未減少。比較好的方式是利用創意化指標呈現資料分析結果,以有趣的方式,使大眾更了解,進而產生動力去改變行為以影響世界。另一方面,作者也鼓勵企業合作以製造優勢。

一、P208第一段講到,潮流領導者會要求供應商提供產品組成成分以確保此一產品不會對環境造成更大影響。若你是一個企業,在選擇供應商時,A供應商不願公開資訊但價錢較便宜,B供應商願公開資訊但價錢較貴,你會怎麼選擇?

主要還是以其公司規模作為考量因素比較有保障。雖然以長遠來看,不能只顧成本,但台灣中小企業規模太小,根本不會在意長遠的利益,成本考量相對重要許多,如果不是大型對外廠商不會考慮這麼多成分的問題,且法律若無詳細規定,企業為了牟利還是會鑽漏洞。

排名對一個公司的營運是很重要的,會引起公司的競爭意識。近年台灣環保署公佈綠色生產及綠色消費的排名,其中以資訊、建材、資源回收類排名最高,方便消費者選購對環境衝擊力較低的產品,進而推動環保標章的執行。數位時代雜誌則長期關注環保綠能,2011年公佈綠色品牌大調查,經網友推薦和廠商報名後請專家評比,屬於餐飲業的摩司漢堡便在獲得高排名後持續一貫的環保行為宣揚行動。

二、對於這些綠色評比,以政府角度還是第三部門來做,較值得信賴?標準為何?

在資訊有一定公開程度的情況下,傾向相信政府的評比,因為政府掌控的權力較大,所以資訊應該比較豐富且可信。

公司不分規模大小都該安裝環境管理系統,使管理者更了解自己的公司,從製造之時就能了解產品各層面的問題。其中,風險評估與緊急管理最為重要,讓公司有事先避免危機的能力,要是危機真的發生也能迅速應變。

觀感就是現實,不是所有人都清楚實際狀況,所以若公司願意從情感層面出發,傾聽外界聲音再和他們合作,容易達成雙贏。

以下列出五個作者認為可以合作的利害關係人:

1.非官方組織:在環保方面力量大,一旦提出容易造成大眾關注。非官方組織領導者指出非官方組織有時也會以偏概全,但就會引起喧然大波。為避免此一現象發生,有些企業會選擇和非官方組織合作(品牌防疫),以安大眾的心,且亦有實質的進步。

三、越來越多非官方組織和企業合作,會不會影響非官方組織的公正性?

似乎從來沒有人懷疑企業會收買非官方組織,大眾都會傾向於相信非政府組織,有強大的民意渲染力,是因為非官方組織沒有牽涉到權力。政府就有權力去做一些改變,非官方組織並沒有插手的能力,所以能做的有限,若小的非官方組織長期具有厚實的公信力,而且相同事件應該會有許多不同組織發佈報告,應該會淘汰內容明顯有差距的非政府組織,留在非官方組織生態的組織提供的資料都應該具有一定的信度,小的組織在這種情況就就有漸漸強大的機會,理當會繼續維持其好不容易建立的公信力。

2.專家:其兩項主要功能為審查內部問題和提供企業諮詢,學術界若能和企業合作也是一項很好的策略。

3.政府:應想辦法提供足夠誘因鼓勵企業配合政策與法規並且主動做改變。

4.社群:企業到一個地區設廠時會想要和社群作密切合作與溝通,更進一步的作法是讓社群部分參與一些比較貼切民眾生活的計畫,提升決策參與程度,可降低推行阻力。

5.其他公司:跨公司合作,越來越多企業加入同一團體的話,將有助於改善整體環境。

四、單一公司率先提高標準並不會造成優勢,合作訂定標準反而效果比較大。若一個公司研發出一項可以減少廢料產生和溫室氣體排放的方式,應不應該將技術和其他公司分享?

就長期效益而言應該要分享,但就短期效益而言,因為公司根本不能確定訂定該標準所預先支付的金額未來是否可以回收,因此可考慮先申請專利,收取權利金,但有時申請專利反而會造成隔閡,有可能因為不希望给付對手權利金,使技術優先的廠商付出更高的代價。政府也可以先訂定一個標準,讓其他公司必須合作研發技術,為了避免政府獨厚某一廠商,應該要直接鼓勵技術研發,可以申請補助金或獎勵,先提研究計畫,依照既定時辰給予獎勵和補助

●第八章

公司要重新設計產品和流程,因流程已確定產品對外界的影響。作者所提的新的污染防治階層為重新設計與重新想像,因為設計之初就能決定產品對未來的影響。近年綠建築興起,美國環保建築委員會對新蓋的建築有分級認證並予以獎勵,就是一項重新設計的實例。

五、台灣對於環保建築或綠建築有無認證?

潘:台中勤美誠品是綠建築,不確定台中市政府有無認證,但確實有帶來觀光的經濟效益,政府也不斷拿這項工程做為政績宣傳。台灣目前有認證標準,但是由非官方組織做認證,公家機關只負責核發標章。根據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的資料,1999年已委請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受理「綠建築標章」申請,標章的核給須進行綠建築七大指標評估系統之評估,包括綠化量指標;基地保水指標;水資源指標;日常節能指標;二氧化碳減量指標;廢棄物減量指標;污水垃圾改善指標;經綠建築標章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始可發給標章,評定為綠建築。2003年又決定於七大指標系統外,加入生物多樣性指標與室內環境指標,成為九大指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的頭像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政治大學讀書及學習行動小組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