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992-26】鑑往知來—美國60年代文化與社會關懷-預定討論時程  

 

1-17.gif 

 

 

動機與目的 

過去的故事在現代繁忙的生活中不能被遺忘。現在我們所擁有的思想、文化、生活都是歷史累積而來,無形中影響者現代生活者的發展。60年代的美國是充滿能量與衝突的年代,也是在這樣的時代,許多經典作品應運而生。60年代的美國,國際上面臨冷戰下的緊張情勢,在遠東毛澤東帶領的文革、法國的學運乃至南美切﹒格瓦拉的革命也都影響著全美社會思想的變革;在國內,金恩博士帶動種族平權意識,青年人則掀起反越戰聲浪,古巴危機、甘迺迪總統的暗殺,使60年代的美國在各種刺激下,藉由許多文學、音樂、影像的創造,達到心理上的平衡。
        我們希望透過美國60年代相關文本的閱讀、經典文學與其他藝術創作的涉獵,一窺當時的年輕人們是怎麼在充滿動能的年代中成長,這樣的年代又造成甚麼樣的意識凝聚?對後世有什麼影響?現在的我們,回顧這些歷史事件與社會風潮,有什麼特質是用現代社會的?又有什麼經驗是我們該引以為戒的?
經過讀書會的討論,不同想法與感想的衝擊,我們希望能培養出更完整的思考模式。同時我們也計劃架設一個部落格,記錄讀書會的過程與觀察,分享給更多的人,也引起更廣泛的思考。

 

1-17.gif

 

閱讀主題

    60年代的美國文化—嬉皮風潮的形成、政治的變革、家庭的衝擊、社會意識凝聚。 

 

1-17.gif

 

 

 

進行方式

  

 1. 【導讀】(20分鐘)每次讀書會聚會由二人擔任導讀,講述該次閱讀範圍的摘要及提示討論方向,導讀者也描述自己的觀察重點並提出2至3個討論問題。導讀者也可提供與該次討論範圍相關的素材如時事新聞、音樂影片等,若有發現很有閱讀價值的輔助文章,可於聚會前寄給大家或當天準備紙本讓大家閱讀。

  

  2. 【討論】(30分鐘)大家提出自己的觀察和想法,可以回應導讀者提出的問題,也可提出新的方向與大家討論,描述對文本的感想之外,也可以與生活經驗、日常觀察、時事新聞連接,幫助引起共鳴。

 

 3. 【導讀者小結】(10分鐘)導讀者總結當日討論重點,並回應導讀時所提出的問題,大家補充。

 

4. 【預告】(5至10分鐘)由召集人帶領討論決定下次閱讀範圍,可行的話稍微預告討論重點或有什麼可以注意的相關資料。

 

5. 【其他】

A. 每次聚會由非擔任導讀工作者進行討論記錄,照相、錄影、文字等形式皆可。
B. 設立讀書會部落格,與所有人分享我們的討論,每次維護由討論記錄者負責。 

 

1-17.gif

  

預定討論時程 

次數

日期

(年/月/日)

開始時間

|

結束時間

地點

研討主題

1

2011/03/11

18:00~21:00

待定

美國六零年代背景

2

2011/03/18

18:00~21:00

待定

美國在冷戰中的角色及麥卡錫主義

3

2011/03/25

18:00~21:00

待定

嬉皮文化及胡士托

4

2011/04/01

18:00~21:00

待定

反戰意識與社會運動

5

2011/04/22

18:00~21:00

待定

電影欣賞:六零風雲

6

2011/04/29

18:00~21:00

待定

金恩博士與黑人民權運動

7

2011/05/06

18:00~21:00

待定

美國外來移民、美國夢

8

2011/05/13

18:00~21:00

待定

電影欣賞:阿甘正傳

 

1-17.gif

 

預期成效

1. 藉由討論,聽到許多不同的想法與觀察,建立更完整的思考模式。集結大家所找到的相關文章、音樂與影片,能夠看到更豐富的觀點。

2. 能將閱讀內容與生活、時事連結,培養對閱讀內容做回應性的獨立思考能力,也主動涉獵更多相關資訊提出討論。

3. 對60年代的美國有更深入的了解,並反思。在閱讀過後,對文字的敏感度也提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的頭像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政治大學讀書及學習行動小組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