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99-1-1】返穀讀書會2

                           1-17.gif 

 

慢食/新美食學──作者的定義是?

                          1-17.gif              

第一章

作者在書中時不時地穿插日記,為現況做概述,對應接下來他所要闡述的概念。

 

第一篇日記:義大利當地不再種植甜椒,從荷蘭進口;改種植鬱金香球根,送往荷蘭。相反的,荷蘭讓鬱金香球根開花,種植甜椒出口。

全球農產體系。產銷合作概念。

李嘉圖:國家要生產機會成本最小的商品,與其他國家進行貿易而獲取利益。

→李嘉圖的理論奠基於成本概念,但並不完全,還是有無法被量化的成本,例如土地。

全球各地小農所面臨的問題:努力耕作不值得,價錢拼不過那些壓低成本的大企業。

第二篇日記:文化的流失。外來種取代當地作物,當農民關心著收成時,卻不知道傳統作物背後根植的文化傳統。

第三篇日記:

酪農。動物的問題,廣泛農業問題。

外來種的引入(適應問題還有飼養方法:餵養動物碎屑)

回歸當地品種,再創農業價值。

 

Q.已經被工業化農業取代已久,傳統技術已流失,該怎麼回歸傳統農業?再者,土地已受汙染,還能種植嗎?

A.僅當地老人握有技術,該傳承給下一代人。還有台灣農業很早便已商業化,早已實施慣習農法,或許該借鏡其它國家。

 

Q.大家認為現在台灣農業處於什麼階段(什麼狀況)?

A.農業自給率不足(30.6%):可是稻米自給率其實有九成以上,其原因包括國人普遍飲食習慣改變,不再以稻米為唯一主食。

A.工業與農業爭地耕地不足:其實土地並沒有不足?另外也有汙染問題。

A.休耕或廢耕:無法以農耕取得利益維持基本生計。

A.務農者皆是教育程度低或是中下階層的人,以及老年人。

A.無法取得利益維持生活,青年人出外打拚,人口外流,老年人不一定是為了生計在種田,而是抱持著對土地的情感,或是種田已成為一種習慣。

 

                       1-17.gif

 

現代人習以為常的思考方式:實證論──直線史觀科技科學量化思考……

這種思考方式為我們帶來何種問題?

 

有人說:生態系統改變的主因是農業!?

或許是某種東西改變了土地,導致生態改變。(施加於土地上的化肥、農藥……

 

新混種的問題:水果改良更甜更好,而改良的成本大於收益,這是正確的嗎?

 

重新檢視現行農業,思考傳統農業,並不是要走回頭路。

我們預期科技朝某種方向進行,或許有另一條路?

 中國若自由發展,會變成什麼樣子?

 走另一條路可能對生態環境更好?

                          1-17.gif

第二章

食物的意義:民以食為天。

當食物被大量製造後,食物失去意義?

 

其實並不是缺乏食物,而是分配不均。

綠色革命:讓農地更多,增加產量 I.化學肥料 II.基因改造

工業化農業:長時間地力會下降,短時間內物豐價美,但無法永續經營。

 

     小農 大農

產量/人     高

產量/地  高     單位產量高

 

決策力在中生代,賣地比種地有收益。

現在台灣農地的出售案例越來越多。

農發條例:非農民亦可持有農地,假農舍之名蓋別墅。

 

                            1-17.gif

 

第三章

美食

  品質-好

    -乾淨 生產永續 運送

    公平 經濟永續 社會永續

 

改變社會可以用循序漸進的方法。

 

目前吃的食品多半是化學加工進口冷凍食品……

台南牛肉湯,原料來源1.善化黃牛2.蔬果向台灣各地農民直接購買。

大眾對於好的概念:或許物品本身很好,但是附加於其上的外部成本,讓我們不得不懷疑──它,真的好嗎?

 

天然vs有機 為了有機,造成更多成本 成本:碳足跡……

→有機真的有機嗎?

 

美食:住在鄉村裡,知曉食物來源並且放心,因為他們可能是認識的人所種植的,沒有農藥,或是對地球的沉重負擔。

但一般人可能會認為此種定義的美食一點也不高級。

美食的定義:轉換成 "好的農產品"的定義。

作者的"美食"貼近生活的說法。

 

農業用地的隔壁就是工廠,水資源已受汙染。農工不分。有機經濟成本高,鴻海台塑發展有機壓迫小農(握有水源,又是大企業,階級)

 

階級:農夫的想法如何?ß參加彎腰生活節吧

   常常不會意識到,或是被忽略。資本主義下的社會,發聲也沒人聽到。

我們處於兩極化的社會。

 

資本的定義:以什麼作為資本?人力?人作為工具?

 

"量化"傳統文化價值

無法被量化vs質化"情感"

 

                          1-17.gif

 

活動通知:

10/09 夏耘發表會

10/10 農青共識營

                       1-17.gif

檢討:

每本書的細節無法完全記清,應整理出概念或脈絡,以利釐清討論方向,抓出重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的頭像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政治大學讀書及學習行動小組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