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992-19】勞動與社會福利新視野分析小組6

 

進行方式:

1.文獻導讀: Free Movement , Social Security and Gender in the EU ,第二章Women and Social Security Today

2.心得討論

 

一、文獻導讀

※婦女的圖像

(1)早期:妻子終生依賴全職丈夫

(2)變遷

職業婦女增加,產生福利需求,社會安全被迫引進津貼與補助以保障婦女的生育風險。但並未改善婦女的地位,婦女工作價值仍然少於男性,且遭受的差別待遇被合法化,因為立法者意圖讓女性回歸家庭。由此,社會安全制度產生了矛盾,即制度目的係為保障受薪階級,但立法者以「中產階級」作為立法的基礎圖像,反而不符合勞動現實。例如:男性的工作薪資不足以養家、家庭破碎、離婚、單身的女性佔女性勞動者的一大部分等。

     

(3)後戰時期:依賴男性模式普遍化

各國相同點:以男性養家為原則

各國相異點:婦女被限制在家內的勞動程度、母親職責的程度、作為勞工的程度

 

(4)現在

歐盟各國對於女性角色的圖像已產生變遷,這種「假想」對於婦女的津貼請求權及福利服務具有重要的地位。即使如此,欠缺性別意識、未反應婦女實際境遇的分類,廣受女性主義學者抨擊。主流的福利分類,被批評有社會階級差異及資本市場導向。產生的後果為,只有受薪的婦女才能進入分析,而不在勞動市場活動的婦女就被漠視

 

第91頁

    女性主義者嘗試在勞動市場的限制中,作不同分類。她們發現男性與社會安全制度間的關係,是廣泛地受到影響的。但女性與社會安全制度的關係,卻是不足的。女性在福利國家的制度底下是倚賴的,且與社會安全的關係是分開的。因此若要從性別角度為福利國家作分類,應將福利國家的制度也納入考量。

 

Lewis 及Ostner:

當將性別作為分類考量,將會切割」原本對福利國家所作的分類。

 

例子一:挪威跟瑞典

挪威與瑞典被歸類同為社會民主模式,然而此種分類,因將性別納入考量而被破壞。在瑞典承認母親就業的制度化,但挪威未作相同處理,因為挪威對婦女的定位,比較接近英國(保守)。

 

例子二:德國與法國,兩國皆被歸類到保守模式,但也有類似上述的情形。

學術研究常忽略勞工的生產性及流動性(他或她是否獨立),是否建立於他人的無酬勞動(他或她的依賴性),因此福利的性別分析應將「私領域」 納入考量。

 

1. Gender Models of the Welfare State in the Member States of the EU

學者由性別觀點,對福利國家的分類:

(1)Lewis 及Ostner(1994)

    以依賴男性模式為基礎,做出的分類有:高度、中度、低度依賴男性等不同程度導向的福利國家。在強調女性定位的學說中,屬於主流分類,本說由移民觀點出發,顧及到女性在原生國及居住國的制度中,所遭受到的差別期待與壓力。(93頁)

 

Kofman and Sales

    對婦女家內無酬勞動有新的觀點,即婦女往往處於義務網絡的中心,不僅照顧小孩,也包括雙親、其他親戚、鄰居及朋友。因此學者認為,應該擴大對於福利服務的定義,將對於人們身心幸福的支持及直接照顧納入福利服務。這些義務影響婦女的公民地位及權利。照顧責任限制婦女投入勞動市場,進而影響她們取得相關的福利津貼。這些義務也阻礙婦女正式參與政治的結構不若男性的參與程度。因為學者關注到照顧義務,基於此種分類標準,他們將是否有義務提供老人家族性支持作為區分標準。丹麥有較少的家族法定照顧義務,因為他們有高比例的老年安全公積金及長期照護制度。

 

Esping-Anderson

在另一個端,許多歐洲國家的憲法,被歸類為「保守」,包括家庭成員的扶養義務。例如:法國人到25歲後,才具有領取津貼的資格,因為25歲是負擔對雙親扶養義務的法定年齡。而在英文、丹麥、瑞典,子女則被期待在結婚前,建立獨立家庭。

 

Ducan

發現性別待遇不平等的差異,不僅存在於國家,且亦存於次國家層級。Ducan做了四種分類:性別福利國家模式、養家導向國家的模式、修正式父權模式、性別契約模式。

 

(2)Siaroff:新教的社會民主福利國、進階的基督教民主福利國、女性動員福利國

 

(3)Sainsbury:以養家為中心的模式、以個人為中心的模式

她強調性別取向的福利國家,要求婦女獲得權利的途徑,不應僅有妻子、勞工身分,亦應包括作為母親及公民的身分。

 

(4)Chamberlayne(1980~1990)

以女性主義及社會政策作為基礎,做出的分類有:

性別中立è未顧及女性處境

性別認同è關注女性獲得平等待遇的障礙,特別是生育議題。

性別重建è強調改變男性角色

性別強化è鞏固女性傳統的角色及價值,強調女性佔據的社會領域與男性不同

 

結論

1. 女性的社會保障議題,觸及多重領域,例如有女性主義與人口學。

2. 社會保障女性的途徑有

(1)婚姻

(2)職業

(3)居住地(較有利弱勢、女性)

3. 跨國協調制度,以依賴男性模式為圖像,因此傳統上保障受僱者的個別社會安全權,而其家屬則享受因之衍生的權利。對女性來說,意味著其衍生權是以婚姻作為基礎。

4. 以居住地作為保障基礎,僅見於北歐社會安全公約。

5. 每個社會安全制度,均有其缺點,因此並無制度能完全提供婦女充足的社會安全保障。

6. 現代化需求,有利婦女地位的提昇,使得婦女享受社會安全的議題能被討論

7.權利的個人化對婦女不利,將削弱婦女所接受到的社會保障,使其成為社會安全制度的次要接受服務者。

8. 性別利益的議題有:因生育的工作中斷、家庭情況的改變

9. 性別議題將成為跨國的問題,因為目前協調制度之執行,已到達國家的等級。

 

 

2.心得討論

張家豪

社會福利制度制定過程中,常會帶有性別意識色彩,制度的運行也更加深性別間之問題。例如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之意識,在育嬰假及育嬰津貼中,制度的設計實際上的運作,因為女性工資平均水準偏低,女性請育嬰假領取替代所得之育嬰津貼,會較男性請領育嬰津貼較有利,常常更加深女性在家照護之現象。故在社會福利制度設計過程中,關於性別之問題需要加以考慮,甚至要考慮跳脫以男性觀點為軸心之價值,亦即文化女性主義之想法,正視女性遭遇之問題,使得社會福利制度設計過程能更加落實男女平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的頭像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政治大學讀書及學習行動小組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