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超現實主義電影大師 Jan Švankmajer

 

A‧背景簡介(資料從網路揀編)

 

一、簡介 Jan Švankmajer

楊‧斯凡克梅耶 (Jan Švankmajer)  是捷克的藝術家,1934 9 4 日出生於布拉格,大學就讀布拉格表演藝術學院(Prague Academy of Performing Arts);此時,他即對超現實主義感到興趣,涉獵了歐洲傳統木偶劇(Puppetry)、舞臺、詩歌創作、電影等領域,陸續加入幾個面具劇場與黑光劇場,直到在「魔燈劇院」(Laterna Magica)發現了劇場與電影的奧秘,自 1964 年起開始電影的創作。同年,Jan Švankmaje 製作了他的首部動畫短片《最後伎倆》(The Last Trick),且於 1970 年加入捷克超現實主義藝術團體(Czechoslovak 2 Surrealist Group),並因此結識他的妻子 Eva Svankmajerova。他的妻子是一位超現實主義的畫家兼作家,亦參與了許多 Jan Švankmajer 的影片製作,如《浮士德》(Faust)Otesánek Alice。他們育有兩子,而 Eva Svankmajerova 2005 10 月安然長逝。捷克籍藝術創作者所表現出來的美感與創意,經常令人感到驚豔不已,無論是新藝術時期的幕夏畫作,或捷克本身的歷史以及建築市容都使人讚賞,也許,是捷克這樣的時空環境造就了這麼一群特殊的捷克及藝術家吧。Jan Svankmajer 的動畫創作不限形式和材料,充滿許多現成的器具,包括如麵包、陶器、石頭、木頭、木偶、塑像、甚至演員,也是運用逐格拍攝的停格動畫(stop-motion)方式表現。在他的作品中,那些器具不是純粹用來服務人類、歌頌文明的,那些物品擁有本身的意志,甚至會群起密謀對抗人類,將主人困在屋子裏,將門鎖起,湯匙漏洞,椅子移動,就像物質在譏諷人類。誇張的音效與極度詭奇的進食場景更是其作品的一大標記。《紐約客》(New Yorker)這樣評論他:「電影界被一分為二:那些從未聽說 Jan Švankmajer 的人,以及和他一起工作、知道他們遇到了天才的人。」Jan Švankmajer 相當擅長複合媒材與實際拍攝的整合運用。在相關的資料中我們了解到,他最著名的特色不單囊括了高難度的技術、結合動畫與真人演出、夢魘般的情節、趣味的形變與詭譎魔幻的氛圍、還同時能夠兼具其幽默風格。Jan Svankmajer 的動畫劇情裏,人性的陰暗、文明的腐敗,多以超現實的手法呈現,卻比寫實手法更呈現出具有力度與深思意涵的批判和對現實體制的觀察。而寓言般的故事設計,往往透露著黑色荒謬的調侃意味,闡發啟示,導引人們反思、反省物質文明昌盛之下人的物化和異化。

 

1970 年代,Jan Švankmajer 的許多作品遭受共產鐵幕的壓制和查禁,直到 1980

年代才逐步為國際影壇所知。當時,Jan Svankmajer 已是公認的大師級導演,也是捷克

動畫的代名詞。在 28 部長、短片中,Jan Švankmajer 的世界觀一以貫之,不因世故、環境動盪(如布拉格之春、蘇聯坦克鎮壓、共黨統治解體……)而起落動搖,但使用的技巧、類型卻不斷激烈轉變。他幾乎「染指」過動畫製作的每一種法門:卡通、既成實物動畫、黏土動畫、靜照組合、拼貼、真人動畫、傀儡操作……,類型則涵蓋紀錄片和劇情片、甚至音樂錄影帶,就好似一場場的動畫博覽會。這些成分,又經常混淆在同一部作品中。而劇場元素的大量引用,比方說傀儡,就曾用過懸絲偶、布袋偶、真人傀儡等,並不時穿插皮影戲和黑光劇場的效果;此外,更雜糅了芭蕾、歌劇、魔術、雜耍等形式。當然,這跟他的劇情訓練密切相關。

 

迄今,大批的當代知名導演如提姆‧波頓(Tim Burton)(拍攝《聖誕夜驚魂》(The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地獄新娘》(Tim Burton's Corpse Bride))、泰瑞‧吉連(Terry Gilliam)(拍攝《未來總動員》、《奇幻城市》)、奎氏兄弟(The Brothers Quay)、申‧阿克(Shane Acker)等人皆受到 Jan Švankmajer 的深刻影響; Jan Švankmajer 在影史上無可撼動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停格動畫」(stop-motion)

停格動畫 (stop-motionstop-actionframe-by-frame)  3D 動畫的前身,在 3D 電腦繪圖動畫成為主流前常用。這種動畫技術,是將立體的物體或是玩偶直接放在鏡頭底下,或在鏡頭前方移動,逐格拍攝,製成連續動作。停格動畫在拍攝動作的停格時,3不會產生「動態模糊」(Motion Blur),也就是有如真人電影中,拍攝物體的移動畫面所生成的朦朧效果。這是由於動作停格動畫是以每秒 24 格的極慢速度放映,導致動作裡有一種明顯的非流動性,使影片中的所有物質看似被注入靈魂般活動起來,這是動作停格動畫既獨特又迷人的特質。

 

黏土動畫 (claymationclay animation 之簡稱則是停格動畫中最常見的類型之一。這種技巧需要運用柔軟的黏土塑像,在每次曝光前操作塑像的動作。黏土動畫可以應用到擠壓與伸展,以及其他誇張的手法。玩偶身體裡面通常有骨架,利用彈性金屬線製作,不然就是將金屬塊和鉸鏈做接合,讓玩偶可以左右移動,或是用圓球與插座做成關節,可以做出弧形的動作,然後外面覆蓋衣服、泡沫塑料或是黏土,做成動畫角色。骨架的關節構造會決定角色的移動方式,這就像是電腦繪圖模型裡的「裝配」(Rigging),設計來控制動作。優良的裝配和關節會幫助動畫家做出靈活的角色動作。此外,有時動畫家會利用「替換」法增加更多的表演方式。「替換」是指「替代玩偶身上的部位來完成動作」。比方說,利用幾種嘴形的替換來創造出對話的場景,並做出臉部表情。

 

最早的停格動畫出現於 1898 年,是由 Albert E. Smith J. Stuart Blackton 所製作的The Humpty Dumpty Circus。經過辛勤地嘗試及探索,1912 年第一部搬上大銀幕的黏土動畫電影 Modelling Extraordinary 可說是驚艷全場。到了 1960 1970 年代,Eliot Noyes Jr. Clay or the Origin of Species  He Man and She Bar 分別於 1965 年及 1972 年獲得奧斯卡獎提名,而荷加混血的 Co Hoedeman 更憑著 The Sand Castle 1977 年榮獲奧斯卡獎的肯定。往後,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停格動畫不斷發展,運用於電視劇、卡通、甚至一般民眾也學會以軟體自行製作影片。有部分人特別愛好使用樂高(Lego)玩具作為媒材,而我們現在只要於 youtube 輸入「stop motion animation」,也會出現無以計數的影片。就在去年(2009),由 Will Vinton's claymation studio 製作、Henry Selick 執導改拍 Neil Gaiman's 原著 Coraline 3D 立體電影終於問世,是為劃時代的一大突破。此外,停格動畫亦可用於太空攝影技術,幫助記錄星體的移動軌跡。

 

二、Jan Švankmajer 的作品

Jan Švankmajer Filmography──

  Feature-length films

Alice (Něco z Alenky) (1988)

Faust (Lekce Faust) (1994) 

Conspirators of Pleasure (Spiklenci slasti) (1996)

Little Otik (Otesánek) (2000)

Lunacy (Šílení) (2005)

Surviving Life (Theory and Practice) (2010)

  Short films

The Last Trick (Poslední trik pana Schwarcewalldea a pana Edgara) (1964) 4

A Game with Stones (Hra s kameny) (1965)

Johann Sebastian Bach: Fantasy in G minor

(Johann Sebastian Bach: Fantasia G-moll) (1965)

Punch and Judy, or The Coffin Factory and The Lynch House (Rakvičkárna) (1966)

Et Cetera (1966)

Historia Naturae, Suita (1967)

The Garden (Zahrada) (1968)

The Flat (Byt) (1968)

Picnic with Weissmann (Picknick mit Weissmann) (1968)

A Quiet Week in the House (Tichý týden v domě) (1969)

Don Juan (Don Šajn) (1969)

The Ossuary (Kostnice) (1970)

Jabberwocky (Žvahlav aneb šatičky slaměného Huberta) (1971)

Leonardo's Diary (Leonardův deník) (1972)

Castle of Otranto (Otrantský zámek) (1979)

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 (Zánik domu Usherů) (1980)

Dimensions of Dialogue (Možnosti dialogu) (1982) 

Down to the Cellar (Do pivnice) (1983)

The Pendulum, the Pit and Hope (Kyvadlo, jáma a naděje) (1983)

The Male Game, or Virile Games (Mužné hry) (1988) 

Another Kind of Love (music video for Hugh Cornwell) (1988)

Meat Love (Zamilované maso) (1988)

Darkness/Light/Darkness (Tma, světlo, tma) (1989)

Flora (1989)

Animated Self-Portraits (1989)

(Švankmajer was one of 27 filmmakers who contributed to this portmanteau work)

The Death of Stalinism in Bohemia (Konec stalinismu v Čechách) (1990)

Food (Jídlo) (1992) 

Animation and gadgets in film

Dinner for Adele

Tajemství hradu v karpatech5

 

B‧影片討論(此部分為討論彙整)

 

《多面向的對話》Dimensions of Dialogue   (Možnosti dialogu) (1982)

 

《多面向的對話》(Možnosti dialogu)是部片長十二分鐘的停格動畫,共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永遠的對話」(Exhaustive discussion)。在本片中,一開始由類似阿奇姆博多(Arcimboldo)作品裡造型的蔬果人物出現,張開嘴巴大口大口地說著話,在遇到機械所組成的人物後,他們互相交談。或許是聽不懂對方的語言,機械造型的人物於是將蔬果人分解肢離而吞入。經過一陣忙亂的處理,機械人由口中吐出產是重新組合後的碎食物蔬果人。之後,機械造型人並沒有因此而豁免,在他碰到紙材造型人後,也因他們彼此的溝通不良,紙材人利用本身的優勢,以紙捲壓碎了機械,用紙材把剪刀分解,而最後機械不再是可用的工具,重新化身為廢鐵人。

 

當紙材人碰到變成碎削的蔬果人後,他也因為聽不懂蔬果人的對話,遭爛蔬果碎削人給粉碎,變成了紙片人。多次的循環結果,最後使得蔬果、機械、紙材造型人皆變成一堆狀貌如同人類的爛泥。我們可以將蔬果聯想為有機物質的象徵,機械是工業時代下的產物,而紙材代表文明社會;本片中的混合體──人類,則比喻為千錘百鍊而來的當代藝術,是透過擬真手法表達藝術的再現形式,藉文本的複雜性,最終集合成一個綜合體。此外,我們亦能想像是成大自然、機械、以及文明之間的衝突,互相吞噬的結果使得幕後黑手無所遁形,也就是萬惡的人類。又或者,這表現出了人們溝通的模式。我們總善於灌輸想法,就像將對方吞嚥後製造出更類似於己的物質。而在不斷反覆這種過程後,所有想法趨於同化,人們變得盲目且雷同,毫無獨特性可言。這部影片的詮釋角度相當多元,是極為 inspiring 的作品。

 

第二部分是「情熱的對話」(Passionate discourse)。這部分較為好懂,劇情是一對泥人情侶陷入火熱的戀情,藉由泥土的交融象徵性的發生;但在完事後,卻多出了一小團泥。儘管這多餘的泥塊不斷對兩人示好,泥人情侶都不願意接納它,甚至因此大打出手,落得兩人面目全非的下場。多出的那團泥塊象徵性十分深遠,從最簡單的兒女,生活中的大小事,衍伸至愛情之間的芥蒂,皆說明戀愛的不完美,勢必有障礙需要努力克服。

 

第三部分是「不毛的對話」(Factual conversation)。影片中,有兩個泥土頭顱安置在桌面上,配合著引人發噱的音效,嘴中吐出一些日常用品,如牙膏、牙刷、皮鞋、鞋帶、吐司、奶油、鉛筆、削鉛筆機等。起初,每樣物品皆能與正確物對應,例如牙膏對應牙刷。但在頭顱的位置挪移互換後,它們的口中開始吐出相互衝突的物件,牙膏擠在吐司上、鞋帶穿過吐司、奶油塗在皮鞋上……;接著,頭顱又換了一次位置,而讓情形變得更糟。比方說,牙膏擠在奶油上,削鉛筆機去削皮鞋、奶油塗滿鞋帶等等。非常明顯的,這對交談的「立場」問題有所指涉。兩個看待事物角度相似的人,就如同正確的道具的對應,契合且通暢;但若想法相去甚遠呢?溝通的不良、打結、混亂於焉產生。這部影片選用了精準卻不失幽默的比喻來呈現此種現象,是很高明的手法。

 

《多面向的對話》(Možnosti dialogu) 1983 年拿下了三項大獎,其中包括 the Grad

Prix from the Annecy International Animated Film Festivalthe Golden Bear for Best Short

Film,以及 the C.I.D.A.L.C. Award (Honorable Mention) from the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而它也被選為泰瑞‧吉連(Terry Gilliam)心目中最棒的十部動畫之一。

 

《食物》Food   (Jídlo) (1992)

這部短片分成早餐、中餐、晚餐,透過「進食」來檢驗人們與食物間的關係。一個男人走進房間,坐下來,並清掉桌面上前一位用餐者所留下的殘羹。他的對面坐著一位僵直的男人,胸前掛著告示牌。男人於是起身欺近告示牌仔細閱讀,一步步依照牌上的指示,將硬幣投入對方的喉嚨,並戳刺他的眼球。接著,僵直男人衣服上的鈕扣便自動解開,且一臺迷你電梯裝著熱狗等吃食,從他空蕩的軀體內緩緩升至胸口。男人從電梯取出食物,搥了對方一拳,餐具就從對方的耳裏伸出;用餐完畢後,又踢了對方的脛骨一腳,由嘴裏取出餐紙。當用餐者拭淨嘴巴,他忽然震顫了起來,於是也變得僵直。這時,對面的男人活了過來,伸展一下筋骨,將自己脖子上的告示牌掛到對方的項上後,於一旁牆上雜亂的正字記號中再添一筆,然後走出門外。下一位用餐者接著走了進來,重複前個用餐者的動作取食早餐。在影片的最後,鏡頭往門外移動,我們可以看見一條長長的人龍在排隊等候著,直到轉角處。

 

以上就是「早餐」的影片內容。影片的散發出的譎異氣氛和弔詭的情節,很難讓人不全神貫注欲一探究竟。片中主角似乎失去了人性,在進行一項平凡無奇的規律作業。這諷刺了當時工業發展底下,早餐這件事變得毫無生趣可言,大家機械化地進食、離開,早餐本身是食之無味的;也展現人們相互競逐,將對方消化擊敗,以牟利自我卻陷入輪迴的社會惡習。

 

「午餐」的一開始,一位生意人與一位流浪漢同桌進食,但他們都不能引起身旁路過的服務生的注意。流浪漢試著將桌上的小花插進胸前口袋,卻發現生意人開始以刀叉切食花束。流浪漢於是模仿起生意人的動作,將他們視線所及的物品,從鞋子、褲子、襯衫、內褲、餐盤、桌巾、桌子等大口大口吃到椅子。當什麼也不剩的時候,生意人便將刀叉也塞進了嘴裏,而流浪漢亦是如此。突然,生意人臉上露出了微笑,把刀叉從他口中拿出,將對方吃掉。

 

這段影片的結局相當驚悚,難以預料到生意人的陰險狡詐,而這也是導演刻意安排來譏刺爾虞我詐的商人本色的橋段。此外,餐廳服務生多次行經卻視若無睹,亦反映當時午餐時刻人滿為患,應接不暇、服務不周的景象。

 

「晚餐」更為直接而聳動,暗示著人們的自相殘食。一位富裕的男人坐在餐桌前,不斷將各種調味佐料、醬料倒入餐盤內的未知食物之上。一段時間後,鏡頭調轉,我們看見男人將鐵釘槌進自己木製的另一隻手掌中以固定叉子,然後開始食用餐盤內的手臂。接著鏡頭移至其他桌,一位運動員在切食盤內的小腿,然後是一位手纏網狀繃7帶的女士將檸檬擠在盤中的一對乳房上頭,最後是袒胸露乳的大漢將刀子戳入盤內的陽具,隨即以手遮掩,揮手驅趕攝影鏡頭。

 

《食物》(Jídlo)藉著日常生活中必備的「三餐」,逐步揭露、進而批判了許多因當時的社會弊病而產生的人性負面因子。Švankmajer 在這裡,將大家或許視為如同進食般普遍、毫不奇特的現象提出來,以深刻的手法,喚起眾人的省思。

 

C‧心得感想

 

捷克是個大家都很想親自一覽風光的國家。它的一切,尤其是在藝術與人文的高度發展,迷人得如同透過琉璃微微散發的飽暖螢光。捷克的文學、電影等藝術之發展,在其傑出作家與導演的靈巧雙手底下令人非常驚豔。比如,昆德拉絕不在話下,為人津津樂道的《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之機智、慧詰、戲謔卻淵深而警醒的意味,使他無怪在全球擁有大批的死忠書迷;而卡夫卡沉鬱氛圍的感染力亦是強烈。

 

首次看到 Jan Švankmajer 的作品時,不禁驚呼,「怎麼會有這麼讚的藝術片!!!」那種感受實在無以言喻,只覺得這真是大師之作,充滿黑色幽默卻深具啟發。這次討論的幾部短片都是他相當知名且受高度好評的作品,正好,電影社再過一陣子的動畫專題亦要討論這位導演的劇情長片《浮士德》,經過這次的討論與介紹以後,讓人更期待他的長片作品會是以怎樣的一種面貌呈現,也讓人更願意多接觸在台灣很少為人所發掘的歐洲藝術作品,希望有志之士能夠支持並廣為引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的頭像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政治大學讀書及學習行動小組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