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2-2】返穀讀書會5
返穀讀書會成員分享自己在灣寶的收穫與感覺,小八老師則對內容給予回饋與建議。
肇翔:大一時,切入點為反徵收案。轉為專注社區發展,現在社區發展運動稍微衰退,但還是有地方的力量(如:瑜珈班、陣頭)運作著。感覺很矛盾:希望能藉由活動將在地力量捲動起來。
貞儀:鄉村仍保有賣土敗家的文化,重視自家的土地,不容他人奪取
米奇:小時候很少在郊外玩,在灣寶才有第一次踏上土地的感覺。家門都不用關的感覺很好,他們都付出很真心的情感,但同時壓力也會很大,覺得自己可能會打擾到他們的生活或是幫不上忙。
小八:如果已經打開家門就不用太擔心了,要相信他們自己有進退應對的方式。
好威:土地徵收雖然可能是危機,也可能是轉機。雖然不曉得他們之前是否已經是這麼團結,但如果因為土地徵收的案件而能團結下去,也是某種程度上的收穫。我自己很重視綠色魔法學校這麼活動,因為做得好的話可以延續下去。所上在保存瑠公圳國防部二段那邊的違建,希望以保存文化資產為由來讓他們留下來。但當地不願意支持,其他段也不喜歡他們;我也覺得違章是應該拆除的,因此並不相當的看好。至於綠色魔法學校,首先,土地徵收案應該不會過,而當地又有團結的氛圍,就此而言,應該會成功。我們舉辦的活動,似乎有激起漣漪,像是有一次辦完活動之後,有小朋友問我們下次什麼時候會再辦活動,雖然我不是感情很豐富的人,但會覺得很窩心。我們辦活動就像且戰且走,每次下去都在學習一些。
ㄐㄐ:以前對農村其實印象沒有很深刻,但是這一次還頗深刻,洪箱阿姨上次種麥,有記者去訪問他,他很驕傲地向記者說我們台灣也可以種麥耶!!以前地理老師曾經說我們現在踩的地都不是真正的地,後來去土溝碰到真正的水稻田,雖然很髒,但是很深刻,很想跟父母分享,我老爸卻跟我說我參加這個有意義嗎?
鈺雯:去灣寶也斷斷續續一年多了,第一次去灣寶時遲到,我還崩潰在房間......,但是我想一定要去所以就殺下去找他們!!我們上學期其實還在探索,農業可以做什麼主題,後來問了蔡培慧和徐世榮老師。我們有半年在摸索,後來才有具體的行動,就是行政院抗議的事件。以前學校給我的教育跟現在產生了衝突,所以我很失落,社會又不鼓勵我去參與,但是去到灣寶心情又變得很好,很開心:)第一次下田是去挖地瓜,那時候的行程好像都沒很累,那時候種地瓜和挖地瓜張大哥還很緊張,我很累的行程也都沒參與到。去年去實習時遇到了很多農地的是感覺很累但是很有趣。種田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後來參與了很多活動,大家都在說農業很可憐,但是大家好像卻沒有想到一個辦法,可以解決這一件事。我還看到很多農夫很樂觀,他們收入少但是他們卻認為只要能吃得飽就好了,不一定要過得非常好。農夫真的很可愛,他會毫不保留的跟你分享,你不用硬要找話題跟他聊,你們會很莫名地就投入話題,在農村生活好像沒有束縛。上大學好像有一種不踏實感,這樣活著到底有什麼意義,但是踩到土壤上才有一種真實感。雖然勞動會很累,但是我覺得那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為人本來就是應該要這樣。去灣寶也學到很多東西,一群阿公阿嬤,雖然年紀很大但是他們也會捍衛自己的權利,人的交流是很真實的,這是農村的價值,不像城市的人這麼冷漠,因為人士互相需要的。
阿鼻:以前也生長在農村,但大多是玩樂性質,鹹菜、做菜脯、撿柳丁。長大接觸灣寶的時候,就跟以前很不一樣,因為知道他們有生活的壓力。煮菜方式不太一樣。在洪箱阿姨家看到自己家人的影子,他不會送你燕窩、雞精等禮盒,而是送妳他最辛苦做出來的東西。上次我們去挖番薯的時候,因為要先走,阿姨就送我一罐菜脯,我在車上就灌著吃,我覺得那跟我以前農村的經驗有連結。我覺得人跟人相處的意義,並不會馬上地顯露。我覺得學習的過程,是那種,我覺得我通了感覺。事後不會因為參與而感到迷惑、不值得。
亞琇:外婆家在台南鹽水那邊,雖然都會回去那邊,但都沒有下田的經驗。在外婆家,覺得很空曠,可以看到星星。在灣寶的風景也很漂亮。在農村彎腰、拔草,覺得他們的工作很不簡單,會覺得很敬畏。禱告變得特別有意義。
亞琇男友:上次去土溝,只是想要去玩。共有三個重點:首先,拔雜草,覺得蠻好玩的,但雖然覺得滿好玩的,其實還滿累的,如果要我每個星期都去做,我大概會受不了吧。第二個,職業的農夫有些讀到碩士,因為對農村有興趣,願意放棄物質的享受,我覺得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第三個是當天下午騎腳踏車的時候,都要用大腿夾,就看到牆上畫有很多扶桑花、松鼠,仔細一看就會發現裡面有整體的規劃、裝飾。
家維:去玩土溝,回來也是大腿很痛。
弘婷:踩在土地上是很特別的感覺,彎下腰拔草,雖然有點累,但會漸漸地習慣他,覺得土地很偉大。再騎腳踏車的時候,也看到有很多當地青年的設計(院子),他們籌組工作室,會接case,我覺得這是很好的在地農村與當地發展的例子。
小八:返穀讀書會有決心跟毅力(地投入當地),雙方都在學習,一方面他們也在學習,一方面大學生也在挖掘當地的傳統。(就我所接觸的學校裡)
台大經營的方式,比較像是遊牧民族,在不同的地方看,二重埔(結合服務課、學習課程在那邊,但因為課程也限制了參與的方式)、農夫市集。感覺出來這種長期經營的厚度不太一樣。另一部分,講到徵收案的事情,不管外面的徵收案是否會成功通過(就算過了,也會遭遇很大的反彈)。聽貞儀講話,感覺她很焦慮,擔心人口外移等農業的問題。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這是五十年來農業與工業的發展的問題,但反過來說,如果真的要解決這個問題,現在做的事情就是起點。在農村挖角到一些價值,也讓農村看到原來農夫(在外人的眼中)也是被高度肯定的。大家都在問會不會打擾到農村,但我想大家可以再放膽一點沒關係,農村自然會有他們應退進退的方法。讀書會目前的方式是下去農村幫忙農事、也有綠色魔法學校在做。我覺得是很紮實。建議可以寫下來,讓東西可以有累積。
你們會進去參與太子會的活動還滿不錯的,你們帶自己的知識進去,也分享他們的知識。
讀書會的書單大多在於經濟學脈絡下,(因為要做社區營造)建議可以看一些比較偏向社區營造的書或實例。
在農村遇到的各式各樣的問題(保守、權力關係、被動),但我覺得不只是農村的問題,人跟人的相處、交往都是會遇到這些問題,不必要將之想成農村的問題。南藝大的社造組,一直在農村那邊做社區營造,或許可以跟他們聯繫。他們已經run了十年以上,而返穀才剛起頭→農村的問題已經很久了,不太可能一下就扭轉下來。
雖然帶著做社區營造的想法進去,但不用壓力太大,可以再親和一些。
我剛才想到兩件事情,台灣立報最近要開農業版,或許你們可以將自己的東西寫成文字。盡量投稿、分享。
小非:在台中溪地學習公園,農媒+種柳丁,之前在做小地方新聞網,現在嘗試做結合小農市場跟農村社區的報導,七月會開放。
彭明輝老師最近出新書,可能會校園巡迴,在講糧食這麼低跟石油運輸價格有關,但接下來的產量會越來越小,以前一桶石油只需三十元,現在越來越漲價。可以幫忙安排彭老師的演講來政大。
阿鼻:內容也牽扯到食品公司,還有商周雜誌。
家維:環境讀書會有讀到沒有石油的明天,所以如果能請到彭老師演講,還滿不錯的。
貞儀:還是請第三部門來宣傳,會讓更多人知道。因為我們跟南藝大的不太一樣,我們的學科背景都不太一樣、功課壓力也都很大,要如何將時間割讓出來還是一大挑戰;害怕因為深度夠,但廣度不夠,該怎麼走下去。
小八:就像學者會做個案、田野調查、普查等……,並不一定做個案就會失去廣度,還是可以知道他們的文藝生活等社會生活的面向。(至於聯繫網絡),如果反穀朋友想要參加也是可以的。目前有兩種群組,比較大的群組主要是收發訊息,另一個群組則要求比較積極的討論,有時候也因為各個學校的進度不同,可以相互討論。至於步伐可以大家討論,並不一定需要走得非常快,可以試圖尋找一個大家可以負擔的節奏。用一個比較細水長流的方式走下去。
家維:土溝最近也在討論社造轉型的規劃,因為空間規畫不太可能一直走下去。但轉型之後要怎麼走,好像遇到跟返穀讀書會相似的問題。
貞儀:在灣寶一年多的時間,會害怕會不會打擾到他們。老師會說:你不去改變,事情還會是一樣。在跟小黑聊天的時候,農村的阿公阿嬤會看、注意你們在幹麻,但就是去做。像是他們這次做有機,阿公阿嬤都會說:到底是在種草,還是在種稻。小黑原本會解釋,但之後就直接說是在種草,因為他相信到收成的那一天,阿公阿嬤他們會覺得很驚訝他們做出的改變。很感謝波哥他們,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我們也知道不可能長期待在那邊,我們的角色比較像協助者。接到台北原居於灣寶阿嬤的信,願意將地借給我們辦活動,收到電話很感動。
家維:因為本來切入的時候不是以解決空間設計的問題為重,一進去看到就想要解決很難解決的結構性問題。
肇翔:農與銷路的問題比較像是雞跟蛋的問題。我們可能還沒看到切入點。
鈺雯:我覺得灣寶比較嚴重的問題是休耕跟人口外移的問題。實際去看就會發現差不多一半都是休耕地。
貞儀:我覺得可以將農村的價值轉譯出來。讓大家對農村不是排斥而是認同。綠色魔法學校的目的在於讓大家知道農村的價值,多發掘農村不一樣的價值。就像是農業多功能論所倡導的事情。我們也想要顛覆這件事情。
小八:大家在做事情的同時也看到一些問題,我覺得可能無法馬上就解決,可能可以一點一滴的做出來,或許會遇到合適的資源,串起來解決這件問題。我覺得大家聽起來都做得很好,紮實地做某些小的活動,累積一段時間,也許可以做一個研究。可以繼續保持一個還有很多學習機會的心態,在灣寶繼續的學習。
也許一個月或兩個月可以寫一個稿,無論對內或對外。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