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2-9】「Be a better person」(全面學習、成就全人)4
都市土地因價格較為高昂,往往呈現集約利用的現象。設土地利用者只採用土地和資本兩種同質的生產要素,興建不同樓層的建物,則土地面積與樓高之最適組合為何?
(一)地價變動時土地與樓層數之最適組合
- • 假設沒有容積率及建築高度的限制,也不考慮可能引發的外部性問題,故土地面積與樓高之最適組合,應為等樓地板面積曲線(等產量曲線)與等成本線或預算線相切之點。
產量曲線I 與預算線AB,相切於E點,興建 樓 層為OH,土地使用量為OL,此即「最適解」
- 地價變動時,土地與樓層數最適組合
- Ø 假設其他條件不變、建物造價不變,而地價上漲時:
地價↑→預算線AB移至AB1,與等產量曲線I1於E1點相切,故土地用量由OL減至OL1,樓層數雖相同OH,但可興建的樓地板面積減為I1 (I→I1)
- Ø 假設其他條件不變、建物造價不變,而地價下跌時:
如上圖,地價↓→預算線AB移至AB2,與等產量曲線I2於E2點相切,故土地用量由OL增至OL2,樓層數雖相同OH,但可興建的樓地板面積增為I2 (I→I2)
- Ø 假設其他條件不變,而地價上漲時:
- Ø
i. 地價↑→預算線AB移至AB1,原與等產量曲線I於E點相切,移至與I1相切於E1點,均衡點由E移至 E1,故樓層數由OH →增至OH1→ 增加HH1;土地用量 由OL(E點) →減至OL1(E1點) → 減少LL1即「價格效果」。
- 若要維持原樓板面積(原來效用水準)→均衡點由E移至 E’ (畫MN平行AB1而與 I 相切) →土地用量由OL(E點)減至OL’(E’點) → 減少LL’,故樓層數由OH →OH’ → 增加HH’ ;即「替代效果」
iii. 地價↑≒實質預算↓ →均衡點由E’移至 E1(相當於預算線由MN移至AB1),原與等產量曲線I於E’點相切,移至與I1相切於E1點,故樓層數由OH’ →OH1 → 減少H’H1;土地用量由OL’(E’點) →減至OL1(E1點), → 減少L’L1,即「產量(所得)效果」
※其中價格效果= 替代效果+產量效果
- • 替代效果大於產量效果,樓層數將大於原來水準;
- • 替代效果小於產量效果,樓層數將較之原來水準下降;
- • 替代效果與產量效果相等,樓層數將維持原來水準而不變。
- • 一般來說,當地價上漲時,新建建物的樓層數通常都有提高的趨勢。
- Ø 假設其他條件不變,而地價下跌時:
- Ø
i. 地價↓→預算線AB移至AB2,原與等產量曲線I於E點相切,移至與I2相切於E2點,均衡點由E移至 E2,故樓層數由OH →減至OH2→ 減少HH2;土地用量由OL(E點) →增至OL2(E2點) → 增加LL2即「價格效果」。
- 若要維持原樓板面積(原來效用水準)→均衡點由E移至 E’ (畫MN平行AB2而與 I 相切) →土地用量由OL(E點)增至OL’(E’點) → 增加LL’,故樓層數由OH →OH’ → 減少HH’ ;即「替代效果」
iii. 地價↓≒實質預算↑ →均衡點由E’移至 E2(相當於預算線由MN移至AB2),原與等產量曲線I於E’點相切,移至與I2相切於E2點,故樓層數由OH’ →OH2 → 增加H’H2;土地用量由OL’(E’點) →減至OL2(E2點), → 減少L’L2,即「產量(所得)效果」
※其中價格效果= 替代效果+產量效果
- • 替代效果大於產量效果,樓層數將小於原來水準;
- • 替代效果小於產量效果,樓層數將較之原來水準上升;
- • 替代效果與產量效果相等,樓層數將維持原來水準而不變。
- • 一般來說,當地價下跌時,新建建物的樓層數通常都有降低的趨勢。
- 建物造價變動時,土地與樓層數最適組合
- Ø 假設地價水準不變,而建物造價下跌時:
i. 建物造價↓→預算線AB移至A1B,原與等產量曲線I於E點相切,移至與I1相切於E1點,故樓層數由OH →OH1 →增加HH1;土地用量由OL(E點)降至OL1(E1點) →減少LL1,即「價格效果」。(建物造價下降等於地價相對昂貴,土地使用者理當少用土地,是以產生負的替代效果。)
- 若要維持原樓板面積→均衡點由E移至 E’ (劃MN∥A1B而與 I 相切於E’) →土地用量由OL(E點)減至OL’(E’點) →減少LL’,故樓層數由OH →OH’ →增加HH’;即「替代效果」
iii. 建物造價↓ ≒實質預算↑ →均衡點由E’移至 E1(相當於預算線由MN移至A1B),原與等產量曲線I於E’點相切,移至與I1相切於E1點,故樓層數由OH’ →OH1 →增加H’H1;土地用量由OL’(E’點) →增至OL1(E1點) →增加L’L1,即「產量效果」
※土地使用量減少LL1,所以一般來說,若建物造價下跌,土地使用量減少,樓層數增加。
- Ø 假設地價水準不變,而建物造價上漲時:
i. 建物造價↑→預算線AB移至A2B,原與等產量曲線I於E點相切,移至與I2相切於E2點,故樓層數由OH →OH2 →減少HH2;土地用量由OL(E點)增至OL2(E2點) →增加LL2,即「價格效果」。(建物造價上升等於地價相對低廉,故將酌為增加土地使用用量。)
- 若要維持原樓板面積→均衡點由E移至 E’ (劃MN∥A2B而與 I 相切於E’) →土地用量由OL(E點)增至OL’(E’點) →增加LL’,故樓層數由OH →OH’ →減少HH’;即「替代效果」
iii. 建物造價↑ ≒實質預算↓ →均衡點由E’移至 E2(相當於預算線由MN移至A2B),原與等產量曲線I於E’點相切,移至與I2相切於E2點,故樓層數由OH’ →OH2 →減少H’H2;土地用量由OL’(E’點) →減少OL2(E2點) →減少L’L2,即「產量效果」
※土地使用量增加LL2,所以一般來說,若建物造價上升,土地使用量增加,樓層數下降。
結語:當日以土地經濟學實例題做為討論的核心;然則由於題目繁多且解答之詳細,故只列出一題作為討論心得。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