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兩個文化談到通識教育

 

<大學之理念>p62~73

 

在本次讀書會討論的兩個文化,其實就是指學術世界中的「科學」、「人文」文化。

劍橋大學的施諾爵士於1980年過世,他曾被美國時代雜誌稱為「融合兩個文化的人」,在他1959年發表的論文中,主旨主要是提起:學術文化已經分裂為兩個壁壘森嚴的的世界,一個是人文的一個是科學的,他呼籲學術文化世界尋求消弭「人文的文化」與「科學的文化」之間隔離與脫節的現象。

 

究竟怎樣才算是一個「知識人」呢?

 

大學的角色該是訓練專狹的科學家、技術員或研究人才呢?還是培養對文化(包括科學)、藝術和社會有廣闊理解力的人才?

 

 

整個未知的知識領域屬於大學。

 

*專精與通識之衝突

 

懷海德:「我確信在教育中,你排除了專精,則你摧毀了生命。」走向文化的大路必須通過專精之門檻的,由專精始可通達博文,否則浮光掠影,不流於浮淺者幾希?

所以就大學教育而言,一定程度的分科是必要的,也因此學系的出現是無可避免的,而大學生之主修一系一科也是很自然不過的事。

 

艾略特的「選修制」、康納德的「通識教育」都為這樣的問題給大學教育的基本功能與角色提供一個現代解答。

不過各有批評,像是選修制,就把整個教育的擔負壓到個別學生的肩上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的頭像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政治大學讀書及學習行動小組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