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I p.273-294 從心理學到形上學

p.273~294 從心理學到形上學 1 神話與夢神話故事、象徵被表達傳遞給人類意識行為模式底下的--無意識慾望、恐懼、緊張。此為一深沉力量,影響、塑造人類命運,並持續決定我們公私領域。 就此而言,心理學關注的夢與神話,皆來自同一無意識的幻想之井,於是他們的文法相同,不同的是夢是睡眠自動發生的產物,以精神官能症的非理性投射方式,把無意識連接到實際行動的領域。神話為一強力圖像式語言,扮演著溝通傳統智慧的角色。其碰觸到人類心靈整體的生命力量,世世代代被孕育、尋覓與討論,擔當社會思想與生活的主要支柱,即生活得以運作的隱喻。藉由這些有效啟蒙形式的研讀、體驗與理解,年輕人得到教育,老人得以傳遞智慧。神話的模式受到意識的控制,讓一種對真實世界成熟、嚴肅且實際的理解,回轉到嬰兒期恐懼與願望的領域。神話的象徵被精神臻於極致的大師視為工具,用以達到最深刻道德與形而上的教訓。於是,人們處於極廣大的意識狀態,而非(無意識的)黑暗。 2 神話非無意識的病徵神話象徵著所有人類的思想與行為,是精神原理特別意義的陳述。這些精神原理(宇宙普遍原則)是在整個人類的歷史中根深柢固的力量,而力量的顯現造就了世界所有的有形結構(所有的事物與存有),及宇宙本身的結構與流動。儀式與神話以比喻的方式,即上帝與神明做為一方便手段(方便法),跳躍人類心智面對形象世界的局限,理解那終極的無限開放性真實本身,並消解於其中。心理分析自超意識墮落至無意識,故以為形而上的領域=無意識。聖經裡的墮落即是指從超意識墮入無意識的狀態,在其中不見宇宙力量的泉源,只見那力量反映出來的現象界形象,此為世界的創造。完成救贖必須回歸超意識,以及隨之而來(形相)世界的消解。如人類出生、生命至死亡的歷程。與英雄在處於無意識領域,代表著的超意識的具體顯英雄的歷險即在生命中成就啟明,靈魂從現象界進入超意識的覺醒。上帝承擔人生命的痛苦(現象界),人在自己內心中釋放出上帝(超意識界)。 宇宙的循環 1 倚靠源頭的規律力量宇宙從永恆的狀態降生,並安住其中,然後在消解回去。要保證不斷重複,沒有終結的宇宙發生循環、秩序,須倚靠來自源頭的規律力量之流,而諸神是控制此能量律則的象徵性人格。 2 宇宙的循環三層面被理解成是宇宙意識自尚未呈顯的深沉睡眠區(無夢與極致的幸福感 ),經過睡夢階段,而達到完全清醒狀態的過程,然後在由此經過睡夢的階段回到永恆的黑暗中(深沉睡眠區)。能量在深沉的睡眠中得到新生,而在白日的工作中耗盡,周而復始。 出於虛空—空間在結束中開始是所有神話的基本原則。有形事物的奮力挺進,最終不可避免的到達他們的頂點,破碎,然後回歸最初產生他們的不朽。宇宙循環的第一階段從無形相破碎成有形相的景象,從超越所有虛空的虛空之中,展現出這支撐世界的神祕樹狀流出層級(世界之創生層級)。此一系列說明了存有奧秘一層又一層的深度,這些層級與英雄在探索世界之歷險中所沉潛的深度相當,英雄將冥思內省之心所知的精神層級加以編號。

 

part II p.295-314 宇宙之蛋

讀書會書摘(P.295-314) 宇宙之蛋P.295-301   宇宙的發生第一個效應是世界空間框架的形成,第二個是框架內產生生命。在框架內生命從無而有生殖、繁衍、豐盈。   宇宙之蛋的故事同樣說明了繁衍力量的不斷擴展,由最原始要素逐漸生殖,繁衍萬物,由殘缺到完整。值得注意的是空間的無限是因它不斷向內形塑,並不是向外擴張。在宇宙之蛋的外層有一唐加羅之火,預示了世界是創世兼毀滅的。 本我P.301-304   太初時,宇宙只有本我(self),除此之外無他。因為有了自己與他者的區別概念產生,所以他感到孤獨,於是創造他者。他把自己的身體分戶兩半,從此有了丈夫與妻子,以此終結自己的孤獨。即「我自己就是創造,因為我已產生整個世界。」也因此眾多故事中人類必需尋找自己的另一半,使之結合為一體。因為「愛的終極經驗乃是了解到,在男女雙方幻影之下乃是同一。」也就是叔本華所謂的” science of beauty everywhere.” 補充:柏拉圖《對話錄》中<宴饗>(symposium)一篇提出關於「愛」的辯證:1愛形體美(beautiful forms)-由個別形體美推至一切美的形體。2心靈道德美(the beauty of mind) 3學問知識美(the beauty of knowledge) 4絕對美(the science of beauty everywhere)-為本體,即主體與客體契合不分。具有絕對普遍性,是永恆的。 不動的推動者P.305-314   看似自然變化的世界背後有一個「不動的推動者」。當焦點從宇宙的形塑轉移到生活的存在物身上,即居住在其中的個人來看待時,個人的轉化便超越了宇宙的重要性,並且產生抗拒此一運動方向。因此神話變成兩種模式,一是繁衍力量的持續運作;二是放棄啟動的力量,甚至對抗宇宙循環的更進一步發展。後者的神話形式為黑暗時期。而宇宙雙親/母親將受子嗣肢解,以被肢解的肢體散落世界各地形成大地、樹木、海等,創造更多的生命。   以此觀點來看,母親的毀滅可以被視為她自願打碎自己,使她的碎片各就定位。所以看似推動者「並未參與」,但又是「造物者,支撐者兼毀滅者」,命運是「自動發生的」,但同時也是「被引發的」。

 

part III p.315-336 創世的民俗故事

P. 315-336 創世的民俗故事 終結的一天 未開化民俗神話中宇宙起原故事的簡約,與富含深刻寓意的宇宙發生循環神話形成鮮明的對照。從永恆空白牆壁進來的,是一位陰影般的造物主人物,他塑造了形相的世界,就是間長短、流暢性和含容力三方面而言,他的日子都像夢幻一般。安排世界、創造人類以及面對死亡的抉擇,都是原初造物者故事的典型主題。 在神話及民俗故事中,時常出現一位不斷與好意造物主作對的小丑人物,他被用來解釋生活在面紗這邊的存有所經歷到的病痛與困難。在單一的原因中可以在這世界產生善與惡的雙重效果,是因為善與惡是由人類去給予的價值判斷。醜惡的事物代表柏拉圖形上先於存在這點,是表徵了在超越世界存在的事物原型,在物質世界呈現時自然有分歧的出現。表面上惡魔在時空世界的勝利,但當觀點移轉到超越層次時,他們以及他們的作為就完全消失無蹤了。他們是誤把陰影當成真實的人,象徵的是陰影世界的不完美,但只要人類還停留在時空世界,面紗就無法揭開。 宇宙之母 啟動世界的父親靈魂,通過宇宙之母這個轉型媒介,進入多樣的塵世經驗中。她是個女性人物,真我要通過她生出萬物,以抽象概念來說,她是劃定世界將屆的框架:「空間、時間與因果關係」,也就是宇宙之蛋的蛋殼,引發創世行為的誘因。 命運的子宮 生殖的三階段的每個階段顯然代表世界發展的一個時期。進行過程的模式是先驗的,這在至高上帝的警告中已經顯露。但人類對自己命運的領悟不會被否定:「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part V p.349-377 人類英雄的童年

人類英雄的童年 嬰兒流散與回歸的主題 傳奇作者極少滿足於把偉大的英雄看成常人:英雄打破、超越那侷限自己同胞的視野。他們總是偏好在英雄出生的那一刻起,甚至從受胎的那一刻起,便賦予他們超凡的能力。這與英雄身分是命定而非只是成就的觀點相吻合。 在第一部份「英雄的歷險」中,我們是從第一個觀點來看待救贖的行為,這可以說是心理層面的。我們現再必須從第二個觀點來描述它,在此它變成象徵英雄自身行徑重新發掘和了解的同一形上奧秘。因此,本章我們將探討神奇的童年,藉此顯示內在神性原則的特殊顯現已在世界中具體化。 童年週期的結局 童年週期的結局是英雄歸返或被認出身分,在歷經長期的晦暗後,此時英雄的真正的性格展現了出來。它等於是到目前為止,被排除於人類生活外之某種能力的浮現。這個犧牲─復活的主題不是在英雄自己身上,就是在他對世界的影響中表現出來。 戰士英雄 神話英雄不是已成,而是將成事物的佼佼者;他要斬殺的龍怪正是保持現狀的怪獸,也就是緊握過去不放的哈德法斯。英雄的行為是不斷破壞當下既成的的事物。當下偉大人物的存在,只是為了要被打破、切割成塊和散佈出去。食人魔暴君是龐大事實的佼佼者,而英雄則是創造生活的佼佼者。 愛人英雄 不論從敵人奪來的霸權,從怪獸的敵意贏得自由,或是從暴君哈德法斯的辛勞釋放出的生命能量,都是以女性象徵來代表。她是英雄本身的「另一半」,因為「個別就是整體」。 在多彩多姿的古庫蘭歷險中,最生動感人的特色是當英雄轉動輪子與蘋果時,展開在他前的獨特隱形路徑。這個景象被解讀成市命運奇蹟的象徵與指引。對不受事物的表面現象刺激誤導,而勇敢面對自己本質動作的人─就像尼采所說,「本身是個自轉輪子的人」─而言,困難會消溶,而且依路上都會有意想不到的坦蕩大道展現在他面前。

 

part VI p.378-399 各種英雄

國王英雄與暴君英雄 - 行動的英雄式循環的推動者,他把推動世界的原初動力,繼續帶入生活的每個片刻中。 - 然而,超凡的英雄不只是持續宇宙發生循環動力的人,也是再度打開慧眼的人;他能在所有來去無常的事物,以及世界萬花筒的歡愉和痛楚中,再度看見那宇宙的「唯一存有」(One Presence) - 因為現在他的生命以源頭為核心,所以他能展露核心地帶的寧靜與和諧。 - 見到他就體認到存在的意義。 救贖世界的英雄 - 從第二種程度的啟蒙歸返時,他已理解到「我和父親是一體」的道理。第二種最高啟明的英雄,是最高意義的世界救贖者,也就是所謂的道成肉身。 - 「不要悲傷,沒有人可以長生不死。認為自己可擁有一切是錯誤的;父親、母親或兒子皆無實體。有的只是不斷的生死輪轉。」 - 公正與邪惡的規則輪替是塵世景象的特色。 - 他是不變的代表,就如英雄是變化的象徵ㄧ樣。 - 英雄的工作是去斬殺父親(龍怪、試煉者、食人魔國王)的執著面向,並從它的禁錮中釋放出哺育宇宙的生命能量。 - 昨日的英雄將成明日的暴君,除非他今日便將「自己」釘上十字架。 聖徒英雄 - 「天賦純粹的了解,堅定的克制自己,遠離聲色,放棄愛恨;隱世獨居,絕少飲食,控制言語、身體和心識,不斷修息冥思與定力,遠離熱情,開發自由;放下自大與權力,傲慢與貪婪,嗔怒與佔有,心中保持平靜,並從自我中心得到解脫──他成為值得與不朽合ㄧ的人。」- 這裡所要達成的目標,不是二元觀點的矛盾,而是對形上的究竟把握。…但靈魂早已消解融入喜悅的大海之中。 - 除了生命之外,這些英雄也超越了神話。他們不再論述神話,神話也不再能適當的論述他們。 - …神話便成為僅次於終極靜默的準終極之道,心靈進入隱藏面的那一刻,只有靜默存留。 英雄的離世 接受死亡 抗拒死亡 - 渴望生命的英雄抗拒死亡,並延長自己的生命。 得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