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101-1讀書及學習行動小組開始申請嘍!

★詳細資訊請點我: 讀書及學習行動小組申請細節

★請各組每次討論完務必上傳照片及心得電子檔至平台

主辦單位:政治大學教學發展中心學習促進區(中正圖書館地下一樓)

聯絡方式:ctldlpd@gmail.com,02-29393091#63503周小姐。

part I p.402-416 消解

最後的歷程:消解 微觀的消解是所謂的「小宇宙的終結」,可將此理解為人的死亡,屬於宇宙循環的一部分;相對於此,宏觀的消解則稱為「大宇宙的終結」,可理解為世界末日。 1 小宇宙的終結 1. 為死者祈祝之禱文意義:個人現在應回歸到他對原始創世神性的了解;在他的生命裡,此一神性顯映在他的心中。死亡後有形的肉體已不再重要,精神的真我才是課題。古埃及的入殮經認為死亡能與上帝合一;印地安人的禱詞則提到死者不會想到或關心歸返的問題,與宇宙循環中「深層睡眠狀態」的無意識概念相符;印度佛教則認為死後經反省學習就能返回塵世,進入下一個生命階層,直到突破宇宙之蛋的局限為止(大宇宙的終結)。 2. 《死者之書》死者之書對死亡之旅有深刻崇高的看法。與木乃伊一起下葬,詳細記載死後的歷程,是旅途上的指南書。「死者之書」的基本歷程為:離開肉體的「卡」或「巴」,在阿努比斯代領下,通過地獄及黑暗的試煉,來到諸神及審判官前,通過冥界之門,來到「冥王」奧西里斯面前,進行「秤心儀式」(以負面告解宣示道德的純潔性),隨後搭乘太陽船,航向復活之路,並在來世過著與今生一樣的美好生活。 2 大宇宙的終結佛教:世界末日,循環更新-循環喧囂(Cyclic-Uproar) 馬雅人《德勒斯登古抄本》:廣大的宇宙循環週期之下,所有的較小單位最終可被大致看成是非常接近的。宏觀之下個人是渺小的,只是循環中的一部分。最強烈的象徵表現之一出現在維京人《冰島詩集》中。基督教:戰爭和災難都只是起頭而已,唯有忍耐到底的人能得救。世界末日之時天上將顯現人子的徵兆,但那個時日只有天父知曉。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art I p.273-294 從心理學到形上學

p.273~294 從心理學到形上學 1 神話與夢神話故事、象徵被表達傳遞給人類意識行為模式底下的--無意識慾望、恐懼、緊張。此為一深沉力量,影響、塑造人類命運,並持續決定我們公私領域。 就此而言,心理學關注的夢與神話,皆來自同一無意識的幻想之井,於是他們的文法相同,不同的是夢是睡眠自動發生的產物,以精神官能症的非理性投射方式,把無意識連接到實際行動的領域。神話為一強力圖像式語言,扮演著溝通傳統智慧的角色。其碰觸到人類心靈整體的生命力量,世世代代被孕育、尋覓與討論,擔當社會思想與生活的主要支柱,即生活得以運作的隱喻。藉由這些有效啟蒙形式的研讀、體驗與理解,年輕人得到教育,老人得以傳遞智慧。神話的模式受到意識的控制,讓一種對真實世界成熟、嚴肅且實際的理解,回轉到嬰兒期恐懼與願望的領域。神話的象徵被精神臻於極致的大師視為工具,用以達到最深刻道德與形而上的教訓。於是,人們處於極廣大的意識狀態,而非(無意識的)黑暗。 2 神話非無意識的病徵神話象徵著所有人類的思想與行為,是精神原理特別意義的陳述。這些精神原理(宇宙普遍原則)是在整個人類的歷史中根深柢固的力量,而力量的顯現造就了世界所有的有形結構(所有的事物與存有),及宇宙本身的結構與流動。儀式與神話以比喻的方式,即上帝與神明做為一方便手段(方便法),跳躍人類心智面對形象世界的局限,理解那終極的無限開放性真實本身,並消解於其中。心理分析自超意識墮落至無意識,故以為形而上的領域=無意識。聖經裡的墮落即是指從超意識墮入無意識的狀態,在其中不見宇宙力量的泉源,只見那力量反映出來的現象界形象,此為世界的創造。完成救贖必須回歸超意識,以及隨之而來(形相)世界的消解。如人類出生、生命至死亡的歷程。與英雄在處於無意識領域,代表著的超意識的具體顯英雄的歷險即在生命中成就啟明,靈魂從現象界進入超意識的覺醒。上帝承擔人生命的痛苦(現象界),人在自己內心中釋放出上帝(超意識界)。 宇宙的循環 1 倚靠源頭的規律力量宇宙從永恆的狀態降生,並安住其中,然後在消解回去。要保證不斷重複,沒有終結的宇宙發生循環、秩序,須倚靠來自源頭的規律力量之流,而諸神是控制此能量律則的象徵性人格。 2 宇宙的循環三層面被理解成是宇宙意識自尚未呈顯的深沉睡眠區(無夢與極致的幸福感 ),經過睡夢階段,而達到完全清醒狀態的過程,然後在由此經過睡夢的階段回到永恆的黑暗中(深沉睡眠區)。能量在深沉的睡眠中得到新生,而在白日的工作中耗盡,周而復始。 出於虛空—空間在結束中開始是所有神話的基本原則。有形事物的奮力挺進,最終不可避免的到達他們的頂點,破碎,然後回歸最初產生他們的不朽。宇宙循環的第一階段從無形相破碎成有形相的景象,從超越所有虛空的虛空之中,展現出這支撐世界的神祕樹狀流出層級(世界之創生層級)。此一系列說明了存有奧秘一層又一層的深度,這些層級與英雄在探索世界之歷險中所沉潛的深度相當,英雄將冥思內省之心所知的精神層級加以編號。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art I p. 206-229 拒絕回歸 魔幻脫逃

p.206-229 拒絕回歸 當英雄的探索在穿越源頭,或由於某位男女角色,人類或動物,的恩典而完成後,歷險者仍然必須帶著轉變生命的價值歸返社會。但是這項責任往往遭到英雄的拒絕。 魔幻脫逃 如果勝利的英雄贏得女神或神祇的讚賞,而且又被明確授權攜帶某種既是的萬靈丹回到塵世來,那麼他在歷險的最後階段,便會得到所有超自然贊助力量的支持。但如果這項戰利品是因挑戰他的守護神而取得,或者英雄要歸返世界的意願為神祇或惡魔所憎恨,那麼這個神話循環的最後階段,變成了一場生動活潑的追逐,而且經常是很滑稽的。這個脫逃之舉可能因魔幻般的驚奇障礙與躲避,而變得萬般複雜。 常見魔幻脫逃的變形:延誤追趕 (1) 障礙物 (2) 充滿驚懼的英雄拋在深厚的魔幻事物,保護當事人的詮釋、原理、象徵、合理化說明,以及任何相關事務,可以延遲、吸收已經啟動的「天堂獵犬」力量,允許歷險者回到自己教會的保險箱中,或許還能得到恩賜。 外來的救援 英雄也許必須藉外來的助力,才能從超自然的歷險中歸返。換言之,塵世必須把他找回來。如果被召喚的人一味拖延,把自己封閉在完美存有狀態的致福中(類似死亡),則明顯的救援便會啟動,而歷險者也就歸返了。 出自差異極大文化領域的這三個例子:雷文、天照大神及伊娜娜,充分說明了外來救援的情形。它們顯示出,在中選人整個痛苦過程中,一直照顧他的超自然助力,在歷險的最後階段裡,仍然持續的運作著。雖然他的意識已然臣服,但無意識卻提供它自己的平衡,它再度回到他所來的世界去。不像魔幻脫逃模式中那樣緊握自我不放或解救自我,他失去了自我,不過,透過恩典,它又回復了。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art I p.2-22 序言

鄭景懋的書摘 坎伯在前言提到本書的目的是在於由很多平凡的例子中,去找尋出源自於古代宗教或神話裡的某些真理,他運用了精神分析的方法將它一一解開,因為那些真理也今日已經遍佈在人們的無意識之中,默默地被依循著。這個條路線,其實就是一條內在英雄的道路,走過這冒險的歷程,英雄才能成為超越存在的個體,透過了解這整個故事運作的公式,剩下的只需跟著英雄的道路行走就可以了!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周主題:成果發表籌備會

 

日程表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導讀每周主題

什麼是rootroot之後可以幹什麼?為何我需要root我的手機?root後會有什麼壞處?

recovery是什麼?刷機又是什麼?如何刷機?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本計畫 

 

08:30~08:45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原住民族的土地危機:山地鄉「平權會」政治經濟結構之初探

 

內容摘要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            山地平地化:山胞的政治參與(1945-1960)

1945高一生當任吳鳳鄉(阿里山鄉)鄉長 

1947年將高山族名稱改為山地山胞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四章 闡釋民族自決原裡的規範基準

 

l   無歧視主義:聯合國憲章表示「不分種族、性別、語言、宗教,增進並激勵對於全體人類權利及基本自由之尊重。」無歧視原則,被認為有特別指涉原住民族的意味。一直以來,原住民族因保持其固有生活方式或是和週遭的文化差異而遭受不利的待遇。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