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1-5】輕痰讀書會6

讀顧城─小說是審視,而詩是目光_會議記錄(上)1-17.gif

時間:2010.11.26

地點:百年樓306會議室

主持人:鄒適齊

會議記錄:鄒適齊

出席者:楊浩偉、陳柏言、吳東晏、熊信淵、林承樸、劉羽軒、陳彥妏、鄒適齊、邱筠、林欣穎 、莊鑫奇、郭珈妏、氓哥

 

                          1-17.gif

 

前言:其實……我認識顧城是從這首詩開始的,去年棟梁上課介紹的,剛看到這首詩的時候就感覺顧城應該是個很奇妙的人,可以用這麼簡單的字,寫出很深刻的意象。這是顧城的樣子。(眾人:這麼帥?)他常常戴著一個高帽子,他自己的說法是可以……阻絕外面不好的……氣。

 

浩偉:他是沒事!程南洲的後嗣。

 

好。然後顧城是朦朧詩最著名的人物,他自己說朦朧詩是誕生於文化大革命,生自那片人造的原始混沌、空白和毀滅的光芒……它好像是混沌初開,在瞬間經歷了人間的天真時期 。其實朦朧詩它主要的技巧是用意象的堆砌,主要用簡單的意象,可是一般人寫不出來,朦朧詩人卻把那些意象用得很好。

 

浩偉:朦朧詩跟李商隱是不是差不多?比如說無題的那種。

 

我覺得差很多,因為朦朧詩的語言比較簡單。

 

柏言:那朦朧詩到底是什麼意思?

 

可能是寫自己的生活什麼的,用自己喜歡的意象來寫,可能把自己想要寫的事放到一個物體裡面,像是馬啦、海洋啦之類的東西。所以才會那麼「朦朧」。

 

氓哥:跟超現實主義的詩人有什麼不一樣?

 

哈士奇:什麼是超現實詩人?

 

氓哥:超現實就是   (0:02:24~30)

 

哈士奇:其實這很難解釋耶,因為這是後來人說的。

 

氓哥:反正他就是用淺白意象寫一些看不出來特定指涉的東西。

 

哈士奇:對,寫他自己了解的東西。

 

氓哥:那詩人自己會有意識說,我要表現這樣的情感而用這樣的意象,還是詩人本身並沒有特別意指什麼東西?

 

哈士奇:顧城他自己說是他知道自己在寫什麼,可是外人看不太出來。

 

(眾人:這……)

 

哈士奇:就是他每一句都有意圖。好,這是他沒有戴帽子的樣子。

 

哈士奇:他是1956年出生於北京,一樣六、七歲進小學,後來因為文革暴發學校停課,就再沒有受過教育。後來他就自己讀書,他自己在一個訪問裡面說他受法布爾的《昆蟲記》影響很深,因此進入寫詩的階段。他第一首詩是大概六歲,他自己口述給他姊姊,姊姊幫他抄下來,然後寫信給爸爸。他爸爸也是作家,他爸爸叫顧工。

 

(眾人大笑)

 

哈士奇:然後到山東去,這時候開始創作詩。之後他稱這個階段是「自然的我」。然後1974年回到北京,自行讀書,做過很多不同的工作,有木工、油漆工、翻糖工、搬運工、商店營業員,他根本什麼都做過了嘛……然後1979年的時候他二十三歲,遇到他的妻子雷米,開始交往。後來1988年的時候移居到紐西蘭,1988年三月兒子出生,七月的時候移到紐西蘭附近的一個小島上,他自己稱那是「激流島」,啊我忘記講,1986年他遇到李英,就是《英兒》那本小說的「英兒」,後來李英也跟他一起到紐西蘭。然後他1993年的時候死掉。恩……他死掉的原因有好幾種說法,我自己相信他是用斧頭砍死雷,然後再自殺。

 

綠豆:誰是雷?

 

哈士奇:雷就是謝燁。然後他為兒子寫了一本書,在英兒的後半段雷也有寫一些,只有一小部分,大概八、九篇而已吧。下面這張ppt是他自己接受訪問時說的,「自然的我」有〈生命幻想曲〉是代表作,主要是一些很童趣的意象。然後「文化的我」是因為文革,回爸爸到山東,寫一些有接受文革影響的詩。然後「反文化的我」《布林》是代表作,我自己覺得布林很像那個……誰啊?喔!夏宇,我覺得布林很像夏宇的詩。然後「無我」是《頌歌世界》跟《水銀》。然後這是雷,很漂亮。這是英兒,最近的照片。她後來也是嫁給一個作家,是外國人,後來就到外國去。就是他。然後這張是顧城,還蠻可愛的。喔,這是他們在紐西蘭的家中,這是顧城的小孩。剛剛忘記講,他小孩生出來之後就送給當地的人養,自己就不養,可能是因為經濟壓力吧。

 

柏言:好像是想說小孩會搶走他老婆對他的愛。

 

哈士奇:喔。那是顧城他自己說的。()

 

哈士奇:顧城還蠻偏激的。這張是顧城畫的,他應該是畫自己吧,左下角應該是蝸牛。然後這是顧城畫雷。

 

氓哥:同一個人畫的。

 

哈士奇:對啊,同一個人畫的。

 

眾人笑:也差太多了。

 

哈士奇:好結束。好有沒有人要發表自己的讀後感? 

(毅然決然將錄音設備交給楚然)

(0:10:00)

 

楚然:我其實比較喜歡顧城的詩,因為他的小說感覺好像是從詩,就是他把一些想法變成詩的一些中繼,有些句子拆開來的話就覺得跟他的詩作有呼應。比如像〈引子〉,就是鄒適齊引的第一篇文章〈引子〉,第四十九頁吧,有一段就寫說什麼,第四十九頁的第四行他寫說:「我在這停住,不知道是否該把這個話題再繼續下去?就像我小時候彈的一個壞風琴,有幾個鍵沒有聲音,一按到那音樂就停了。」就是我看到當下會覺得說,後面這三句:就像我小時候彈的一個壞風琴,分行,有幾個鍵沒有聲音,分行,一按到那音樂就停了,分行。就是會變成很顧城的那種詩句在,然後還有像那個〈我愛你了〉,就是第一百零五頁,就是下一篇選文。就是你先看到他的引文是:「怎麼也不知道/春天看不見  只有一次/花全開了  開得到處都是」然後你接下來看到第一行就是:誰也沒想到,中間會有最好的日子,而且那麼曇花一現。就是感覺上,這前面的句子就跟他引的詩有一種呼應的感覺,那所以其實我覺得說像顧城,就是他雖然在小說《英兒》裡面寫了很多很棒的句子或是很漂亮的,也不是說很漂亮,就是很深刻的意象,可是我會覺得說沒有像他的詩那麼純粹這樣子。因為他好像裡面指涉的東西就是有點半自傳的事情,然後我覺得說,就是當我看到顧城它真正的生平的話我會覺得他是個爛人,所以我覺得我還是……

 

(眾人笑)

 

對啦,我會想要跳到那個詩,直接跟他對話,不會想要看他處理這些素材的過程這樣子。恩……所以詩也要順便講嗎?

 

哈士奇:有人想要繼續講的嗎?

 

楚然:看是要先討論小說還是連詩也一起講。

 

哈士奇:恩……都可以啊,還是先講小說好了。

 

熊:其實我看完英兒之後,我看第一次的時候真的看不太懂啦,我是看第二次才看懂的。因為他就像楚然剛才說的,他還蠻那個,還是很有詩人的感覺,但其實我看第二次的時候我覺得很驚訝,因為他後面幾篇就是〈我愛你了〉,然後〈早醒〉,然後〈傍晚〉那幾篇他都是很個人化的。就是我看到〈傍晚〉我會想到之前看的《鱷魚手記》那種東西。就他是一個非常個人的一個,非常個人化的一個東西,但是我之後再重看第二次的時候,再重看〈引子〉,我會覺得引子他可以,就是他可以用兩種方式去看他自己,他寫引子的時候他是用一個他跟他老婆的就的朋友的角度去重新看他這個人,然後他寫得很平靜、很平穩,但是他其他地方又寫得那麼……又寫得很奔放,就是完全是他自己的個性,我覺得他,我覺得這一點很厲害,因為〈引子〉,感覺上他是一個很冷靜看著自己發光的人。他〈傍晚〉自己也有提到,就他是具有這樣子的性格,然後我很喜歡〈早醒〉。咦!不是〈早醒〉,我很喜歡〈我愛你了〉這一篇,因為他可以把那個就是,就是作個愛也可以把它寫得這麼……

 

(眾人笑)

 

沒有!他真的把他寫得很夢幻,就覺得說這個雖然是性,但是他只關注愛,他寫出來的東西也就沒有性的感覺,都是愛的感覺。就雖然是從頭到尾都寫在床上的事情,但是就是充滿了很單純很純粹很美好那種愛意。我覺得這個真的是很誇張的厲害,不過其他幾篇我就比較沒有那麼喜歡。〈早醒〉我就不知道他為什麼要一直弄那個羅栓,我想半天我不知道他為什麼要弄那個羅栓……

 

柏言:羅栓是什麼啊?

 

熊:羅栓就是螺絲釘吧?

 

哈士奇:他好像是在修東西。

 

柏言:那是螺絲起子還是螺絲釘?

 

熊:那為什麼羅栓會彎來彎去?是很長的羅栓嗎……

 

楚然:他搞不好打歪之類。

 

熊:對啊!我就不知道他在幹嘛。

 

哈士奇:他常常在家裡自己修東西,他之前當過木工。

 

柏言:哈哈哈。

 

熊:可是為什麼會彎來彎去?是橡皮羅栓嗎?

 

哈士奇:就是…………

 

熊:對啊,就很多東西我看不懂。然後他像是〈傍晚〉那一種,就是那種東西也是,我之前就講過我不太能夠看那種東西,然後〈給曉南的信〉給曉南的信我也不知道他在幹嘛,他那麼多框框是?

 

哈士奇:喔,框框可能他自己不想發表,或是缺漏的。

 

熊:是嗎。我以為是真的有那個信,然後他把他收進去,但是那邊已經缺了之類的。對啊,就是有幾篇他傳達出來的,就是讓我覺得說這個人他把他自己的個性融入文學裡面,融入得很好,像〈引子〉跟〈我愛你了〉這兩篇我就很喜歡。但其實其他部份就他在寫我就覺得說,其實還是那種比較靠著一腔的感情,即將宣洩出來的那種作家寫的小說。

 

哈士奇:其實〈給曉南的信〉是要讀懂這整篇小說很重要的,一個劇情的階段。就很多前面會有讀不懂的地方,可是一讀到〈給曉南的信〉就可以完全弄懂了。所以我才印這篇。  (0:17:28)

 

柏言:就是昨天要睡覺之前有查一下顧城的資料,然後他不是有很多說法嗎?可是我反而比較相信他是,他姊姊後來幫他出版《顧城的最後九天》,他姊姊是有當場看過謝燁的屍首,說她頭上只有一個幾乎看不到的小疤痕,旁邊的斧頭是剛好出現在那裡的物件而已,就她沒有一大堆血泊,只有頭上有一個被擊打的痕跡。顧城要死之前就跟她姊姊說他把謝燁打了,就大概這樣,他死前還是覺得謝燁沒有死,就他只是把她打了,打傷她,可是謝燁後來送醫的時候死掉。所以我覺得顧城感覺還是愛著謝燁,只是他們有爭吵而已。然後就讀〈引子〉的時候,一開始我以為是旁人寫給悼念顧城的信,後來發現又不是,就跟邱妙津的某一篇一樣,好哀傷。然後我發現他很喜歡用花的意象,〈我愛你了〉裡面全部都是花,他有出現曇花、可以開花、開滿鮮花的小樹、還有描述裙子像是花樹,就是他覺得女人就是花的那種意象,還有他有說過很多名言。他有說一句:「兩個女人走在一起的時候,連哲學家都說不出話來。」我覺得他很崇尚某一種純粹的美,他說:「在美的面前,所有東西都形同虛設。」覺得他好像,那個等一下再講,就覺得他詩很受英美那裡的影響,他是要傳達一種景象。

 

熊:應該是受法布爾跟《辭海》影響吧。

 

柏言:恩……可能有。然後英詩派也有一個是朦朧詩派,就跟他的很像,等下再講。

 

(熊:欣穎正在咀嚼)

 

珈妏:那個,我比較想講〈給曉南的信〉的那篇文章,但、但、但是不是因為,但不是因為哈士奇剛才說的就他是關鍵,而是因為,我覺得他裡面的句子會令我想到另外一本書裡面的另外一個人物,只有某幾句啦,不是說全部。因為我我、我、我看這,等一下為什麼今天有點緊張……我不知道為什麼今天有點緊張……

 

(眾人笑)

 

珈妏:等一下,別吵。就是讀的時候覺得他的句子是比較片段的吧,感覺上一句跟下一句似乎是,好像是完全可以拆開來看的,比方說像一百六十六頁裡面,就是我覺得他還蠻跳躍的,比方說像:曉南,人太不一樣,blah……blah,就是這兩行,說了一件事情。然後下一行變成:「我渴,我喝冷水。」好像是另外一件事情,但是他裡面有一些比方說像:我不是愛,我是在夢想一個女兒世界,我的愛是微不足道的。或者是後面:我好喜歡好女孩和好女孩在一起。然後或者是:愛我我是感激的,我不太希望她把我當男人去愛,我想相互照耀,使陰影消退。就是在讀這些句子的時候,會讓我聯想到的是,雖然說扯得有點遠,可是我會聯想到《紅樓夢》裡面的賈寶玉跟他身邊的女孩子相處的那種感覺。然後另外一個對〈給曉南的信〉裡面,比較印象深刻的是我很喜歡他的句子,比方說:我希望他愛我心裡溫和的冰雪。或者是:我是不值得被愛的,所以我不會愛人。像這樣。

 

(珈妏:恩。欣穎妳咀嚼完了嗎?)

 

欣穎:恩……因為我當初看曉南的信也想到賈寶玉,所以我覺得可能跟剛剛熊說的一樣,就覺得〈引子〉他寫得很節制,跟後面差很多。然後我當初看的感覺是,因為他引子的最後一句話說:「這是一個被打開的盒子。」感覺很像他打開的很像是他打開裝了信啦什麼的盒子,可是給我感覺像潘朵拉的寶盒這種感覺。就是盒子一打開之後,會冒出的可能是對愛情的想法,或者是很多的思念或什麼的。對,這是我看的感覺。然後我要繼續咀嚼。哈哈。    (0:23:57)

 

彥妏:我看顧城的作品,一開始零點的鬼那邊就不懂他在寫什麼,可是……現在還是看不懂他在寫什麼,就跟大家剛剛的感覺一樣,看第一篇〈引子〉的時候就覺得他是一個很能控制自己的作家,寫的東西就比較平靜。到那個〈我愛你了〉,我很喜歡這一篇,就跟剛剛熊說的一樣,這幾篇裡面我最喜歡〈我愛你了〉。因為我也覺得,他把那個……寫得非常的漂亮,就很夢幻啊,感覺他是嚮往一種很純粹的美,就覺得是很神聖的吧,那一件事情對他來說是很神聖的。再看後面幾篇,〈早醒〉還有〈給曉南的信〉,給曉南的信我覺得他好瘋狂喔,就是跟之前邱妙津阿,還有鐘文音差不多的程度吧。

 

(眾人:鐘文音?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硬要接個鐘文音)

 

彥妏:好啦沒有沒有……跟邱妙津的那個狠度好像,我覺得很……就是很瘋狂的感覺吧。就覺得這真的是小說嗎?感覺像他自己的自傳那種色彩。

 

哈士奇:是小說也是自傳。

 

彥妏:哦,就覺得很多好像都是真的事,然後就覺得他應該有精神上的問題。看一看覺得他好像發瘋了的感覺……覺得他真發瘋了。可是又有很多令我印象深刻的句子,例如一百六十六頁:「什麼都不可能的時候,回憶就完整了。」然後看他的詩,還是看不懂,但是會覺得很漂亮,雖然看不懂可是覺得他很漂亮這樣吧。

 

羽軒:我覺得顧城他內心其實是一個很幼稚的人吧,他在採用一些意象的時候,會發現他用的都是一些很簡單的東西。覺得他內心雖然是很幼稚,可是他在思考一件事情的時候會想說怎麼跟人家解釋自己的事情,或者是他要跟自己解釋一些他覺得很難過的事情的時候,他想的方向是完全建築在他的想像之中的。就是他比較……算很豐富的想像力吧。然後我很喜歡〈傍晚〉這一篇,就是二一八頁第五行,他說:「我變成了一個比死還要壞的人……」我覺得他這裡用的想法還不錯,我看他就覺得說,他覺得自己應該要死在那個島上,可是他現在不在那個島上,所以已經變成一個比死還要壞的人,離開那個島,到了一個比死還要糟糕的地方。我覺得他用這種想法就非常特殊。我也很喜歡彥妏剛剛說那個「什麼都不可能的時候,回一就完整了。」我覺得那個「照片還是挺美好的,再給我多一點照片吧」直接接到下一段的「我渴,我喝冷水」。我覺得冷水會不會是指,再給我一點照片,就是他藉由冰冷的回憶,去給自己一些交代。因為我覺得他很多在呈述自己悲傷的事情看似好像要寫給對方,其實要寫給自己吧。像是〈傍晚〉是對親人的,告訴他們自己為什麼要離開的原因,應該也是自己跟自己解釋為什麼要離開。因為一個人要離開應該不是很簡單的事情,他們應該會經歷過一些很掙扎的想法。如果他內心想要掙扎的時候,我覺得這一篇就是他給自己的解釋。大概是這樣。

 

哈士奇:剛剛彥妏說那個零點的鬼那邊看不懂,是因為他其實是其中一首詩的前半段,那首詩是寫鬼進城,從星期一寫到星期天,寫很多很奇怪的東西,他故意要排在那邊一定有他自己的用意。

 

熊:所以跟〈給曉南的信〉那邊後面是同一首詩嗎?

 

哈士奇:好像是耶,那首詩很長,可能是他其中的一段。然後我覺得鬼進城這個意象,有人說鬼進城是他用鬼的視角去看鬼,然後他還有另外幾首詩是用人的視角去看鬼。這裡可能就是被鬼入侵了之後才寫的詩。

 

柏言:他是不是很讚賞鬼啊,像那個……引的那首詩也很……鬼,「死的人都是美人」。

 

哈士奇:喔,還有剛剛羽軒說他很幼稚那個,他自己有說他心智年齡在八歲以後就沒有再……

 

(眾人笑)

 

哈士奇:他說他心智年齡一直停留在八歲。

 

筠姐:就是,恩……我今天忘了帶我的文本,所以我的思緒可能很凌亂。我也是因為那首詩讀顧城,可是不是棟樑說的時候,是高中的時候就看過那首詩。就我覺得顧城他給我的感覺是他用很淺白的東西,讓你覺得好像看懂了,可是你要用你自己的話去說這些東西的那種感覺。他寫的作品裡面就是有那種很純美的意象,就是有種很美好的東西,可是有最深層的那種很絕望的東西在,我覺得啦。可是他的散文我沒有什麼接觸,然後我也不喜歡他這個人。我不知道他為什麼要把他兒子送給別人,好像是因為他妻子的關係。

 

哈士奇:不是,他妻子很想要養。

 

筠姐:可是我看是因為它讓他妻子把兒子送給別人。

 

哈士奇:就他自己不想養,可是他妻子很想養。

 

柏言:對,是顧城不想養。

 

筠姐:是喔。

 

熊:大家都跟顧城很熟。

 

筠姐:可是他不是說他渴望得到妻子全部的愛,可是他又愛上另外一個女人,我覺得她是一個非常自我的人。好,然後我不知道我要講什麼了。

 

哈士奇:那個,我剛剛講錯了,〈鬼進城〉是人的角度來寫鬼。那後來鬼進城之後還有寫〈城〉的組詩,是在鬼的角度寫鬼。我剛剛講反了。

 

柏言:好詭異。

 

楚然:聽完就覺得好鬼。

 

浩偉:咳咳。就是很感謝適齊哥選了顧城的散文跟新詩,讓我了解到一個詩人還是不要亂寫散文的好。喔,是小說喔,好。讓我了解到詩人還是不要亂寫小說,免得毀掉自己的地位,我覺得他小說寫得很點點點,我看不懂他在寫什麼……就是不懂啊!因為我小說沒有作任何筆記,因為我根本看不懂,哈哈。那我就來評新詩吧。咦,新詩等一下喔,耶!謝謝。

 

綠豆:我也只是要講詩而已。

 

小冷:喔,我看的是那個〈我愛你了〉。首先,謝謝熊的披薩,還有楚然,喔好,謝謝大家的披薩。就是我覺得他這篇還蠻厲害的,就通常我們講這檔事的時候就會比較害……就是這檔事……

 

綠豆:哪檔事啊?

 

小冷:恩……傳宗接代這檔事。就他其實也表現出很害羞的感覺,他沒有直接寫出來,他用很唯美的其他的東西去代換他想要寫的辭。我覺得他自己在寫的時候應該沒有辦法一次寫完,就他很害羞。好,我講完了。

 

氓哥:恩,因為我沒有帶我自己的文本,所以也……

 

(眾人哈哈大笑)

 

氓哥:所以講的也會很凌亂這樣子,小說的部分我比較喜歡〈我愛你了〉和〈給曉南的信〉這樣子。我也是覺得他跟邱妙津有很類似的地方,我覺得他們都是對於一種,這個世俗的世界上一種不可能存在,或是不可能存久的純美的東西有一個,就是很迫切的想望。就是他們都明白自己做不到,自己得不到,所以最後都選擇了以自殺的方式來……不能說是逃避啦,就是變成他們想要追求這個東西的想望。恩……我可以問一下嗎?因為我對顧城這個人的生平不是很了解,就是他為什麼要砍他的妻子?有什麼特定的原因嗎?

 

哈士奇:他那時候已經精神異常了吧。

 

筠姐:他被英兒背叛。

 

哈士奇:那時候他在德國,就連絡不到英兒,回來發現她已經跟別人跑了。

 

筠姐:他們曾經三個人住在一起過。

 

氓哥:所以的確跟邱妙津很像。

 

楚然:其實顧城跟英兒在一起的過程也還蠻骯髒的啊。就是他老婆把英兒迷昏,然後叫顧城進房間裡面。

 

氓哥:蛤......

 

柏言:他老婆也很怪。

 

氓哥:恩,反正,反正就是恩……顯然顧城應該沒有那個,任何的道德觀念這樣子。他就是完全活在自己一個藝術的追求境界裡面,所以他也不會管倫理道德,他就是想要追求那個美這樣子,我想是這樣。那〈我愛你了〉裡面就是有提到說有很多花的意象,我想是他很為這樣子一個絕美的東西所傾倒,但是他也知道這東西也是淫不可久的,所以才會用花的意象。因為花本身代表了美麗,可是又代表了總有一天將會凋零。那〈給曉南的信〉,我是在思想史的時候看的。

 

(眾人笑)

 

浩偉:氓哥的思想史很忙是不是……

 

氓哥:然後我看完以後就剛好下課了,然後同學看我的臉說:「為什麼你的臉如此蕭索?」

 

浩偉:哪位啊,子齊哥?

 

小冷:龍文嗎?

 

氓哥:這個不要錄進去……恩,這也是跟我當初讀《蒙馬特遺書》……

 

浩偉:喔那一定是龍文啦。

 

氓哥:不是!反正就是我那時候勾了很多句子,但是我現在已經忘記我勾了什麼東西。我自己個人會比較自虐一點,最近會蠻喜歡這樣子的,很深入見骨的文字。雖然說其實對我心情帶來不好的影響,可是又會為這種東西而著迷,就有點自虐的感覺。好,就這樣。

 

熊:就是啊,我剛剛想到那個,陳芳明在文批課講過的。他說愛跟死是文學上的兩個極端,我覺得這個東西就很像。就邱妙津和顧城好像都是在這兩個極端上擺盪,因為我覺得這兩個東西雖然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極端,但其實這兩個極端是很接近的。好,不要用物理的方式去想他,就雖然他們是極端,可是他們很接近。就是這樣,然後我覺得邱妙津她是一直拒絕被愛,但是顧城他有得到愛,但他就是無法滿足,就是一個饑渴的……饑渴的少年,我會用這種方式去比較這兩個人啦。

 

哈士奇:好,現在開始講新詩囉。

 

氓哥:我先說一下,我第一次接觸顧城的詩,很奇怪的是我是在陳樂融的部落格上看到的。陳樂融部落格有一個什麼顧城精選集,他每隔幾天就會來貼一首顧城的詩,我也不知道他為什麼那麼喜歡顧城這樣,然後因此才認識。但是他的詩就是,選的這裡面其實有很大部分就是,也是沒辦法讀懂。以我這種那麼愛亂猜人家的本意的人而言,也完全是摸不著頭腦,但是大部分的詩對我來講還是有感覺,但是還是有一些無從感覺的。比如說〈城‧平安里〉這首,還有〈阿曼〉這首。已經完全超出我的感悟的範圍,個人修行不夠這樣,雖然說顧城的詩大部分都用比較簡單的文字或意象。但是我還是有一些我覺得很好的句子,比如說〈世界和我 (三十)微微的希望〉:「我和無數/不能孵化的卵石/疊在一起」這個不能孵化的卵石我就覺得很喜歡。然後我最喜歡的是,是他的絕命詩嗎?〈回家〉是他最後一首詩嗎?其實之前也就看過啦,我也忘記為什麼看了。好像是跟人家借的文概講義還是什麼就看到了。就是他寫了,通常是爸爸帶兒子回家,然後剛剛說到他把兒子送給誰養是不是?這樣子,其實他作了這樣子的行為,可是他其實看得出來還是很不捨,就是他可能,就是他的感情糾結在一起那樣的感覺。然後他最後說,他希望說:「我要回家/你帶我回家」這句我就覺得非常的動人。那個家可能就是一個形式上的家。但也可能就是,畢竟他還是希望他的心靈是安定的,但是他純美的東西的想望,已經牽引著他,讓他無法自拔這樣子,可是他也是深感痛苦的,後來他的自殺可能也是想要擺脫這樣的痛苦吧。反正我也很喜歡這首詩。

 

綠豆:這是在我某一天晚上一邊吃著披薩,一邊喝著沙沙拿鐵,第一次看完他的詩。我覺得我很喜歡他的詩,講幾個我的感想,〈結束〉那首詩啊,應該就是戰爭結束吧。我很喜歡「江邊高壘著巨人的頭顱。」崩坍停止了那種意象有堆壘的頭顱塌下來的感覺,我覺得這很漂亮。然後「帶孝的帆船」應該就是指他們那些家屬吧。「暗黃的屍布」應該就是說裹著那些頭顱的屍布。我覺得有時間的順序,就是戰爭停止了,接著他們要緬懷他們的時間,最後是歷史歌頌他們:「被痛苦扭彎了身軀/在把勇士哭撫。」非常有藝術的感覺,我就覺得很棒。再來是〈小魚〉,我看小魚看完之後,就覺得應該是很多亂礁,就那種石礁,然後有一個石礁是特別高的。可能是海浪把一隻小魚打進了石礁的凹口裡面,可是海水就是無法在最高的地方蓋過去的感覺。等於裡面只有那個小水灘,小魚就在裡面等死。「吞著細微的水泡/等待潮汐」就是快死了,但是「不會來了」,然後他只能回憶。所以剛才那樣的景象來看的話,我覺得他微微跳起來,可以看到「剛合攏的海堤」,那代表ㄊ就是在海線的後方,就只是說他可以看到海浪打著防波堤的合起來的海堤。但是他已經在海之中,可是他又無法回歸海裡面。我覺得還蠻淒美的這樣子。然後下一首〈感覺〉就是很棒啊,天是灰的、路是灰的、樓是灰的,然後這三個都是灰的,所以魚也是灰的。後面的話,鮮紅跟淡綠,剛剛現小有講,配那個紅色跟綠色是狗臭屁。所以就一灰一明的感覺,我覺得很漂亮。然後我很喜歡〈弧線〉那一首,就是鳥兒迅速轉向的弧線、少年去撿玫幣的弧線,還有葡藤去延伸觸絲的那個弧線、還有海浪聳起的背脊那個弧線。就一段一段的都跟弧線的動向有關。然後每個都代表一個心情,可能是果決啊。想去撿那個硬幣,就是貪婪吧。然後葡藤,海浪就是有點害怕,無限迴圈的感覺,我就覺得他心情的弧線還蠻漂亮的這樣。後面〈那微微的希望〉也很棒。我想問適齊哥啊,就是〈麥田〉那首詩我不知道為什麼叫麥田耶。為什麼取名叫麥田啊?

                                   1-17.gif

活動照片

clip_image003.jpg 

clip_image004.jpg clip_image002.jpg

                                  1-17.gif

本文引用自readandthink - 20101126 讀顧城─小說是審視,而詩是目光_會議記錄(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