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992-25重新認識我們的島──臺灣2

 

 

一、             聚會流程

  1. 閱讀範圍:〈東方驚雷〉第八到十四章
  2. 問題與討論
  3. 下次聚會細節決定

 

二、             導讀內容

〈東方驚雷〉第八到十四章

l   CH8知恥

作者從神戶大地震出發,描述日本人的高貴情操,如同這次宮城大地震,日人排隊、守秩序讓國際大為讚嘆,接著引到亞洲的社會結構。他看到道德凝聚力與共同價值意識在亞洲創造出相當程度的穩定,比西方的社會結構更為堅強、更有彈性。亞洲的家庭關係堅實與「知恥」內化的社會制約力量支撐著大部分亞洲的社會架構,形成穩定社會的重要力量。接著談到日本這個循規蹈矩的國家,指出日本利用強烈內化的同儕壓力以及外在社會上普遍被灌輸的價值觀,成功克制犯罪率。但是這也使日本人面對極大的心理壓力,與西方的高犯罪率相比,日本人(或亞洲人)的自殺率一直居高不下。另一個與知恥文化有關聯的是教育,社會風氣逼得學生得認真念書而且學習時間超長,所以亞洲學生學科能力普遍比西方學生好,更因為國民識字率與勞動水準的上升導致經濟成長。

 

l   CH9機器人漫遊之邦

科技愈來愈是亞洲未來經濟的支柱,尤其是日本人擅長融合科技創造新事物、華人和印度人成為加州及許多新興高科技的主幹。作者介紹我們日本的正在研發或已經研發完成的高科技發展的程度,並分析這些產品的優劣勢。她也提到日本已經失去任何創新冒險的熱忱,而金融危機引起的裁員潮讓這些被裁員的人們有動力創業、創新,發展新興事業讓日本的科技業再創新氣象,領先亞洲各國!但亞洲各國仍存在官僚體系、社會僵直與欠缺資金的障礙,讓我們懷疑亞洲是否能夠將他龐大的人力資源轉換成有利的競爭優勢來與西方匹敵。然而,小型經濟銀行在亞洲各地竄起,將來會有更多像孫正義般的創業家崛起,促使企業、國家擺脫官僚的臃腫,並在亞洲引領一番新的風潮。

 

l   CH10歷史之囚

從日本的二戰經驗出發探討整個亞洲的歷史背景與交雜其中的國際關係。日本近年來開始有更多的人撰寫或批露日本軍隊的惡行,這在以往日本政府維持國家形像與人民信心政策下是禁止出版的,而另一原因則是日韓的炒作與故意誇大。日本最近日益被要求正視其歷史、平常百姓也開始反省。但十幾年來日本又興起一股國家主義的熱潮,他們會煽動民族主義,激情會淹沒理性,威脅到亞洲的福祉。

 

l   CH12來自屋後亞洲女性的低微身分

傳統中國社會中,對於女性的限制甚嚴,不管是從言行舉止上、行為上、社會地位上,女性都低男人一階,是男人的附屬品。從語言來看,中國人叫妻子為內人,農村叫炕上的,日本人則叫別人的太太為屋後之人。而以前中國社會中,女生的名字常常是招弟、迎弟,甚至有些人連正式名字都沒有,都用大丫、丫頭、大妞等等稱呼,待嫁入夫家後,便以某某夫人為稱呼。古辭中甚至有愛妾換馬篇,後來梁簡文帝更認為這表示文人不以美色為重,寫了和人愛妾換馬詩。從行為舉止而言,除了農家女,一般女子是不能出外拋家露面的,而在家從父、出嫁從夫更是一位好女人所應奉行的,甚至可以因為七出被休離;印度更慘,丈夫死了,妻子要火化陪葬以示忠貞,中國只有皇宮的妃子需要如此。共產黨改革大大提升女性的地位,不過真正當官的仍是以男性為主。中國女性要出頭,除了是太子黨、海歸派、秘書幫,更多的常常是擔任高官情婦。

n   Q1:雖然女性地位提高,但是社會對於男、女的角色期待仍有不同,許多女生大學畢業後就結婚了,造女權主義者的想法,這是被桎梏於傳統父權思維而未獲思想解脫的女性,然而所謂的男女平等意味的是什麼?是家中角色的對調嗎?是不是作家庭主婦就表示女性甘願受父權主導?對你而言,怎樣才做到男女平等?是制度上、觀念上、政策上等?或是男女平等不重要,我們必須要尊重不同文化?

n   Q2:有人認為妓女是被父權下女性被物化、被欺壓而形成的產物,然現在爭取妓女工作權的聲音逐漸上升,他們說取締性產業反而沒有辦法真正保護女性,請問您的立場?再者,最近網路小說相當崇尚「女尊文」或是「小倌」等詞彙,您覺得這是女性主義的崛起還是女性對於自身被欺壓不滿的反映?

n   Q3:今天你到美國打工和一菲律賓女生到臺灣擔任1999市民專線專員,差別在哪?你覺得你們的地位、角色是一樣的嗎?聘用外勞或是保母是不是能夠體現夫妻間男女平等(大家都主外,內務由雇傭解決)的真諦?

 

l   CH13污染的大地光輝經濟的另一面

高度開發、經濟化的副作用是帶來嚴重的污染,而這些污染已經反映在人民健康上了。之前環境賀爾蒙的概念被提出來,說人長期處在受到污染的環境中,即便自己沒有反應,基因等遺傳因子會受到影響,而影響到後代子孫的生存能力,在中國,我們可以看到的是不再乾淨的河川、寄生蟲、風沙極大的北京、處於長江上游卻缺乏用水的四川、愛滋村等問題。

n   Q4:近幾年來,西方各國也意識到亞洲的環境污染不能單單責難其政府,他們自己也必須負些責任,因此放寬了中國等國可以污染的上限,你認為環境保護是可以因為經濟發展而有所退讓的嗎?今年二月G20開會討論到為了避免再一次的金融危機,因此要監控一國家的財政政策是否公平,而在評估要以什麼作為衡量指標時,中國人民幣幣值問題被拿出來吵,美國認為中國應該要調漲人民幣,然而從一個後發經濟發展國而言,你認為中國應該要聽美國的嗎?

n   Q5:中國有上訪機制,運作看似沒有成效,用水問題、愛滋病等已不再是新議題,卻是到這幾年才獲得共產黨的重視,如果中國是民主國家,這種情況會不會比較好?北京奧運的重大建築以綠能為標榜,並在相當短時間內建立完奧運場地,感覺中國行動力很強,是不是只要共產黨意識到環境問題,情況要改善就會很快?之前2003年時SARS發生,中國隱瞞疫情好幾月,後來是外國學者納悶大陸的板藍根的用量大增、其價錢也水漲船高,外界才得以獲得相關防疫資訊,中國隱藏疫情不是第一次了(愛滋病),綜合考量之下,你認為政府能力、行動力亦或是政體(民主、威權)對人民比較重要?

 

l   CH14與命運有約預測

中國妓院、黑道人權問題

n   Q6:在臺灣現今,有多少人還記得傳統文化?我們是不是被西方、英語給同化了?回來學書法不再只是保存文化,而是為了能夠展現自己不同的地方?當我們不再繼承傳統文化中的價值觀、想法時,學書法、古箏等技藝是否真的能夠傳承?許多人厭惡儒家文化,認為這是會阻礙發展的,有人為其翻案,認為大家對於儒家、孔子長期以來都解讀錯誤了,之所以停滯不前是因為中國近代採行鎖國政策、自恃甚高。您認為呢?究竟我們這一代傳承的是什麼?傳統技藝對於我們來講是所在博物館裡面,還是它其實有抒發、應用的作用、價值?

n   Q7:人權是不是普世的?伊斯蘭文化中就是比較貶抑女性,即便附會再多伊斯蘭教的男性是多麼地照顧女性,才對女性做出那麼多要求,在西方所解釋的人權下,伊斯蘭教就是貶抑女性的自主權,不過我們常常會用文化差異帶過,如若今天伊斯蘭教被要求保護女性權利,這樣還算是伊斯蘭文化嗎?到底接受普世人權的概念是學習更多知識還是被西方洗腦?文化有改變、演進的可能嗎?如若接受普世人權的看法而使的我們的文化有所轉變,這樣是好的嗎?我們是不是被西方給同化了?

n   Q8:當一個國家天然資源缺乏、沒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地寡人稀,像是太平洋上的島國,看起來沒有什麼發展經濟的空間和前景,更甚者,有被海水淹沒的可能時,在全球化的現今,按比較利益法則,感覺他們只能移民或是發展觀光產業?這樣是不是抹滅了他們決定工作的自主權?如若普世人權存在,每個人應該要有決定其工作的自由,那全球化是不是害了他們?

n   Q9:中國現今貪污情形嚴重,而國有企業問題叢生(借債過多、投資過多、產能過剩),銀行呆帳高疊,有人認為這是因為市場不夠開放,台面下交易嚴重的情形,也有人認為是因為中國不是民主體制的關係。您的立場是?您覺得中國以後會走向民主嗎?

 

《國民國家的這邊與那邊》

l   三位學者對於東西文明論解讀的差異

1)梁啟超:(早期)西方文化是發展的終點站,東方文化較差,(晚期)兩者相當,東西文化融合才是王道。由於地理、環境差異使這兩文化有所差異,故融合將會推動人類文化的進步與發展。

2)胡適:重新創造東洋文化,將西洋、東方文化都做客觀評估後,才能利用。(全盤西化論的基礎建立在胡適認為儒教是一種政治型、權力型文化,是不 好的)à整理國故運動

3)梁漱溟:

n   (早期)西洋(物質)à中國(調和、中庸)à印度文化(禁欲主義)就像不能沒有先修微積分,就修個體經濟學,他認為要先回到西洋文化,消化完之後才來到比較高階的中國文化。

n   (晚期)自中國傳統尋求解決中國危機的途徑,以此來做新社會建設

    à鄉村建設運動,是用來實現禮治社會主義或儒教近代化

(北旅東谷,認為朝鮮應該要拋棄安分守己、禁欲主義的東洋文化,接受合理的西方文化,要在西方文化輸入到某一階段時,才能討論東西文化融合)理論的建構本從個人觀點出發,東西文明論一直具有政治性質。

 

l   臺灣人?中國人?

杜維明,文明中國論,以作為文化共同體的中國為中國(不以地理位置來限定此概念),指的是具有共同祖先和文化背景的華人共同體。然而要創建新中國,倚靠中心的是不行的(指北京政府下的地理中國),因為中心不具備擔負建設文化中國任務的能力、洞察力,也缺乏正統性權威,反而是邊緣潛在。

 

l   何謂亞洲文化?其價值觀是?

n   茅原華山(日):東洋文化有靜、直觀和靈的特徵,為第一文明。西洋文化是動、理智、肉的第二文明兩者融合變成第三文明。

n   申男澈(韓):東洋文化不存在所謂的本質。是因為時代需要(一戰後,西洋文化被質疑、、日本擴充的正當性建立)而被建構出來的東西。為馬克斯主義者,他認為東洋文化其實是事後人為推理出來的,是一種歷史性、人為建構出來的東西。日本為自己擴張正當性的辯護,興起了重新關注東洋文化的亞細亞主義。

 

l   儒家文化的意義?影響?重新解釋?

胡適認為儒家文化被錯誤解讀,才會使的中國變的如此糟糕,因此我們應該要好好地重新解釋儒家文化的精神與意涵。

l   該如何組成國家?並要如何解決臺灣與中國之間主權問題?複合國家v.s.民族國家

1)中國由共產黨一統論

共產黨提倡社會主義精神文化(認為這是第三文明),在進行物質文化建設的同時要致力於精神文明建設,不能被西方物質文化所污染,然而此主張卻被質疑沒有實質精神,只是共產黨為了使自己存在、政策、路線、菁英繼承等正當化的工具。然而這種官方文化卻在1990年後因為經濟發展、生活水準提高,而有很強的號召力。

2)中、臺聯邦論

A.陳一諮(中):實現統一、民主主義的道路之一是將地方分權正式、全面地制度化(formalized decentralization

B..嚴家其(中):按照經濟職能、民族、地理特徵劃分地區,聯邦制。

C.周陽山(台):以地方自治為基礎,建立地域國家(region-state)。聯邦(臺灣、香港、澳門、西藏、新疆)à中華國協(大陸、臺灣、新加坡、蒙古)

à然而這種主張一來將會導致共產黨的解體,因此共產黨改革誘因不足下,難以想像它會願意採取這種模式(可行性不高)。二來國家也將面臨解體,基本上這是民族自治區的聯邦, 孫中山先生所提倡的五族共和將會被放棄。複合國家的概念和小國主義相近。

 

l   日本:大國主義?小國主義?à國家定位的難題

n   日清戰爭、日俄戰爭後確立大國主義思維。

n   植木枝盛:以聯邦制為骨架的小國主義

n   石橋湛山:小日本主義,殖民地拋棄論,國民主權論(批判官僚勢力)。

n   加藤典洋:對內促進國家性國民的解體,設定為開放的國民,謀求公共性而不是共同性,

n   小國主義指的是立足於世界建立在信義基礎上的儒教型理想主義,將富國政策優先於強兵政策。換言之小國和大國的差異在於,小國自己生活過的好就好了,大國要耀武揚威,建立起在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地位。

 

三、             問題與討論

  1. 「買新聞」:政府、媒體應該揭露哪些新聞是「買賣的新聞」,人民有知的權利。
  2. 「文化與人權的衝突」

l   前陣子法國和瑞士禁止伊斯蘭教徒戴面紗,引起侵犯人權的爭議。其實代面紗也是伊斯蘭教徒的自由選擇。(予澤分享親身觀察穆斯林齋戒月的故事)。

l   「茉莉人生」探討伊斯蘭教徒女性的權益受限,當時看完覺得似乎伊斯蘭很多教義是很落後的。但看完這篇文章後有不同想法。即使接受伊斯蘭教文化,我還是很難接受如太太外遇而被石頭打死之類的案例。(瑾燁)

l   關於人權的定義其實從古到今一直改變,對於死刑的討論就是一例。像我們站在外人的觀點觀察伊斯蘭教義,我們其實完全不了解他整體教義形成的文化脈絡,這樣是不是也是一種文化霸權?

l   「女性權利與男女平等」,有一些女性主義者提出性別主義者是個「表演」。例如有些男同性戀者在男性群體中可能會特別「表演」他比較男性化的一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的頭像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政治大學讀書及學習行動小組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