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要吃什麼

ㄐㄐ先分享自己爺爺近年來也偏向休耕,除了因為有老農津貼、政府對休耕地提供的補助外,加上也沒有年輕一代的願意接手,媽媽也支持休耕,覺得不用種田又有錢可以領,何樂不為。再以灣寶為例,張叔叔年紀也大了,雖然有很多田地,但因缺乏勞力,也種不來。

ㄐㄐ:大家對休耕的看法是?

肇翔:我覺得休耕是一個很奇怪的政策。臺灣失業率高,表示有很多人找不到工作,這代表人力是有的。但是政府並沒有相關的配套政策,導致農業人力出現斷層。

好威:這是「人力資源配置」的問題。之前曾寄信跟大家分享一篇「國考落榜生何去何從(中國時報)」的文章,作者提到在約13萬的落榜生中,有約6萬的人會選擇重考,而大部分的人會選擇到補習班上課,這導致人力/人才損失的問題。

文章中提到台灣其實有許多產業需要人力,例如農漁、社造、文創等等,如果政府能將這些人力引導到這些產業,讓這些考生看見這些產業的前景,或許能多少減少人力資源配置失當的問題。

ㄐㄐ:大家覺得「老農津貼」、「休耕補助」對農夫的誘因為何?

好威:我覺得「老農津貼」是消極的政策,因為政府不想積極面對農業的問題,才想出這樣的政策。

肇翔:老農補貼所創造的可支配性收入不一定會投入農業,與民進黨所設想的並不相同。但這是以經濟學的角度考量。

 

肇翔解釋奈勒拉佛曲線。

ㄐㄐ:過剩玉米再加工。

ㄐㄐ:以可樂商品包裝行銷為例。

ㄐㄐ:大家都是雜食者,來談談大家面臨到的困境吧!

(大家討論的過程,記錄神遊了……)

(當記錄回神後,話題已進行到……)

肇翔:需求量是被刺激出來的

好威:商品拜物教。企業化生產的結果,大家都搶著要投入生產,這又回到資本主義。

永為:食物分配的問題。

***********

泓瑜:人如果本來賺25元,他購買25元就能滿足了。但是當他之後賺到50元,卻有可能花50元購買本質上相同的商品。如果買25元的商品就可以滿足,為什麼要花50元呢?à簡單生活、消費者運動。

點D:被建構出來的,例如ipad的象徵價值。

肇翔:追求Fashion。像我覺得身邊有些同學,很喜歡買蘋果系列產品,但他們給我的感覺是在追求時尚,而不是針對商品本身的功能。

永為:可是我覺得這不一定。有人可能三年不吃麥當勞,就為了買一台蘋果電腦,所以我覺得並不是每個人都是為了追流行才買蘋果電腦。

肇翔:經濟學理性,無法判斷「個體」效益。理性的消費,相對的比較。

泓瑜:消費者是否理性。不要先考慮附加價值。行動方面。

肇翔:經濟學理性。消費一物品,要經過各項評估,找出最大利益。

純銀:大家無意識的被廣告所影響。做出選擇時,例如選擇Mos當午餐時,當下並沒有價值判斷。

永為:檢視自己有沒有受到價值觀的影響…[?]//消費自覺很難…[?]

好威:所以這提醒了大家:「買需要的東西。」

肇翔:這又回到剛剛ㄐㄐ結尾時所提的:「你追求的是滿足感,還是飽足感?」

 

觀賞<生命的吶喊>,

點D:社會學裡面的「[?]」。鄉下人比都市人會處理某些“事”。例如:農夫不會把牛取名字,因為怕會有感情。買了一頭牛,養了一輩子,老了負擔不起,送去屠宰場,感情、死亡。但都市離死亡很遠。影片中赤裸裸的畫面,其實是鄉村常接觸到的。

點D:有時候影片想傳達的訊息太過強烈,或者過度誇張化,有可能會造成反效果。

 

肇翔:自己採集,釣魚,獵殺。生產鏈被砍斷,所以不知道食物從哪裡來。大家對這樣食物產生的方式有什麼看法?願意自己殺魚嗎?

好威:高度分工的社會,這樣似乎不太可能。

ㄐㄐ:採集水果蔬菜比較有可能

永為:採集的問題,人力有限,收穫有限,不符合經濟學原理。

 

 延伸討論:超級市場的運作模式、政府對生鮮市場這方面的法規。

相關資訊:

---影片

<給農民一點公平>(針對議題,無關政黨)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ICMh4dXI18

<誰來晚餐>:買好東西過好生活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LGnbHUy-kA

<生命的吶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WFtGQ2u94I

<阿公來探視,“牛牛”願意吃草了>http://www.youtube.com/watch?v=mOQtc-JrVdo

---文章

<國考落榜生何去何從>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1092900069.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