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題:阜陽漢簡詩經研究初探
主講、紀錄:盧啟聰
時間:2012年10月28日上午10時至12時
地點:中正圖書館一樓集思小間B
甲、閱讀材料:
一、文幸福:〈阜陽漢簡詩經探究〉,《國文學報》第十五期,1985年6月,頁251-284。
二、胡平生:〈阜陽漢簡詩經簡冊形制及書寫格式之蠡測〉,收入胡平生、韓自強:《阜陽漢簡詩經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頁90-98。
三、胡平生、韓自強:〈阜陽漢簡詩經復原圖〉:《阜陽漢簡詩經研究》,頁108-110。
乙、討論內容:
一、「阜陽漢簡」簡介
阜陽漢簡是指一九七七年安徽省文物工作隊等於安徽阜陽雙古堆 一號墓發掘出土西漢前期汝陰侯墓中簡牘文書。該墓主為西漢第二代汝陰侯夏侯灶,約卒於漢文帝十五年(西元前一六五年)。由於墓葬早期被盜,槨板塌毀,竹簡被擠壓成塊狀,受到嚴重破壞。後經整理者編纂分為十餘種古籍,因原簡殘損,今名或用傳本原名,或據內容另擬。其內容包括有《蒼頡篇》、《詩經》、《周易》、《萬物》、《呂氏春秋》等。
二、阜陽漢簡詩經評介
(一)文幸福:〈阜陽漢簡詩經探究〉:
文氏為台灣較早,也是惟一較詳細研究阜陽漢簡《詩經》(以下簡稱《阜詩》)的研究者,文文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內容與探究。內容的部分以校釋《阜詩》原文,並將之與西漢三家詩遺文,及今本《毛詩》經文作比較,發現《阜詩》在字句、音譯、詩篇次序、字數、書法等方面,均與四家《詩》學有所不同,可見《詩經》在西漢初期的流傳情況。探究的部分,則以研究其家派來源的問題,以及在《阜詩》中疑似《詩序》文字。今本《毛詩》有所謂《詩序》,自宋代以來,人多疑其為漢儒偽作,然《阜詩》之出土,可證《詩序》部分內容(如「后妃」、「風」、「刺」等)實傳自先秦,並非漢儒無中生有。
(二)胡平生:〈阜陽漢簡詩經簡冊形制及書寫格式之蠡測〉:
《阜詩》由於嚴重殘破、其形制已不能不目了然,但胡氏等在整理《阜詩》時,發現兩個特色,其一是《阜詩》每一支簡只寫一章詩,若文字過多需寫二支簡,則第二支簡會留白,而另一章則重新寫在另一新簡上;二是東漢末年鄭玄等曾指出經學簡冊,其長度以二尺四寸為制,但今《阜詩》則為一尺二寸,由此可見漢初簡冊制度與漢末實有所不同。
三、討論重點:
(一)洪湛侯《詩經學史》中另有一節討論《阜詩》問題,其認為《阜 詩》在家派上與《魯詩》系統稍為接近,原因是漢元王與申培氏皆出自同一系統,且《魯詩》較其他二家更為早出,可聊備一說。
(二)疑似「詩序」的部分,或可就「后妃」一詞作關鍵詞的搜索,觀察其在先秦時期其他文獻是否有不同之意義。
(三)留白簡的形制,從中或可看出墓主的身分,因為如果不是資源充足的話,是不會以一章一簡的形式來書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