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原住民族一百年影像暨史料特展導讀

 

一、            婆娑之洋、南島之民(總說)

  1. 西到馬達加斯加、東到復活島、南到紐西蘭、北到臺灣

(新幾內亞不算在內)

  1. 日治時期:

高山族:泰雅、賽夏、布農、鄒、魯凱、排灣、卑南、阿美、雅美(達悟)

平埔族:凱達格蘭、噶瑪蘭、道卡斯、巴則海、巴布拉、貓霧捒、安雅、、西拉雅、猴猴(馬卡道)

近年來新增:邵、噶瑪蘭、太魯閣、撒奇萊雅、賽德克

  1. 目前臺灣人口組成:閔南人、客家人、外省人(光復過後來台人士)、原住民、新住民

 

 

二、            從生番到熟番,1895年之前

十六世紀:

葡萄牙商船經臺灣附近海面,稱臺灣島為Formosa

十七世紀:

  1. 大航海的時代
  2. 荷蘭1602年成立聯合東印度公司,保護荷蘭在印度洋的貿易
  3. 荷蘭在Tayouan建築堡壘(台南安平一帶),荷蘭語為大員,1627年定名為熱蘭遮保,1656 年也在其上興建一座城堡,即普羅文西城
  4. 南方土著與西方異文化的相會:為新港社人(西拉雅族)創造一套羅馬拼音系統,即所謂的新港語、新港文書。

(將部落無文字的傳統,有了文字上的紀錄)

番仔契(土地契約)

  1. 1684年臺灣成為清廷領地:

藉由衣飾狀貌、生產工具、經濟模式、部族風俗來判定

生番:茹毛飲血,裸體不知寒暑,登峯越菁,捷若猿猱

熟番:剪髮,束以紅帛,衣用布二幅聯如半壁,垂尺許於肩肘,腰圍花布,或是傳以鐵鏃,亦勤耕作……

化番:主要是招收歸順番人的子弟

土牛溝:確認民、番界線

熟番化為生番例子:1731年大甲西社事件

1851年太平天國舉起事後,英法聯軍-天津條約:臺灣增開十處通商口岸

1872年來台的馬偕:創設北臺灣基督長老教會

1867年羅發號事件:與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