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 廖中勳

社區營造與產業

 

  1. 發起社區營造,他與他老婆一起回去社區做社區營造。社區剛好是背包客停留之處,他們將社區改造成可以借宿的地方,回饋社區的方式是:以勞力或對社區有益的活動交換住宿。能夠吸引背包客,說明社區已形成特色。
  2. 以茶聞名,比較沒有經濟上的負擔。

 

成龍社區

  1. 原本是農田,但是因為抽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而濕地的形成。有很多自然生態的資源,如招潮蟹。
  2. 不希望那些活動有很多人去看,因為會破壞到當地的自然資源,也會打擾到當地居民的生活模式
  3. 有一塊空地,因為里長沒有選上,水保局因而停止幫忙;之後新里長上任,請農委會幫忙。
  4. 當地國小的畢業生以期社區為榮。

〈社區型非營利組織資源動員與整合:以社區發展協會為例〉

 

導讀動機:

希望能在灣寶社區找到更多人來參與。雖然與熟面孔可以建立感情,但是仍希望能吸引到更多異質性的人群。

空間的規劃讓人群之間的聯繫處於停滯不前的情況,這點以都市空間尤然。社區營造成功的因素應該取決於社區居民的認同感。

 

兩個案例

l   歸來社區

l   長榮社區:似乎進行社區的綠美化(ㄐㄐ)

 

社區發展協會

過去由政府主導。1994年,文建會推動社區營造,投入很多的財力。社區發展協會的數目增加,一開始是為了當作選舉樁腳,發展協會通常是地方上有頭有臉的人。

近年來,強調社區應具備由下而上。

好威:政府資源的縮減、公民意識的抬頭是社區營造轉變的最大原因

肇翔:可能是因為在野黨對於經費的運用有所措意,應該是政治的原因。而在都市地區比較有可能讓公民意識抬頭。

好威:夏鑄九,講大理街公民意識的抬頭。為了對抗政府,而集結了公民的意識。

ㄐㄐ:這群有頭有臉的人不僅掌握地方的資源,也可能掌握農漁會,或地方的金融機構。

肇翔:謝里長雖然是買票而得來的,但是他很用心地幫助社區,努力尋找社區的資源。

好威:里民可能會依照有沒有在辦活動,來評定他的政績。

 

資源動員理論

資源的概念包括財力、物力、人力。

社區發展協會:低層次、低正式化的組織。需要利用組織的領導者向外尋找資源。(在灣寶的例子:洪箱阿姨)

科層化的缺點:太過重視程序,應變不足。

代理機制:投入行動的數量,透過領導為組織帶來資源。

策略:公民教育(讓大家認識社區);直接服務;結構變遷

組織

 

社會資本

每個人將資源連結到網絡

企業能在社區裡扮演什麼角色?

 

個案(歸來):

由菁英領導,非專業人才。沒有政府資源的投入,結合附近師資以思考產業的發展

 

個案(長榮):

現在是新大樓,從平面互動變成垂直互動。老成凋零,使得既有的社會網絡逐漸鬆散。針對老人服務。成立眷村文化館,將台南市的眷村文史資料,蒐集到該村。

 

社區報:

1992年就著手發行,除了書面資料也透過電子報的方式,持續每個月到兩個月發行。

永安社區也有社區報。一開始也是自己在寫,但是透過學校徵稿。

灣寶例子的反思:不是在地居民、學校行政人員的配合程度

 

討論:

ㄐㄐ:政府當初為了獲取眷村的忠誠度,因而對於榮民很照顧,包括就業、就醫、就養、就學。而且眷村背景相同,資源比較多,所以比較能夠推動社區營造。

 

好威:灣寶是否有對外資源依賴?

永為:一開始的時候需要外在菁英來帶領,但之後需要對他們培力

 

好威:我們目前的組織太過於扁平化,因而命令傳達下來的時候,通常非常沒有效率。我覺得我們目前是且戰且走。我覺得計畫是很重要,可以有明確的目標。

肇翔:限於人數的問題,很難科層化。我覺得目標這種東西很缺乏。

ㄐㄐ:當我們面臨人生的轉捩點,那麼我們還會繼續在社區嗎?

好威:我覺得還是可以有計畫,類似兩年。像是幫西瓜找主人,原本是想說要交給青少年,但我覺得下一次還會是我們辦。

 

肇翔:我覺得目前讀書會跟行動,好像毫無相關。我覺得永續發展這個字是來自於企業,讓我感到不安。永續是由人在傳承的,所以如果沒有人的話,永續豈不是就會消失。不同的世代間,可能造成認同消失。

好威:應該是由聯合國發展出來。定義大致是維持現代人的生活,但不應該減損到後代人的生活。

好威:我覺得社區的意義在於你對這個地方是有認同感的,社區營造不應該侷限在某個固定的地點裡。我覺得不是行政界線,而是認同的範圍。

肇翔:我覺得社區營造畢竟還是需要以社區為主。我們在裡面並不享有社區營造的風險與成果,假如搞砸了,我們也感受不到這其中的壞處。

好威:我覺得創造社區的願景,那麼就算是社區的一分子。

肇翔:像是曲冰部落,雖然有人陪伴了該社區很久,但是還是沒有辦法融入該地,就因為他是外來者,並且是漢人。

弘瑜:社區營造存在的目的?是不是像是核心跟邊陲的概念?可能有分行政的核心與身分的邊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