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詳細資訊請點我: 讀書及學習行動小組申請細節
★請各組每次討論完務必上傳照片及心得電子檔至平台
主辦單位:政治大學教學發展中心學習促進區(中正圖書館地下一樓)
聯絡方式:ctldlpd@gmail.com,02-29393091#63503周小姐。
- Nov 07 Mon 2011 11:08
【100-1-33】慎思小組3(100/10/18)
- Nov 07 Mon 2011 11:06
【100-1-33】慎思小組2(100/10/10)
- Nov 07 Mon 2011 11:03
【100-1-33】慎思小組1(100/10/04)
- Nov 07 Mon 2011 10:58
【100-1-32】屠龍讀書會3(100/10/17)
- Nov 07 Mon 2011 10:56
【100-1-32】屠龍讀書會2(100/10/03)
- Nov 07 Mon 2011 10:53
【100-1-32】屠龍讀書會1(100/9/26)
100年9月26日為本讀書會第一次聚會,首先成員們先互相自我介紹,在相見歡後,由主持人再度說明讀書會內容,並且開始討論關於「恐龍法官」的兩岸不同認識。台灣同學舉「強吻臉頰無罪案」為例,像大陸同學說明媒體輿論對於法官判決產生爭議的狀況,目前在台灣社會屢見不鮮,人民對司法普遍感到不信任。
然而大陸同學則舉「耀家新案」,說明大陸司法判決卻有可能為了順應輿論與民情,而得到不同的判決結果。
本次交流使成員們得以初窺兩岸法制的不同面貌,也對往後的讀書會進行更添期待!
- Nov 07 Mon 2011 10:50
【100-1-25】思文小學會3(100/10/24)
- Nov 07 Mon 2011 10:46
【100-1-25】思文小學會2(100/10/17)
- Nov 07 Mon 2011 10:43
【100-1-25】思文小學會1(100/10/03)
一、從王弼轉為郭象,以及從朱子轉為戴震,這兩個例子裡本體論典範的變遷轉換似乎有類似的內在理路,請具體闡明並詮釋之。(政大99年)
答:先就王弼和郭象而言,王弼在老子注稱:「天下之物,皆以有為生。有之所始,以無為本。將欲全有,必反於無也。」、「凡有皆始於無,故未形無名之時,則為萬物之始。」王弼以「無」指稱「道」,以「有」指稱「萬物」,由方才引文可知王弼將「無」視為「有」得以存在之根據,是故在王弼的脈絡中,「無」具有本體論之意涵。郭象反對王弼將「無」視為萬物之本的主張,他在〈齊物論注〉說:「無既無矣,則不能生有。」在他看來,「無」意味著沒有任何屬性與規定,是無法作為給予萬物規定性的本體。但他的思想中仍保有「無」的存在,只是和王弼的截然不同:「夫莊老之所以屢稱『無』者何哉?明生物者無物而物自生耳。」可見已然將王弼本體論意義的「無」全然消解,成為表現萬物塊然自生、不被本體所限制、規範的意涵,如此一來,「無」和「有」一併成為萬物現世存在的價值,而不再如王弼一般具有先驗、經驗,以及本、末之別。
- Nov 07 Mon 2011 10:38
【100-1-24】「追求卓越奮鬥小組」讀書會3(100/10/16)
管理時間不只有”管理”時間,為自己”投資”時間也是活用術精隨
主題一、書籍分享
時間管理行不行
狀況一:
一心二用,邊聊天邊講電話,最後忘記打電話的原意,掛完電話才發現有重要事情沒講只好再打一次→先列出要說的重點,且限時三分鐘,若講完尚處空閒狀態再視情形是否要哈拉
狀況二:
事情太多忘記先後順序,以致疏漏
→運用便利貼,貼在筆記本封面,亦可運用於購物、使用電腦前→使用越多資料夾分類越好,甚至不同色以示辨別-別介意花小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