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2-25】重新認識我們的島──臺灣1
一、聚會流程
- 閱讀範圍:〈東方驚雷〉第一到七章
- 導讀組員:金煜(第一到四章)、陳宇軒(第四到七章)
- 問題與討論
- 下次聚會細節決定(第二次聚會閱讀範圍:〈東方驚雷〉第八到十四章、其他讀本)
二、導讀內容
第一章:獵殺巫靈
作者先說到自己在印尼小鎮屠倫所遇見觸目驚心的畫面——一具身首異處的青年屍體,再從中引出在印尼尚有不少村落依然有著如此可怕的迷信之舉——人把現實社會的黑暗歸咎為巫靈作怪,是故把一些行跡可疑的陌生人視作巫靈,並對他們進行毆打,甚至殺害。而那些做出如此冷血行為的暴民平常看來卻是友善親切,但為何他們卻如此執意地相信一些我們看來是荒謬絕倫的巫靈之說呢?作者認為這些動亂的的出現都是因為亞洲金融危機所帶來的影響,落後地區的人文化水平不高,是故把生活不如歸因到巫靈之說。而他認為亞洲經濟危機摧毀了不少官商勾結,保護主義等腐敗現象或制度。這某程度上是對亞洲帶來轉機,被迫在經濟結構上進行改造,讓亞洲窮國反倒可以迎頭趕上(15~17)。接著他舉出多個例子展現亞洲(19~20)的潛力。並且以印度為例,展現其年來的變遷以及發展潛力。此後,作者說道人們對亞洲人一直存有的偏見并就此做出解釋(24)。在最後作者又說到屠倫鎮的暴行,以此為引,指出亞洲興起之路並非想像中平坦,全引因為過去的歷史和一些長久累積下來的價值觀在亞洲實在是根深蒂固(29)。但他表示有信心亞洲會如美國般經歷經濟恐慌後重振繁榮。
第二章:我們為甚麼說英語
作者在第一章就埋下了此章的伏筆,說到要破解過去的若干神秘現象,必須瞭解此章提及的海上英雄——鄭和。探討鄭和,就是要瞭解為何後來會讓西方勝過了東方,了解背後的轉捩點。然後便提及了鄭和下西洋的背景(37),亞洲一直以旅行探險聞名,並且舉出多個例子(41~42),然則在鄭和1433年下西洋之後,中國以至亞洲卻在作繭自縛,當時鄭和下西洋,中國船隊在原本可與歐洲交流的情況下,因自傲認為歐洲乃落後之地,故對其不屑一顧。而當時宦官弄權,儒官保守封建,導致皇帝在這些聲音下,決定終止船艦下西洋,再度鎖國孤立,讓其錯失發展良機,也讓歐美相繼崛起(48)。其後又說到印度的例證,不少印度人仍把其落後歸咎殖民統治。然而亞洲各國最後墮後於世界發展的主因(53~54)其實應為——1.亞洲並無求利的文化,以中國儒家思想為例,我們把孝道、宗教等都放在求利之上,是故不存下洋遠行求利之心。2.自給自足,以及國家的自滿心態讓國家固步自封。同時亞洲並不如歐洲般小國林立,導致大國裏一個錯誤的決定並影響深遠。但作者認為,亞洲已經開始慢慢從過去錯誤中醒悟,放下過去的價值觀,開始進行變革。
第三章:建立帝國
在近數十年,亞洲的經濟發展充滿變數,看似商機處處,有志便能在亞洲賺得盤滿缽滿,但一遇到金融危機的時候,卻如計時炸彈能讓人在一瞬一無所有。作者走訪泰國,採訪多人,有有志在泰國建立一新市鎮的“富二代”,(66~68)而這類商人往往都能獲得銀行大量貸款,因為當時世界都看好亞洲的經濟發展,并以著名銀行家畢格斯為例(68~70)表明對亞洲市場有信心的投資者大有人在,是故西方的銀行都十分支持在亞洲的投資以及看好當地的股票市場,但是在操之過急,當地尚未建立完整的法律及金融制度情況下,就發展自由化市場導致其後的經濟危機爆發。
Chap 4日本肚子痛
本篇文章主要講述日本政治與民族性的結構性問題,從而剖析其連帶亞洲經濟走向背後的重重因果。一,日本在某種程度上而言可謂最成功的共產主義(91頁)。許多社會的人情世故(吉田、田中)無法在資本主義的洪流下自我平衡;資本主義國如老美所無法理解的民俗風情,終究在世界經濟格局的進展下不得不去應變。日本長期熟習並引以為榮的社會關係,可謂某種烏托邦式的理想,但在金融危機的衝擊下卻沒辦法應對全球化下資本主義的機制。二,許多價值觀念上的問題或社會上的潛規則如數目驚人的交際費(90)、追求市場佔有率的版圖思維(91)、盤根錯節的關係企業(95)、官商的配合無間與首相的受到漠視(94),日本身為亞洲雁行前端的經濟強國,這些細節在在影響著龐大經濟局勢。
Chap 5亞洲金融風暴
十多年前,亞洲金融風暴橫掃東亞、東南亞世界各國,首先由泰銖狂貶,影響所及無不造成每個人生活的動盪和不安。作者用寬廣的視野並從多方論點思考這場暴風,歸納出諸多教訓如亞洲國家經常忽略的監理基礎架構、對當機立斷的決策過分信任、貪汙問題、以及國際經濟體制規模雖日益龐大但同時也越禁不起震撼,牽一髮而動全身。
Chap 6殘忍的驅力
殘忍的驅力不僅包含人基本生存的意志,也包含眾人對於「成長」的執著。作者起初以雛妓絲麗的故事帶領讀這進入如柬埔寨等國度,透露出在地的諸多辛酸。然而這故事只是個引子。在經濟萎靡的世界氛圍下,我們不得不去探索問題底層更多的因素,雛妓、人口販賣、血汗工廠,皆是我們經常聽見的報導名詞。或許我們會去斥責那些國際廠牌在第三世界國家剝削勞力、壓榨勞工的惡行,但同時卻忽略了身為「受害者」其真正的想法又是如何。就舉文中「血汗工廠」的案子為例,西方主流人道主義者或許認為如此的「黑心」工廠應該將之關閉,卻忽略在像柬埔寨、遼國、越南等國家在當前全球化競爭下的優勢只有廉價勞力,沒了這些血汗工廠,在工廠之外的貧窮人民只會越來越多。又,這些資本企業主的惡形惡狀不能與其工廠較銫相提並論,就如同許多問題不能單以片面了解去決斷。做這在這篇文章中舉出諸多問題並以多方角度來看待剖析,包含以經濟、人文、政治層面來考量,帶領我們對於文章忠提到的案例有更多了解。
Chap 7人生第二春
本文描述泰國、日本等國家經歷亞洲金融風暴後的重生與發展契機。就日本而言,經濟危機後諸多官商掛勾必須鬆脫,才能回到正常的市場機制以求平衡;東南亞方面,在基礎建設和金融架構仍發展不全的情形下,這次的風暴能解釋為轉型期間的陣痛期。兩者或是泛亞洲皆然,創新與制度上的重新整理都是這次經驗所帶來的後續效應。而文章標題的第二春便是從日本橡膠輪胎公司資深員工的例子發想;改變,是必然行經的道路,不只發生在制度方面,也應發生在人們應時應運的彈性方面,同時也證明了金融風暴即使帶來了許多苦難,卻也是亞洲重生的契機。
三、問題與討論
1. 閱讀〈東方驚雷〉一到七章的整體感想?
書中描繪的一些亞洲面貌很能引發大家的思考,理解作者觀感之外,大家也會
提出由自己價值觀出發的思考。以下節錄部分討論內容:
l 日本是社會主義國家但以資本主義方式進行,某些資源的使用方式不符合經濟效率,如小島上只有一點點居民但政府單位幫他們拉了很多管線、郵輪一天去兩次送信等。很不可思議。
l 佩服作者身為駐亞洲記者的深度,以及採訪時面對可能危機的勇氣。以西方國家觀點呈現東亞風貌很引人入勝,同時透過作者的描寫看到亞洲的一些可貴價值觀。
l 作者價值觀很單純「發展就是好的,沒有發展就是落後」的功利主義,第六章很有趣,連看雛妓都是以功利主義
l 喜歡作者拿鄭和和哥倫度的比較,很特別的觀點。關於賺很多很多錢的討論:錢是夠用就好?書中第六章批判血汗工廠,第四章卻說日本對員工福利好不裁員很不經濟,立場似乎有點搖擺,對經濟的立足點不太明確。
l 作者在描寫單一事件時能提供許多其他的相關資訊,而且改覺他蠻有內幕消息的。這本書寫於2003年,又是一本偏趨勢探討的書,對照現在情況去思考很有趣。雖然不完全同意作者某些西方主體性思想,但理解不同的想法、由他人的角度看自己所處的亞洲也是很重要的。
l [我是台大人類學系的學生]會傾向用人類學角度思考第一章關於殺巫靈的思考而不會以「落後」形容。有時候細節上無法認同作者的角度,表面上似乎是在介紹亞洲,但感覺上更像是藉由窺探一個異文化反思自己。
l 從作者的描寫看到很多社會角落在大潮流中求生存的力量,有時候金錢似乎不是那麼重要?
- 大家覺得亞洲的價值在哪裡?重視文化是全亞洲的普遍價值嗎?這樣的價值觀又將帶領亞洲往什麼方向?
許多人提到作者在書中許多時後仍由西方觀點出發看亞洲,以下是大家反思亞洲自我意識的討論節要。
l 西方國家功利主義?亞洲較不功利主義?全球化大潮流下大家都漸漸走向資本社會。
l 東方比較團體主義,西方比較個人主義。文化上先後順序不同,經濟好壞似乎不是關心重點?社會安全網等福利措施更受重視。
l 本書年代好像西方國家所有的東方資訊好像還很不完整,而且有兩個作者的不同觀點,有時略顯搖擺。
l 東西方兩邊的進步是不一樣的。東方文化比較精神觀、西方比較物質觀。全球化下兩邊是在互相學習的。
l 一廂情願以東西方區分價值觀容易走向極端。全球化帶來很多問題,但也帶來很多進步和文化交流,也激發的在地化的意識。亞洲國家應重視自己的主體文化,找到適合亞洲的發展模式,而亞洲本身多樣性高,以亞洲概括而論也很困難。
l 亞洲很注重團體和諧,從小到大教育都很重視團體,我覺得很有趣,常聽到「為了團體的榮譽」等等的口號。
l 聯想到台灣學生不愛問問題,美國學生問題很多。是因為台灣學生比較聽話嗎?亞洲人比較尊師重道、長幼有序?
l 在聯想西方時要注意不要就侷限於美國。
- 中國最根深蒂固,最駭人,讓中國發展停滯不前的價值觀是什麼?
l 儒家文化崇文滅商,不追求經濟發展。但儒家文化是否真和經濟發展有很直接關係。儒家文化似乎在潛移默化中深植於華人價值觀。
l 修身治國平天下的以個人出發的發展觀
l 太子黨、江澤民的掌權,反思「用人唯才」
l 儒家思想跟賺錢真的互相衝突嗎?思考東西方具影響力的思想似乎都沒有直接關於賺錢的論述?
l 馬基維利君王論、聖經中榮耀歸主的思想
l 賺錢的思想不合道義?還是有不合道義的手段?
- 希望台灣發展成什麼樣子?或是理想國的形態?
l 重質不重量的發展,像不丹的樣子:快樂指數高、重精神發展。
l 不同國家標準中產階級的幾本需求不同,物質發展標準不同但大家都很快樂:物質無法直接絕對量化為快樂。
l 社會均富的重要,稅制的公平。社會貧富差距大,即使整體發展有利,資源往往還是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富者恆富,窮者難翻身。希望能有更好的社會住宅制度。
l 作者在書中有描繪亞洲經濟危機當時的全球經濟氣氛,也提到了熱錢。其實現在美國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也使很多熱錢滾進亞洲,世界勢必是要發展更獨立、和美元脫鉤的貨幣制度。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