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1-5】輕痰讀書會5

閱讀鍾文音──寫作就是一種祈禱的形式

 1-17.gif

 

時間2010.11.04

地點:百年樓106

主持人:陳彥妏

會議記錄:陳彥妏

出席者:楊浩偉、陳柏言、吳東晏、熊信淵、林承樸、劉羽軒、陳彥妏、鄒適齊、邱筠、林欣穎 、莊鑫奇、卜暉珊、楊書愷、氓哥

主題:閱讀鍾文音──寫作就是一種祈禱的形式

 

                                     1-17.gif

 

前言

鍾文音,1966年生,英文名字是Nina,小時候不停轉學,她的文章裡面也常常會提到這部分。並非中文系畢業,是淡江大傳系畢業。本來是想往電影發展,曾經和侯孝賢導演合作,後來發現個性不太適合。當過記者後也覺得不適合便辭職。她三十幾歲的時候第一次得文學獎,相較其他人得獎經驗算晚的,得過林榮三、聯合報、中國時報等文學獎。她的興趣多元,除了寫作,喜歡畫畫和攝影。

美麗的苦痛,是她的作品之一。PPT上的引文是描述攝影、畫畫、文字對她來說是什麼樣的存在。鍾文音說:只有藉助藝術,我們才能走出自我。……有了藝術,才使我們不只看到一個世界。當文字不足以承載思緒的巨大幽微時,影像總是飄忽在前飄忽在後。攪拌得我心癢癢,難忘影中人,難忘影像夢。我對影像的敏感近乎是天生的。畫畫,是屬孩子式的宣洩,不管好壞,只想亂畫。文字,是嗜字者的念念在茲,常在胡言。

以下是鍾文音的繪畫:

 wenin_eimg21257336956.jpgwenin_eimg21275577630.jpgwenin_eimg21284147839.jpg

 

再來是攝影作品:

 wenin_eimg21187892042.jpgwenin_eimg21230750350.jpg

 wenin_eimg21209991778.jpg

 這張PPT是攝影和寫作的結合,我覺得這裡有寫到她的寫作觀:

 wenin_eimg21216741510.jpg

就像這座上海大城每天都是人,好多好多人

在這個地方,天黑得很慢,每個人都在街上兜轉

但一個女孩很孤單

這時候她的孤單就是作家所捕捉的世界 

然後將那個世界擴充成一個大宇宙

 

這就是寫作   

我寫作就像這個女孩,看著無數人生的故事衝向我來

我總是以旁觀看著想著攀爬我的想像世界

同時勾招我自己的深沈底蘊

創作觀:

1.創作於我是在黑暗中摸索自我的層層內裡,通過摸索而開啟人生的鎖鍊,它屬於我,屬於我的光亮與黑暗,所有突出水面的缺口都為了面向一片如汪洋般的完整。

大家看她的作品應該會覺得她自我在摸索,對自我的扣問,藉由寫作,她能看到更清明的自己,也使自己變得更加完整,這就是她的創作觀。

2.我有時候會留存文字的粗礪不削平它,讓人性在其中渾然天成、或磨現出來。我也不喜歡少數知識分子刻意維持純粹的那種偏頗,因為我相信,揉雜、混血,才是真實。

鍾文音認為小說家不應該一下筆就道德化,因為人的內在是複雜的,而且道德也不是你說是就是,小說家應該有能力去理解它的雜蕪性、土地姓、命運性。

另外鍾文音,想要從男性書寫中另闢女性書寫,她認為很多男性作家都喜歡用史詩式、大河式來寫作,她想要跳脫這個寫法,以女性的觀點來寫家族史,避開男性作家所關心的政治,而是以女性最貼切的感受來寫物件,因此是較不主流的,可能會有些人會覺得她比較狹隘。

創作類型主要是旅行書寫和家族書寫。像這次文本裡面,我的天可汗就是在寫她媽媽,她有很多書裡面都有寫到家族,企圖從家族的書寫連結到整個社會。另外也很多作品和旅行有關,旅行對她來說是必要性的,旅行的時候有兩個座標,一為故里,一為異鄉,旅行的時候會產生一種疏離感,那種疏離感反而能讓人發現更新的自己。旅行對她來說也是一種經典的追尋,例如這次選的《三城三戀》有寫到卡蘿。她常常會去追尋一些她的偶像,例如:西蒙波娃、孟克等藝術大師的故居,並且閱讀他們的自傳,從中去反思一些什麼。她的小說和散文是虛實交錯的,試圖打破小說必為虛構,散文必為真實的框架,這是她的寫作風格。

她的作品:島嶼百年物語三部曲《豔歌行》、《短歌行》、《傷歌行》(預計2010下半年出版)、《慈悲情人》、 《中途情書》、《在河左岸》、《過去》、《從今而後》、《一天兩個人》、《女島紀行》、《少女老樣子》、《美麗的苦痛》、《永遠的橄欖樹》 、《昨日重現--物件和影像的家族史》、《大文豪與冰淇淋》、《三城三戀》、《最美的旅程》……,還有很多,那現在可以開始作品討論。

 

                                        1-17.gif

 

作品討論:

 

鄒適齊:我要講卡蘿那篇。因為我國中的時候有看過卡蘿那部揮灑烈愛的電影,讀這篇的時候我覺得還滿深刻的。恩,然後我昨天有去查鍾文音的網誌,上面有一句話,我覺得寫得很好,可是文本裡沒有:生命的大雨已然驟停,那身後事都靜滅,我沒什麼好說了。然後,我不知道要講什麼了。未完成就是結尾。

 

林承樸:就是其實彥妏選的這幾篇文章裡面,我看得懂也很喜歡的就是《慈悲情人》〈陸 半僧半人〉,148頁的:大四時我的租處不遠有一間位在水田邊的咖啡館,四周環繞著水田,農人的田,童年記憶裡的田,有父親在耕耘的田,但我卻如此布爾喬亞地端坐在那裡。你會感覺到一種反差,就是布爾喬亞好像是法文吧,就是講什麼中產階級的意思,像布爾喬亞就不會去做農事,可是她把女兒(中產階級)跟父親(勞工階級)區隔開來,還滿有趣的差別,就藉由這幾句區隔開來了。我還滿喜歡152頁的:我在他的寮房完成十三歲和十七歲都未能完成的身體儀式。接下來看完感覺說就不會有任何色情的感覺,而是一種很神聖的儀式在進行。看完第一句會想說:哦,你們十三歲和十七歲在幹嘛?可是看完會覺得很漂亮。她這邊有敘述:我已經歷了不同系的學長還有安城。感覺就是她把和小陽之間相遇變得很神聖。然後其實小陽到最後也變得有點神話了,有點出世了,和禪宗的感覺有點關係。恩,我想先講到這邊,然後其他看大家講完我再看看還有什麼可以講的。

 

卜暉珊:我看鍾文音的文字會覺得整體而言是流暢的,可是如果仔細看的話,會發現還滿多是她自己還滿有特色的句子。像是標點符號的使用也是。她很多地方都不會用上下引號來表示對話,把對話弄得看起來很像讀白。然後好像不太喜歡用頓號,把頓號都變成逗號吧,還有在斷句的地方也滿特別的。譬如說在小陽那邊,152頁,「很美的,像還是個孩子。我說」在中間的地方。就覺得說她有她獨特的語氣,像她也常常插入一些像兩個字或三個字的短句,就是有一種調合的感覺,雖然東西是很濃烈的,但是插入這一些短句,看起來就會比較平淡一點,不會那麼的激烈。然後有時候會插入獨立句,另外還有發現她一個常用的用法是,她滿喜歡補充說明的,就是講一句話以後再用另外一個方式,可能裡面有幾個字是重複的來做補充。我最喜歡的一篇也是和鄒適齊一樣的是〈芙烈達‧卡蘿的生死愛欲〉。可是我覺得她後面那個158頁的有標22號的那一段,講太多了,就是講的太白太概略性的,我本來想說她如果扯到卡蘿和她自己的書寫關係還滿合理的,因為這樣才是符合她的書寫目的。可是最後:因此我沒事就跑去看你的畫,那段我覺得完全可以刪掉。然後《中途情書》,我很喜歡前面寫的LO會有英文和中文的補充,但我不太喜歡裡面的寫法很甜膩,就會覺得說有點太過濫情的,可是我還滿喜歡她的語氣的,大概是這樣吧。

 

劉羽軒:恩,我只有看《慈悲情人》,還有天可汗的一點點。然後我講《慈悲情人》。就是我剛開始讀的時候很喜歡1的第四段,我覺得這是裡面寫的比較淡的一段,其他都寫得滿濃烈的,就是寫著我對抗著自己的意念,直到累了,我覺得算是有解釋到的感覺,接下來她寫到有關寺廟的地方,就比較不喜歡這種寫法,就會一直想到陳雪的《蝴蝶》,就是講到說以前一個喜歡她的女生後來也到寺廟去當尼姑,雖然他們是同志,這裡是男女,可是就會覺得好像有重複到的感覺。151頁倒數三段,寫釘在原地,我不知道為什麼一直想到武俠小說,我剛剛聽簡介她的風格的時候想說如果她想用比較獨特的風格去處理一個女性語言的話,那可能也是她需要考慮的地方吧。然後在第三段的第一行:在這裡我們曾經如此瞬間老去,我覺得可以刪掉三個字,在這裡我們曾經瞬間老去,就好了。然後我很喜歡153頁第一行,我被感情長期曬傷的臉。大概就這樣。

 

陳柏言:讀鍾文音的小說常常都會看到一些她旅行的地方,像她一開始就寫到她在打包,其實她很多事情都是想靠旅行來講的事,然後像《慈悲情人》這篇的題目就寫到有關佛法,我不知道是不是她讀到什麼佛經然後寫的,就好像有在講說到底什麼是空什麼是真實這些事,雖然她是用欲望的方式寫的,可是有一種那欲望已經交纏的感覺,152頁最後一段:妳有一滴淚,他看見我乳房上方的白皙胸膛上有個半圓般的菸疤。我會想到是不是戒疤的感覺。她把欲望的東西寫的像可能會某種超脫感。然後她裡面的小陽讀起來會令人覺得很可怕,就是他已經有點像怪物,他是自我棄俗的人,對生命有種絕望感,可是不知道為什麼鍾文音會和他搭上線。這個故事是真的嗎?〈陳彥妏:一半一半吧。就是她有一個小學同學,好像小兒麻痺,所以腳不方便,鍾文音不喜歡上體育課,所以他們常常體育課就坐在教室裡。她的小說就是虛實交錯,像她寫到的地點是真的,可能有些事情也是真的,裡面的情節會是虛構的。〉然後,就是我讀完前面到最後162頁那裡,就覺得她這頁其實寫了很多東西,就是時間,就是她寫到童年被時間侵蝕掉,就是爸媽都不在,然後她童年也不在那邊了,然後就寫說,倒數第三段那裡:她回去讓安城再進入她的生活,阻止她去找小陽,覺得她那裡寫的感覺像是用情愛去掙脫另一個情愛,可是那個情愛感覺是深埋在裡面,變成她自己的身體的一部分,可是安城的情愛感覺是肉欲上的那種,我覺得她內裡已經老去,就是被小陽釘住。〈楊書愷:就是她的精神已經死掉了?〉有點像那樣子,感覺他的精神已經死掉又進一步感染鍾文音讓她的精神死亡的那種感覺。然後,讀到〈我的天可汗〉那篇,就是節錄自《昨日重現》,好像木匠兄妹有一首歌叫Yesterday once more,就會想到這首歌。聽說這篇文章,是《看不見的城市》的讀後感?〈陳彥妏:評論這篇文章的人說這是以《看不見的城市》的框架來寫的,以馬可波羅和成吉思汗,隱喻漂泊旅行的自己和不識一字終身未離故鄉的母親〉就後來看也覺得有那個感覺,可是我覺得她裡面還是在講時間,我就寫說:是時間的馳騁以及攻陷。就是攻占。她是在講城,她主要是講城市,她前面把她媽媽形塑成天可汗,是感覺是很厲害的那種,可是她到最後就是有點落魄,她媽媽是不是文盲啊?就是被語言逐出城外的文盲,然後她就是有點可憐那種。就是我想要引用劉羽軒之前寫屈原就是:是一個全知但是並非全能的人,可能就是像屈原那種感覺。然後她〈我的天可汗〉那裡用兩個少女之軀和紅顏以老連續做兩個對比,然後我看到會覺得是朱天文的《世紀末華麗》同名的那篇裡面寫到22歲的模特兒,就是已經老了在業界待不下去,雖然她是少女的身體,但是內心已老化,跟那感覺有點像。然後少女之軀的城外,陽光明麗,以草為枕……那裡我覺得有情愛的暗示。天可汗的下一頁那裡,中間:原來真實與虛構並不存在於可汗的世界,她要聽的只是歡喜之事。我想到是像我外婆,她也是農人,我外婆和我阿嬤都是農人,之前有一次,就今年的母親節,我媽打電話回去跟她說母親節快樂,她說:當然很快樂啊,因為農作收了不知道幾萬之類的。就是她開心的事是那種事,就不會在意語言上的那種,她喜歡的是歡喜的事。然後同頁就消失的城與城那裡,有一段很大段,田之後,就刻意的用長意拉長,我覺得是刻意地攔阻前面讀起來很順的感覺,這一段就會讓我讀得比較慢,然後我覺得她是表現出幸福與農事的艱辛。就是這一段幾乎都是寫相同的農作的感覺,可是她最後一段才寫到幸福,可是只是幸福幾分而已,我覺得她是寫幸福之難得這樣。然後就是複製與質變過來一點,她說她沉浸在她的古早苦難王國裡,她過去的痛苦反而成為她現在的精神食糧。可是她是沒有很用力的寫,是用日常的情節來寫出農村外移的現在的困境,所以他們是不斷的用工作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可能老一輩的人會這樣想,像我外婆也是,下雨也會出去做,我媽都會叫她不要去,可是她都會還是去做,就是那是她的成就。然後,我覺得跟卜暉珊剛剛講的一樣,鍾文音常常會爛尾,像天可汗的最後一段,「所幸,我這個叫阿妹的臣子,並未背棄失勢的可汗。……。」我覺得很像在邀功耶。〈陳彥妏:她後面其實還有。林承樸:她這是節選〉喔,真的喔。然後還有像卡蘿的那個也是有點爛尾,〈陳彥妏:喔喔,我可以解釋一下嘛,就是卡蘿那個不是尾啦,尾就只有到括弧那邊,就是你們說的是22那個嗎?林承樸:嗯,22那段。陳彥妏:是大家說那邊是爛尾嗎?陳柏言:沒有,我覺得還好啦,可是剛剛卜暉珊有講。鄒適其:我覺得是讀他的作品那段。陳彥妏:22那裡是我另外拿出來的,它跟前面沒有關係,22是她旅行時的札記。陳柏言:喔喔,感覺就有點突兀,就沙特說:他人是地獄。我要說:失愛也是地獄。對啊,很怪,就是覺得她也沒有講的比別人好,可是她幹嘛講。就是覺得那裡引用別人的東西,反而顯示自己的弱。然後那個華西街夜市,我覺得有點爛尾,就是寫她開始吃冰那邊,在收驚,我覺得很突兀。〈鄒適其:收驚可能是故意加進去的。〉好,我大概講這樣。

楊書愷:那個我想要回應一下剛剛楚然說的第一篇的〈慈悲情人〉,他說的就是小陽是一個出世嘛,可是我看我個人覺得我比較認同像陳柏言剛剛說的他是一個非人吧,是一個精神已死者,感覺是厭世吧,並不是一種出世的感覺,厭世和出世感覺並不是那麼相同的,出世是選擇一種就是我不要去介入,厭世是對一切都感到槁木死灰、煩厭,然後,我覺得〈慈悲情人〉裡面的人物感覺不是很立體吧。然後我個人比較喜歡的是〈我的天可汗〉那篇,我有收到寄來的補充,她雖然是在寫她媽媽,不過我覺得也是在寫這整個社會上的變遷吧,就是一種城市和農村,該怎麼講,古代和現代嗎,因為她媽感覺是上一代的代表,然後城內的天可汗是下一個世代的代表,她其實裡面很多地方,可能沒有明寫,不過其實有幾個地方有寫到兩個世代的一些衝突,例如說我的天可汗最後那邊:有時我想起母親,然後寫她上小學的經歷,鉛筆盒的鉛筆斷頭啊,然後國語生字本只寫了一些數字,然後拿慣鋤頭鐮刀的她,鉛筆對她太瘦小了,然後還有就是在複製與質變的倒數第二行:城內的人口和集中的財富把城外農村的點點滴滴盡數吸吮而去,然後還有就是在模糊的城界,我覺得就是模糊的城界幾乎是最高的衝突點,模糊的城界的倒數第二段:我在那樣的虛張聲勢哩,卻總是會把記憶帶回那個陪可汗進城的夜晚,城內的喜宴開拔,幾道菜色後,可汗張了手臂瞥了瞥眼睛,示意送餐的侍者把剩下的打包回府續攤,卻見城裡早已不時興這套了。我覺得這些地方都可以讓我看到很明顯的那種世代的落差跟衝突性吧。然後芙烈達‧卡蘿,我個人比較沒有太多的感覺,可能是因為看過那個電影,所以就覺得電影給的感覺比較多吧,然後鍾文音寫的好像不太像在寫卡蘿,比較像是藉由卡蘿來寫她自己的感覺吧,所以我覺得看鍾文音這幾篇來的一個特點就是她可能會用自己的一些經驗去帶入她所看的事情,包括她旅行、包括她看的,包括她的拍攝,好,那大概是這些。

邱筠:剛剛介紹她是大傳系畢業的,我還滿訝異的,因為我覺得她不用那種很迂迴、很華麗的語句,就是內涵很空泛什麼的,我覺得她就是情感和手法都還滿到位的,可是我覺得她描寫的時候,雖然像第一篇是用第一人稱在描述,雖然是這樣,可是我看就覺得她語氣就很疏離,好像很冷靜這樣在陳述一件事情,所以我覺得感覺是她的一種特色。我也很喜歡她加進去的短句,有冷靜的作用,怎麼講,就是用短句還滿尖銳的〈楊書愷:像漫畫的扉頁吧,邱筠:對,應該是這樣講〉,然後,我要講什麼,我要講天可汗那個,還滿特別的,就是她描寫她母親,兩個世代的差異和變化,然後前面就是把母親捧的很高,後面就是寫她年華老去,比較滄桑和衰敗,無法挽回的局面,然後我想問,有作品是寫一個人老去然後…,就是為什麼寫人老都要寫〈陳柏言:滄桑嘛,邱筠:對〉,有沒有寫好的作品啊?〈陳柏言:嗯…。楊書愷:我覺得電影教父是一個。陳柏言:教父?楊書愷:第一集和最後一集就是兩代教父最後只能夠默默地衰敗和死亡。陳柏言:那還是一樣,是要不一樣的。就是我之前看古龍的有一部叫白玉老虎,然後他裡面有一個大BOSS,就是他會死掉但不會老的人,可是他其實已經很老了,可是他完全不會顯現出任何老態〈邱筠:是老妖怪嗎?陳柏言:就是很厲害的人。鄒適其:金庸也有天山童姥。〉,武俠小說比較多。〈楊書愷:韋小寶就是位高權重,還娶了七個老婆。陳柏言:可他還沒到老。楊書愷:可是可以想見他以後一定是這樣。陳柏言:可是不一定,搞不好晚景淒涼。林成樸:可是新版不是他老婆又跑了好幾個。……好開心喔,好多人幫我補充,我講完了。

鄒適其:我讀鍾文音的文字啊,覺得她很多地方會容易讓人有斷裂感,我舉幾個例子,像是157頁的:為什麼?心裡卻想,他不是答應我要再見面的嗎,不再無緣無故地失蹤?可是她又跳出去:他好像受到了什麼精神打擊。這邊,我就覺得她有點斷裂的感覺,然後會打斷閱讀的節奏〈邱筠:特書的寫作手法吧〉我覺得不喜歡這樣,會被打斷閱讀節奏。〈邱筠:很不爽嘛?鄒適其:有一點〉好,就是想講這樣子。

林成樸:就是我想講一下,這個整體的感覺就是我覺得說鍾文音她的小說或是散文,就是後面的那個什麼夜露幽光你最懂、深夜酩酊的舞者,不看的話,鍾文音都寫有缺陷的人,畸零人感覺,小陽是身體上面的,女主角施靈月是心靈上的殘缺,天可汗就更明顯,她媽媽被困在某種看不見的城牆裏面,漸漸地變老,漸漸地與世隔絕,就是從一個中心推往邊界的感覺。卡蘿不用講,卡蘿就是身體和心靈都有殘缺,然後,其實我想回應書愷剛剛說的出世和棄世〈楊書愷:厭世〉,就是我和你的分別可能有差,就是我很簡單把他劃分為入世和出世,所以棄世本身就是出世,出世本身有一種主動吧,除非有某種特殊情況,不然不會無緣無故被出世之類的,我覺得他本身也是一種主動,一個狀態的改變是直接出去的,可能跟分類有關係。

劉羽軒:因為剛剛陳柏言好像有講到一個東西,應該大家都有講到,就是有時候她會有很短的段落,但是我覺得她除了這樣以外,她會刻意的,尤其在天可汗的時候,她會常常散亂地組織她的段落,有時候她是一行就分,而且有時候是感覺是分段但是沒有空兩格〈陳彥妏:那是網路上拿下來的文章,我沒有把它處理好。〉然後我一直看就覺得很奇怪,想說這是她是不是要經營一種風格之類的,但是我覺得像模糊的城界這裡就還滿明顯,就是感覺就短短的一行,突然間爆增一整段,短短的一行再爆增這樣,就覺得她有刻意在阻斷讀者的思路,因為覺得她既然對圖像有概念,就是她攝影上面有概念的話,那她是不是想藉由這種方式來組成另外一種視覺上的刺激,或者是跟她主題的連貫的相關性。

氓哥:我是第一次讀鍾文音的作品,之前都是只聞其名這樣子,我看的感覺是覺得還不錯,就是說雖然說就深度而言,沒有什麼超乎我意料之外,就是寫城市的孤寂、感情,可是我覺得她的語調用的很好,就是她雖然是用一種很抒情的語調,可是我不會覺得很噁心噁爛之類的,我覺得她在那個邊緣,可是沒有到那個太OVER的境界,就覺得還滿能夠打動我的,雖然說我是沒有這樣的經歷這樣。〈慈悲情人〉這章,我是記得它是長篇小說吧,然後有些地方我覺得需要看前後的章節我可能才會比較理解這樣子,可是就那個語氣我覺得還滿喜歡的。然後我注意到157頁的那個寮房,一開始我是很好奇說為什麼和尚的房間叫做這個寮房,工寮的寮,後來我看到寮房和療養院,我想說這兩個字是不是有意的連結這樣子,我覺得是值得思考。然後是我覺得寫得滿好的一篇是〈我的天可汗〉這篇,就是雖然說她寫的也是一個很常見的主題,就是城市對人一個異化的感覺,可是她用母親這個天可汗和城市這個天可汗還有自己,這三個來做一個對照,這其實也很常見,可是她用不是很極端的對比,就是有著重在他們之間的共同性,就是把這個邊界整個模糊掉這樣子,因為這個城市感覺她的意思是不斷在擴大,我們對城市的定義應該就只是那個城所包圍的東西,但是當這個城市的城以前可能是城牆的意思,當這個城牆消失了以後,變成說不再,不是說沒有城市,而是整個世界都將會變成城市的那個樣子,那她描述的母親的恐慌和自己的無所適從,那這兩個我覺得是有層次上的差別,那我覺得也使這篇文章多了很多的層次,那我就覺得還滿喜歡這篇的,而且她用這個天可汗當作這個題目,我就覺得很有趣,就是說天可汗原本的意思就是蒙古的首領嘛,就是一個比較古代的概念,可是她卻用在如此現代的一個書寫裡面,我覺得這個對照是滿有深意的。還有我想問一下,那個芙烈達‧卡蘿,應該真的有這個人吧?因為我好像聽過〈卜暉珊:有,揮灑烈愛的那個卡蘿〉,所以真的有這個人,所以她是有點像代入這個人,所以那個芙烈達‧卡蘿,基本上她的經歷是這樣對不對?〈眾人:對啊。〉就是她的丈夫是也是照這個裡面講的話我立刻就是會想到米蘭‧昆德拉的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只是那個主角是托馬斯嘛還是什麼的這樣子,他也是很算是花心吧,就是他沒辦法守著單一女生的肉體,儘管他真的很喜歡那個女人的,但是他要到處摘野花這樣,可是他其實還是很在意女主角的,所以他們最後還是回去尼斯了,可是這裡她的丈夫沒有位子放置卡蘿的愛這樣子,我覺得可以對照來看,那當然米蘭‧昆德拉我覺得寫得比較好,就是我覺得是層次上的差別吧,就是寫這個卡蘿的文字就是感情當然是很濃厚的但是基本上就比較單一,依照我的閱讀習慣會比較喜歡作者比較多層次的轉變的東西這樣子。總之就是我覺得鍾文音在抒情的文字上我覺得真的表現得非常傑出有特色這樣子,大部分也是很流暢,當然我還是,因為我個人比較不喜歡西化的東西,所以我還是抓到了一個錯誤,不是錯字啦,就是我不是很習慣這個東西,就是〈我的天可汗〉這邊,在繁衍與衰落這裡,消失得城與城倒數前6行,就一開始:記憶不留一絲被足以喚起的痕跡,想說這是打錯字嗎?我一直在替換說記憶不留一絲足以被喚起的痕跡。要不然那個被字可以完全不用這樣子,這是個人小小的偏見。好,就這樣。

吳東晏:我看《慈悲情人》我覺得還不錯,只是覺得它有點中性,就是美嘛不夠美,寫實嘛不夠寫實,富有哲理性嘛好像也沒有什麼內涵,只是覺得說好像單純只是她個人抒情的故事,但是後來知道《慈悲情人》好像是節錄吧,就是它可能還很長,所以我無法判斷就是只用這個來看它到底整個傳述是好不好,但是我覺得是滿好看的啦,如果可以再更美一點的話,我會更喜歡。〈陳柏言、楊書愷:那你覺得他好看的點在哪裡?〉好看的點喔,就是她會抒發很多她跟小陽心情上,就是她一直在透露說她跟別人不同的點在於她跟小陽的關係,別人不會像我跟小陽那麼好,而她也很需要小陽,她把這兩個個連結處理的很好,然後也不用大量的文字去解釋他們兩個的關係,然後關於這些段落,我就是覺得她的字句用的還滿好的,但是我希望那個氣氛可以再美一點,大概就這樣。

熊信淵:其實我在前幾天有看過那個,剛剛彥妏有跟大家講嗎?沒有喔。就是我在前幾天剛好看了那個鍾文音跟另外一個教授對談的記錄,因為我有買那本書,然後就看了一下鍾文音,然後就發現,比起她的作品,我比較喜歡她的人。因為她是一個,怎麼講,感覺她是一個很聰明,就是她的一生中也是在慢慢追尋,然後看她的文字我也會覺得她是一個燃燒自己的人,雖然我比較沒辦法進入她的世界,就她的文字比較不是我喜歡的那種。鍾文音就說,其實她會寫作只是因為就是有一天就覺得說已經被逼到那個,就是被關在好像一個漏水的小鐵皮屋,然後也沒有事情可以做,她自己也知道不行了,然後她就看著底下就是穿行的眾生,她就決定來寫作吧,然後就得獎了,對,她就是這樣子。然後她會說,她就是一個旅行,她的旅行筆記也滿有名的嘛,她會去各個地方旅行,她幾乎去過全世界的每個地方,然後她說她覺得自己必須要把自己投入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她才有辦法找到自己,然後我覺得說她一直在涉足到別人的世界,就不管是外國也好,或者是她大量閱讀那個文學啊或者是藝術各類作品也好,我覺得她都是把自己丟到別人的世界裡面,來尋找自己的那種人。所以我就是,雖然我看完作品之後沒有辦法想到這麼多,但是我看了她跟另外一個人對談的記錄,就覺得說這是一個很厲害的人,然後,關於她寫的東西啊,我會覺得說這是她個人的一個哲理吧,就其實她思考很好,她是講話很有條理,是一個很哲學的人,所以說,但她的哲學實在是太那個,怎麼講,就是跟我的差太多了,而且感覺她是歷經風霜然後得到一個就是老練又穿透一切很有禪意的東西,這個東西我就不太喜歡,像《慈悲情人》就是像這樣有這個風格,恩,對啊,可是在18歲,誰會喜歡這種東西啊?〈眾人:陳彥妏啊〉對啊,18歲的時候當然講的都是那種亂七八糟的愛情啊。然後〈我的天可汗〉就是,因為昨天我跟彥妏求證過,這是鍾文音看完《看不見的城市》之後寫下來的東西,然後我就覺得說我暑假也看完《看不見的城市》,然後我寫出來的東西跟她完全不一樣,然後我覺得她還滿那個的〈陳彥妏:他這篇文章好像有得過文學獎,是林榮三文學獎散文獎第三名吧〉,喔,難怪那篇對談一直提到這篇,對啊,就是對鍾文音來說,因為鍾文音她是一個四處旅行的人,然後對她來說好像就只有她的媽媽是她唯一剩下的根,對談有一個主題是〈上岸或漂流,上床或毀滅〉,然後我覺得鍾文音漂流的根源也是漂流的起點就是她媽媽吧,所以再重新看這篇,我會覺得說,恩,對她個人的生命來講,這是一篇很沉重的文章,可是我覺得不是很喜歡,因為寫個母親也可以寫到繁衍與衰落,我覺得,好啦,她習慣把事情想得很深入,然後我就不予置評。然後看到芙烈達‧卡蘿這篇,我也很喜歡芙烈達‧卡蘿,然後她整個人就是進入她的世界,就整個已經起駕,就是芙烈達‧卡蘿已經降臨在她身上了,所以我也沒有很那個,太可怕了。〈眾人笑。氓哥:是誰可怕啊?芙烈達‧卡蘿可怕?熊信淵:鍾文音可以做到這樣,這種程度,她也很厲害。〉對啊,我不是很喜歡這種作家啦,就是我看到別人在燃燒自己的時候,就真的覺得說可能她一邊寫的時候,她身上就有火冒出來,然後我就無法專心看她的文字了,就覺得這個人在燒,快燒起來了,我會覺得很害怕,對啊,所以我反而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個華西街夜市那篇〈眾人驚呼〉,哈哈哈,我真的覺得這篇寫得很好欸,我看到前面兩篇之後,我真的沒想到她的摹寫對環境的書寫可以寫得這麼好,就是,而且就是可能她對環境的書寫投入的感情比較適當吧,就是她會說鱉啊是成精的,她會書寫一些比較陰暗、比較隱晦的畫面,所以我覺得這個東西對我來說是很新鮮的遊記,也是很新鮮的環境書寫。耶,沒有了,大概就這樣子吧,我還是喜歡這個作家的個人大於她的作品。浩偉他們面試完,待會就進來了。楚然你有要補充嗎?

林成樸:布爾喬亞還滿常用的,PTT都有,就是資產階級或是中產階級的意思。

林欣穎:後來彥妏不是寄了一份補充嘛,其實一開始寫她媽媽的那篇,我有點難以融入,然後看了補充才比較懂她想要寫什麼。然後,芙烈達那個,她是不是有拍成電影?我以前看過,然後,我覺得她寫得給我的感覺跟電影不太一樣嗎,雖然說我有點忘記電影,然後,電影裡面的卡蘿是一個更強烈的人吧,然後她給我的感覺比較沒有那麼強烈,不管是或畫作上或感情上。好,我先講這樣就好了。

郭珈妏:我要講的是第一篇那個半僧半人,我覺得她的名稱取得很好,因為現在在修中國佛學史,然後她其實有講如果你要成為一個出家人,你必須要做到什麼什麼什麼,就其實有很多戒條要遵守,然後很多事情是,對我們來講可能是享受吧,可是你如果要選擇過另外一種生活的話,就要放棄那種享受,就是出家人跟一班人就是有點不太一樣,就是,也可以說不要把他歸類成一般的人,半僧半人就是他一半是,怎麼講,就是小陽他因為身體殘疾,他其實不能剃度嘛,他又選擇在寺廟裡幫忙一些雜物的工作,然後到最後他也選擇要捨棄任何世俗的一切情感,但他的形式又不是一個和尚,就覺得她題目下得很好。就是他在要完全棄絕世俗的情感跟他掛念的人,就是在那種捨跟不捨之間擺盪,就是我覺得這四個字,題目取得很好。恩。

陳彥妏:就是我很喜歡熊剛剛講的,我剛剛完全就是一直點頭,就是我對鍾文音的感覺應該也是這樣吧,然後鍾文音她自己說,她不喜歡不喜歡她書的人〈眾人笑〉,她說因為她的書就是她的人。恩,我也不知道怎麼講欸。就是啊,選這幾篇文章啊,我都在猜大家會有什麼樣的反應,然後可是我猜到的都是不好的,例如會說:《慈悲情人》的故事性太弱啊,或是人物很不明顯啊。或是《三城三戀》像是百科全書的介紹加上自身的投射這樣。然後,〈我的天可汗〉可能大家會說讀不懂。然後,華西街夜市可能會覺得很平凡啊,題材沒有什麼特別的。然後,《中途情書》就是有點自言自語,又太濫情了的感覺。可是我也不是鍾文音她本人,我也無法替她解釋這些東西。可能,我有時候會想說是不是我自己也一直誤讀她了,因為誤讀她而誤解她,然後一直喜歡她這樣子。可是,恩,想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我喜歡她跟喜歡她的原因吧,就是,恩,第一次接觸她的書是因為高中老師她就介紹了幾個她自己的偶像給我們看,就是有介紹鍾文音、鍾怡雯、蔣勳、龍應台…,就很多個,然後就因為我自己就很嚮往旅行這種東西,所以就會去找鍾文音的書。然後我記得我第一本看她的書是《三城三戀》,然後那時候我失戀,可能是因為失戀的時候那種情緒讓我可以完完全全地進入她那本書裡面吧。就整本書就是寫三個城市,然後還有三個藝術創作者,還有她感情,第一個就是卡蘿還有墨西哥城,第二個是孟克和挪威,還有卡夫卡和布拉格,然後整本書要表達的就是─寫作就是一種祈禱的形式吧。恩,那個東西對讀者來說可能會有一點太重了,可是她就是藉由一種,藉由寫作來看清自己,然後,甚至是她什麼都沒有了就只剩下寫作這樣的東西,然後,可能有點太沉重了,那也是她自己解救她自己的方式吧,我覺得我自己可能跟她是同樣的人吧,就是必須靠寫來看清自己、解救自己吧。可能就是因為這樣子,讓我一直把她視為偶像吧,想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就是會覺得,我在加入輕痰之前就會一直秉持著這樣的想法在寫的吧,後來幾次的作品發表會,大家會跟我說可能就是寫得太重了,或是沒有文學性之類的,那時候我才有點醒來的感覺,文學應該還是要算是一種藝術吧,不能只是寫自己的感情,可是這樣講好像有很矛盾,就是想要和大家分享,文學對我來說不只是一種文字的遊戲,也不是供人欣賞的藝術品,文學應該是有一種力量的,對我來說就是撫慰人心的力量,然後選這幾篇其實有企圖的想要讓大家比較認識鍾文音的寫作,因為她主要就是寫家族和旅行,這幾篇就是有扣合到這樣的主題,也有一些她想要說的東西,大概就這樣吧。浩偉你有要講嗎?真的沒有,那我們要結束了嗎?〈楊書愷:氓哥要講。〉

氓哥:就是在場大部分的人是不太喜歡這些選文嗎?〈眾人:沒有不喜歡,只是沒有到很喜歡。〉因為我一開始沒有來,不知道討論的狀況,我是想說到書寫自己感情,或是閱讀的東西那個作者很執著於自己的感情這部分,我是覺得說我們大部分會認為比較有文學性的作品當然是可能是比較廣闊的,不會只有自我,但我覺得如果書寫自我到一個極致,仍然會有文學性的,我覺得那個文學性在哪,就是之前我跟柏言徹夜談話的時候有稍微說到,如果你可以把自己的感情書寫到非常透徹,透徹到很多的讀者類型都能產生共感的話,他是書寫自己沒錯,但是他提昇到一個人類的感情的基本的原型。比如說你們上次討論的邱妙津好了,那《蒙馬特遺書》,是非常自殘式的寫法,雖然閱讀的人不一定是女同性戀或同性戀,沒有她那樣掙扎的過程,但是很多人還是會為之感動,甚至會因為她寫的實在太可怕了而不敢看,那如果她寫的東西真的只是侷限於她自己的話,那為什麼我們這些局外人會那麼喜愛或是害怕她這個作品,就是因為她已經寫到非常透徹的一個程度,她已經觸及到人性裡面普遍性的程度,所以說她才會渲染力那麼的大,所以我覺得寫的東西是什麼並不重要,像你們之後詞選課一定會上到李煜,李煜寫的東西有很廣嗎?沒有啊。他最好的作品幾乎都是寫他亡國之後那樣悲傷的作品,而且你看他的字眼,那個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就這樣好像很平常,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就這麼簡單而已,但為什麼它會是經典的作品,因為他寫的雖然是自己的亡國之痛,他對過去的緬懷,但是他觸及到的是人對於時間對於這個世界的推移所產生的不可挽回的悲哀,這悲哀是很巨大很直接的,所以不管是當代的作者,或是我們現在去看他的作品,都能夠受到感動是這樣子,王國維在人間詞話有說到他拿這個作品和宋徽宗的作品比較,宋詞三百首的第一首,忘記叫什麼了,兩個都一樣寫的是亡國之痛,但王國維更喜歡的是李煜寫的,為什麼?這兩個都是以血書寫成的,但他會比較喜歡李煜,甚至他說他看李煜的詞有釋迦基督擔荷人類罪惡之意,他的意思不是說李煜這個詞的境界很廣大,什麼憂國憂民這樣子,他的意思不是這樣,是他已經達到一個普遍性的程度,就是只要有這樣基本感情類型的人都能受他感動,而不一定是要跟他有同樣經歷的人,那相反的宋徽宗的詞雖然說也是寫得很透徹,就稍微少了一點,那就是這樣的差別,有聽得懂我說的嗎,我覺得我說得亂七八糟〈眾人回應:有〉,那大概就這樣,提供給大家參考。

熊信淵:等下我補充一下剛剛卡爾維諾那部分好了,就是因為《看不見的城市》這本書就是說忽必烈她在跟馬可波羅詢問說他去過哪些看過哪些東西這樣子,然後馬可波羅就跟他報告說很多就是很不可思議的城市,甚至還有摩天大樓之類的,〈我的天可汗〉就是用這樣的方式寫作的。我只是想要講這樣子而已。

陳彥妏:我可以再重放一次PPT嘛,我做了很久欸。〈播放PPT中〉就是雖然自稱是鍾文音的瘋狂粉絲,她的作品我卻只讀完過她晚期的作品,《三城三戀》、《大文豪與冰淇淋》、《慈悲情人》、《中途情書》。 上次暉珊主持的那場讀書會有出現鍾文音的文章,我的反應有些激動,真是對不起!!! 如果你從此愛上了鍾文音的話,我們可以一起存錢買米資助她!因為她覺得台灣的文學之所以走不出國際,是因為都沒有翻譯的作品。以偶像的語錄作為完美ENDING,然後我很喜歡最後兩句,也許只要一直寫,也能寫出一種動人的姿態,還有直至墨水凝結成海洋。 題外話其實我還有另一個偶像,他叫做恩佐〈楊浩偉:聽說恩佐很帥喔,陳彥妏:我都沒看過~~~〉,是插畫家,他的書我倒是全都看完囉!最近都用他的圖文創作來激勵和鞭策自己,而且很想和大家分享,請輕痰眾賞臉看一下囉!

〈楊浩偉:他和幾米差在哪裡啊?陳彥妏:喔,就是幾米比較紅〈眾人笑〉,噢,沒有啦,就是幾米的繪本比較有故事性,會有一個完整的故事,恩佐的是主題性的,像這幾張就是從《寂寞長大了》裡面選出來的。

1013.jpg  

失眠的那晚
我們團聚在一張空白的畫紙上

神秘的樹蛙說
我可以給你靈感
哲學家羊說
我可以提供你想法
狂野的獅子說
我能賦予你飽足的熱情

可是該怎麼下筆
我問

決心可以幫你
他們說
但是關於決心
只有你能給你自己

 1019.jpg

嚷嚷著
你告訴這世界
你對夢想的執著

嚷嚷著
你告訴這世界
你為夢想的犧牲

嚷嚷著
嚷嚷著
你怪所有人
看不見你美麗的願景
嚷嚷著
嚷嚷著
你要所有人都來成全你

越來越大聲
越來越大聲

可是
你永遠不懂

那是你的夢
不是我們的

 

 i23.jpg

 為了完成夢
每個人都得做著許多與夢無關的事情
為了完成夢
每個人都在現實與想像中拉鋸

夢最艱辛的
並不是自己受苦
而是你所愛的人們
因為你夢受苦了

於是在夢的面前
偶爾你還得退後幾步

夢最真實的臉孔
就是尚未成型前
永遠都是虛幻的

可是
就像花一樣
為了那一刻
你願意等待

你等待著季節
你等待發芽
你因為播土而滿身髒亂

但是你心甘情願

為了完成夢
每個人都得做著許多與夢無關的事情
夢在泥土裡滋長
而最營養的土
是苦的
在髒的

而你始終相信
土肥了
花自然就美

 

共勉之 Nina()愛你們!!!!! 謝謝大家: )

 

                                1-17.gif

活動照片

clip_image003.jpg 

clip_image004.jpg clip_image002.jpg

                                1-17.gif 

本文引用自readandthink - 閱讀鍾文音──寫作就是一種祈禱的形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