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動機與目的
包曼乃是當今名聞遐邇的社會學家,在世界的社會學領域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社會學作為一種相對主義強烈的學科,不只是會對任何規範性宣稱的學科進行批判,也會不停地對自身進行反省。身為社會科學的一份子,不應當只把學習當成知識的累積,應該更要把學習視為一種學習方式的打造過程。
依此作法,包曼便開始從批判性的角度來省視「全球化」這個概念,分別從正面與反面的角度來辯證地思考全球化對於現代世界的影響。生活在現代的社會當中,任何人都無法自外於全球化的影響效力之外,因此緣故,對於全球化所引發的深遠影響,就有必要予以進行深度的檢視。
一般來說,對於全球化的檢視,重點大多是放在巨觀的政治、經濟或文化上面,本讀書會將著重於全球化下的微觀層面,先看看全球化效應對於個人層面的影響,然後在探討個人如何因應全球化的壓力。
閱讀主題
一、時間和階級;二、空間戰爭,細說從頭;三、在民族國家之後,何去何從?四、觀光客和盲流;五、全球的法律,在地的秩序。
進行方式
本讀書會將以每週一次的方式來舉辦讀書會,預計總共要舉行六週。每一次讀書會都會預先選出一位導讀人,對該週的報告內容進行導讀。導讀方式盡量以多元的方式進行,以利社會科學思考模式的培養與建立。讀書會成員除了必須認真閱讀該週的讀本內容之外,還需要針對內容提出各種兼具廣度與深度的提問,進而在團體密集互動的過程中養成社會科學的穿透力思維。
內容與形式:一周一次,每次由報告者報告當周主題,過程中可自由提問,其餘參與者都必須事先仔細閱讀文章後一起加入討論;理論上所有人都會擔任評論人的角色,每周也都會有一名緊迫盯人評論人負責督促報告者。報告結束後,報告人要在一周內(當天最好)上傳報告大綱,文長約為兩頁A4,形式自由,內容主要是摘要、讀後感動、問題、與自己的解讀;所有參與者都必須針對報告大綱進行回應,長度約五百字(兩段各五行)。
預定討論時程(日後可再行調整,但不得少於6次)
次數 |
日期 (年/月/日) |
開始時間 | 結束時間 |
地點 |
研討主題 |
一 |
2011/09/28 |
1600-1800 |
教發中心研討室C |
導讀與讀書會運作規則簡介 |
二 |
2011/10/05 |
1600-1800 |
教發中心研討室C |
時間和階級 |
三 |
2011/10/26 |
1600-1800 |
教發中心研討室C |
空間戰爭,細說從頭 |
四 |
2011/11/09 |
1600-1800 |
教發中心研討室C |
在民族國家之後,何去何從? |
五 |
2011/11/16 |
1600-1800 |
教發中心研討室C |
觀光客和盲流 |
六 |
2011/12/07 |
1600-1800 |
教發中心研討室C |
全球的法律,在地的秩序 |
七 |
2011/12/14 |
1600-1800 |
教發中心研討室C |
讀書會運作的反思與結語 |
預期成效
本讀書會由於把重點放在社會科學思考模式的建立,因此讀書會成員在透過深度的思考與密集的互動之後,對於社會現象的理解與掌握程度便會更高,對於自我的理解程度亦會更高。社會科學思維應該有能力讓人透視社會現象不合理之處,進而有助於養成一種頗具深度的批判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