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糧食危機關鍵報告

Ø 2020年會達到石油開採高峰,接著開始往下降。

Ø 糧食並非錢愈多就可以買到,首先糧食出口國必須應付內需才行,糧食的供應會愈來愈困難。

Ø 高科技是否可以達到高產量?綠色革命的成果有限,且會損害土壤。基改作物成效亦有限,安全也有疑慮,研究不足,財團控制研究方向。竄改基因片段,無法保證它不會轉移到其他地方。換言之,綠色革命還是大規模農人的利益,對小農來說並沒有實質幫助。

 

討論

Ø 在書中所提到的農村僅是為了提供城市服務,然而農村是否沒有別種可能?英國的例子如養老機構,吸引假日到鄉村消費,但是農村的年限並不長久。

Ø 期待企業和農業結合,但是並沒有解決農地汙染,炒地皮等問題。

Ø 一社一村是否算CSA?其實是有一段距離,因為消費者有沒有參與到生產過程是一大疑問。

Ø 少了政府跟政策的相挺,事實上農民的力量是有限的。Wto並沒有全面禁止農業補貼,但是其只是強調不能扭曲供需的補貼。換言之,政府若補貼農業並沒有違背WTO的理念,然政府竟然是補貼不要耕作。政府的政策扮演著關鍵角色,但是無論藍綠卻沒有衝撞這一塊。

Ø 聯合國跟歐盟的財政稅收?(可再討論)

糧食是供應不足或分配不均?現在確實是分配不均,但是在未來可能兩者都有;現在每年會逐年增加,但到了糧食危機時代,糧食增產速度未能追上人口增長速度,如印度與中國大陸(p.195)。中國大陸的自給率高,但是進口也多,在糧價飆升下,中國大陸也會吃緊,可能無法輸出(但在政治情況下有可能例外)。在大規模種植下成本較低,提升消費者利益何以不考慮?

Ø  糧食出口台灣的政策是否會影響到主權?(可討論)

台灣的農田灌溉系統只有百分之五時在農田水利會的管轄,所以政府的數據非常值得懷疑,因為台灣有許多是私自開發水源。有沒有汙染政府根本無從查起。

Ø 國家扮演的角色?美國棉花業是跟學術界合作,在台灣早期也有,但現在卻無?農改場灣寶附近是不是有一間?

作者並非完全反自由貿易,要台灣孤立於自由貿易是不可能的,但是台灣必須要自己補貼。此外,農村再造還是很重要的,如何留住青年等。

農民團體,「日本農協」是向下游的人議價,下游方面會去找通路,屬於農民自主團體,但是台灣農會完全成為政治性質的角色,綁樁的工具。

CSA社區協做農業,股東俱樂部等,可能都是台灣的希望,市集也是。飲食的安全也可以避開中間剝削。

Ø 農會並非全都是壞人,大家一起去看農會!

中盤商有它的功能,改革應該要代替其功能,農會的缺點是農會不知道其價格,但是在拍賣市場上會是什麼價格農民不知道。主要是中盤商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但是新制度並不要取代盤商,而是要將成本平均分散,不要單由一方去負擔。

 農業加工是對農產非常有利的方式,不只是種,還有產銷。

Ø 何謂協力的關係?農村的生產主要還是銷到城市,但是現在正在消退。

Ø 城鄉關係為何?開放式結局!!!

 【四健會小檔案】

四健會(4-H Club)是美國農業部農業合作推廣體系所管理的一個非營利性青年組織,創立於1902年美國。它的使命是「讓年輕人在青春時期儘可能地發展他的潛力」。四健代表健全頭腦(Head)、健全心胸(Heart)、健全雙手(Hands)、健全身體(Health)。

民國四十一年,由農復會(現農委會前身)引進美國四健會運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的頭像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政治大學讀書及學習行動小組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