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2-2】返穀讀書會2

 

 

 

鈺雯分享參與前幾週在宜蘭花蓮的活動,其中與賴青松大哥的對談特別提出與我們分享,鈺雯向賴大哥問起老農民到底在想什麼?賴大哥認為,老農民覺得有學生來聽他說話就會很開心,有個傾訴的對象,因為他們長期被忽視,缺乏自信。後來賴青松大哥也談到”道理,是活出來的”,用生命去感覺,針對許多情況有一針見血的描述。務農是個辛苦的工作,農民們也希望將農地賣掉,或許會是第一次擁有人生中最多的財富,希望開發,但接下來呢?得到一筆收入之後,進入都市,會不會適應不良?鈺雯問道,為什麼農民守護土地,卻將孩子往外推?賴大哥說,農民的眼中只看的到現在,沒有未來,認為年輕人還有希望還有未來,自己已經年老,留在農村沒有關係。賴大哥也提到,很多農民種菜,當他技術提高到某種程度,出師之後,就離開土地。又說,很多人批評產銷制度不公,但為什麼農民要等別人來幫忙,不自己捲起袖子直接行動呢?農民應該要把自己要的說出來,不要處於保守,尋求突破。其實台灣的農民很受傷,一直以來政府常常給承諾,但上台之後又反過來打壓,且提出休耕補助,難道農民所做沒有意義嗎?最後賴大哥說到,農民可以不需要國家,但國家不能沒有農民。政府的態度呢?常常是站在穀價的角度,高則挺,低則傷。大眾處於一個資訊不對稱的地位,常常不知道農產品的來源、生產過程。學生們呢?賴大哥建議我們能夠多聽、多走、多看、多宣傳,多多陪伴他們。關於主婦聯盟,其實他們是消費者團體,並非農民團體,對他們來說消費者才是第一位。鈺雯問賴大哥為什麼會一直堅持做下去?賴大哥說,就是一種直覺,因為舒服一直做下去。

討論明日專案小組會議的情況。

鈺雯簡述這兩篇文章的內容。

第一篇《在國家與資本夾擊中成長的環保運動》

u  被毒化的島嶼:

    75頁,作者提到,昨日的高科技,往往變成今日的高污染。稍微描述了桃園RCA的工作環境以及員工們的健康狀況,台塑六輕,新竹綠牡蠣(新竹科學園區的廢水含有重金屬,未加以處理便排放)事件。(P.76)每段暴力的過程,都有黑白兩道的暴力後盾。

u  被賤賣的土地:

    文中:以國家整體的利益之名,直接間接徵收人民的私產。棄業持續逼迫政府開闢低廉的新工業區,被犧牲的往往是弱勢的居民。

    財團跟政府掛勾情況嚴重,甚至認為開發一塊素地比起整修一個老舊的工業區花費更少。

u  被架空的環評:

    環評會幾乎是在替政府背書,甚至替企業找尋規避環評的方法。

鈺雯分享中科事件,參與大會的狀況,

u  被扭曲的有機:

鈺雯提到,其實之前和賴青松大哥談的時候,他們不太喜歡有機這個名詞,認為有機需花錢去做認證,對於小農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門檻。關於文中提到在地飲食文化的流失,鈺雯提起在慢食新世界中的一篇小故事相互呼應。

u  被誤用的暖化議題:

其實台灣人民個人排出的二氧化碳量並非最大主因,最大量為工業用量,可是為什麼不是先從工業開始改善,而是要求人民呢?另外,核能發電打著綠能的名義又繼續興建,在外國也是。目前在台灣的核四,已經在試運轉的階段,鈺雯分享之前參與反核四的活動經驗。

u  民間的力量變強了:

大家努力推動法條的設立:國土計畫法、設立保護區

環保運動需要源頭管制:建立制度、法規;改變深層人心思想;如何讓理想成真;政策沒有選擇,其實是有選擇;欠缺基層實力終究難以讓運動在體制內得到施展的力量(法令…);爭取實質力量

 

第二篇《從農村到都市,再到農村?》

u  移動的方向:

在農村沒有太多的機會,大家都往都市移動,作者質疑:是否未來台北也將遍佈離鄉者無家可歸的身影?

咖啡產出:經濟作物(放棄原本農作,轉種咖啡,國內糧食自給率下降)

          食物里程

          進口糧食

討論:都市化 VS. 鄉村

 

貞儀:去農村的目的已轉成,人們在鄉村所需花費的成本比起都是比較低,而且
      貪圖農村的優勢(好空氣好環境),但為什麼大家會對都市化沒有質疑呢?

浩惟:鄉村仕紳化,生產生活生態

肇祥:年輕人往外面發展是結構性問題,無可奈何

貞儀:誰造成這個結構性的問題?

浩惟:工業革命之後,便利性提高,成本下降,人民越來越群聚在都市裡

貞儀:台灣以農立國,但工業化之後,農村人口往都市去工作,政策上為了吸引
      人口轉移到都市,將糧價壓低

肇祥:回應在江湖在哪裡一書提及的

聖義:分享在相思寮的狀況

 

鈺雯:以工滅農

浩惟:現代跟後現代的看法不同

貞儀:政府用數據、經濟來說明大家的生活狀況,但事實上很多東西是無法用數
      據來表現的,目前的狀況是結構問題,那我們要怎樣去解決?

于安:對文明的理解就是不斷的進化,所以覺得是都市化為理所當然

鈺雯:我們長時間將很多事情看作理所當然

肇祥:分享在新加坡的生活經驗

鈺雯:在大樓頂樓種植

貞儀:文明跟都市化結合,相對的非都市話就非文明。分享在DISCOVERY頻道看
      到的新加坡,水跟糧食都要進口

肇祥:分享新加坡發展新生水的情形

貞儀:新加玻會強調文明嗎?

肇祥:在新加坡裡面大家不會說什麼是文明,看農村時大家也不會用文明跟農村
      來做對比阿,有人用手用叉用筷子吃飯,這就只是文明的不同而已阿,
      台灣被打壓久了,可能就抄襲先進國家的做法,國民所得提升的同時也付出
      代價。

于安:分享在一個講座所聽到的,發現其實不同領域的人看事情的角度都會不同,
      像是對於派遣勞工的看法,資方的看法就會一味地贊同。分享之前到印度
      的經驗,用手扒飯,沒有用衛生紙擦屁股,很多人就會抱以鄙視的態度。

浩惟:沒有衝突怎麼會有馬克思呢?

 

u  消失的土地:

台灣推動休耕已經26年,很多田地因此消失,也因為WTO的關係,價格抵不過國外的競爭,使得小農收割後,卻銷不出去。名為轉作(種蘭花,高價位的水果…),其實是要調度農業用水給工業用

u  農村的樣貌:

建設的思維已經水泥化,水泥化真的是最好的嗎?

政府用美化的方式,透過各款名目的工程發包

農村發展條例-農舍變豪宅

以前政府對於農地的條件限制其實是很嚴格的,但現在逐漸鬆綁,農村內的別墅、高樓也可能會影響農作的日曬

難道農村只能建設,建設再建設嗎?

 

貞儀:假設你現在是一個電車長,若是現在遇見岔路,直走會撞上五人,轉向會
      撞上一人,那你會怎麼做?(幾乎大家都選擇轉向,撞一人)

      第二個問題,假設今天你在橋上,看到下面的列車將通過,即將撞上前方
      的五人,但若你願意推下旁邊的那位男生,就能抵擋住這場災難,那你會
      怎麼做?(只有聖義選擇要推)

肇祥:兩題是不同的,立場不同

選一或選五?

浩惟:不作為還是作為

貞儀:這樣的選擇,就像現在台灣目前都選擇都市,寧可犧牲鄉村,大家都選擇
      犧牲少數,保護自己

觀看影片《正義:一場思變之旅》之電車問題

雨彤:犧牲弱勢族群,為了顧大或是所謂公共利益,而犧牲弱勢的

貞儀:保護自己一定會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為什麼社會運動往往都這麼少人參
      與?

珮綺:站在同一角度,傷害他就像傷害到自己

貞儀:還未接觸到這議題之前,也是這樣思考事情的,我過我的生活,他們是他們

     可是當學習到問題的癥結點之後,也許就會挺身而出,世界上沒有對錯,只是
     看你價值如何選擇。

 

討論明日行動的細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