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99-1-7】華夏讀書會4

1-17.gif

相信大家對一些事情還是會有疑問,到底中國的中關村哪裡出色,哪裡特別。

在此小弟,稍微給一些訊息給大家!參考

                                1-17.gif

1970年代末期,中國剛剛走出了文化大革命的陰影,但自1958年大躍進以來發展遲滯不前的中國經濟依然處於一片混亂之中,舊有的計劃經濟體制體制嚴重束縛了經濟發展,導致民眾對現有生活的狀況日漸不滿。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中國從當初的一窮二白髮展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成績應該給與肯定。但由於伴隨改革出現的問題越來越多,圍繞中國改革向何處去的問題大討論也浮出水面。儘管中國政治與經濟精英爭論不休,但中國官方對外所發出的聲音證明,中國對改革近三十年的發展成就表示滿意,未來還將繼續沿著這條路走下去。  

1978鄧小平第三度上臺,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序幕,開始推行由周恩來最早提出的四個現代化,嘗試對當時國內的經濟體制進行全方位的改革,並試圖將中國的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體制轉移到市場經濟上。

  同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舉行。全會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高度評價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問題的討論,停止 “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口號,作出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決策。這場改革運動的目的是以維持社會主義制度為前提,改變生產中不適應生產發展的管理體制和政策,並建立社會主義下的市場經濟。這場改革在農村取得了率先突破,並隨之迅速在全國各經濟領域內推行改革。

  1980年5月31日,鄧小平在中共中央的講話中公開支援了安徽省鳳陽縣實施的“包產到戶”,自負盈虧的農業生產措施。不久,在中國所有的農村都開始實行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要形式的的體制轉變,這種決定在堅持土地最終所有權為國家的情況下,許可農民自行生產、自負盈虧,只繳納部分農業產品。並鼓勵農村發展鄉鎮企業和農業副業,向專業化、商品化的方向繼續發展,並廢除了不適合農村生產力發展的人民公社體制。中國農村的改革取得的成效使得佔全中國人口70%以上的農民逐步擺脫了貧困,並促使部分農民先於其他地區富裕起來。

  1979年 隨著中國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逐漸深入,資本趨向活躍,1979年,中國政府決定放寬對對外貿易的限制,給予廣東、福建兩省的對外經濟活動的特殊政策。在此之前,對外貿易值只佔經濟比重很小的一部分。一年後在鄧小平的大力支援下,廣東省深圳、珠海、汕頭及福建省廈門四個地區宣佈改制為對外經濟特區。將加工裝配、合資經營作為主要的外貿形式,並許可了少量外商獨資企業存在。

  1980 改革開放的四個試點城市的發展模式在鄧小平南下巡視時被給予充分肯定。在1984年進一步開放了上海等14個作為沿海開放城市,並將環渤海地區、長江、珠江、廈漳泉三角州地區辟為經濟開放區。對外開放不斷擴大,有力地推動了中國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

  1982 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鄧小平提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思想,確定在本世紀末實現國民生產總值翻兩番的目標。198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舉行。提出了党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制定了到下世紀中葉分三步走、實現現代化的發展戰略,並提出了政治體制改革的任務。

  這個時期最鮮明的特點就是改革與開放。改革開放從十一屆三中全會起步,十二大以後全面展開。已經從從農村改革開始擴展到城市改革,從經濟體制的改革擴展到政治體制的改革。

  1984年 中國共產黨十二屆三中全會發表《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標誌著城市改革的開始,並在1985年全面展開。鄧小平在1977年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便提出以科學技術帶動社會生產力。1985年的改革更進一步打破了原有的計劃經濟理念,如政府擴大了企業的自主權,認可了私營企業對中國經濟的貢獻和所處地位,將企業納入宏觀經濟的管轄範圍內,與市場調節作用相結合,並對國有經濟成分進行改組等等。儘管如此,但城市的改革取得的進展並沒有預期的成效,因為經歷了1989年政治上的巨大風波過後,中國政府改革步伐放緩。

  1992年 為維護改革開放的大局,退出中國政壇的鄧小平再度出面,並南下巡視中國數個經濟特區,發表了“南巡講話”,提出“發展才是硬道理”。鄧小平指出,判斷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準。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

  鄧小平利用個人威望重新將改革開放的政策穩定下來,並成為中國共產黨執政政策的“兩個基本點”之一。這場講話確保了今後十余年間中國政府既定國策的穩固,也逐步將中國經濟實力帶上一個又一個臺階。接著,中共中央和國務院作出關於加快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決定。

  1992年10月,中國召開了中共第十四次代表大會。中國共產黨提出,要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保持穩定,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一貫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兩手抓,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這確定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997年 2月19日,鄧小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逝世,但是這一年中國實現了在“一國兩制”前提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9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確立了以鄧小平理論為党的指導思想,明確了中國跨世紀發展的奮鬥目標和任務。中共中央先後召開七次全會,分別就農業和農村工作、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制定“十五”計劃、加強和改進党的作風建設等重大問題,作出決定和部署。中國官方媒體報道說,十五大的召開為中國在新世紀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17.gif

 
中關村的發展相較於台灣的科學園區,差異非常大。台灣這邊的科學園區,整個政府的法制規範,配套措施的做得非常好,但中關村雖然有政府高層的支持但卻沒有相關法規的規劃,走私跟代理之間的界線曖昧不明,也因此有許多廠商遊走在法律邊緣,有的人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但也有人因此身敗名裂,即便如此中關村的蓬勃發展,仍是時代下的潮流,並不會因此而退縮。

 

有越來越多的人物登場了,而裡面我最注意到的就是王志東,
因為他的專業和我所修的資訊科學系很有關,他是一個天才程式設計師,
他可以為了寫程式閉門不出,而且獨立研製並推出國內第一個實用化Windows中文環境,
還開了一家公司專門賣他所寫的軟體,他真的是一個很厲害的人,令我非常佩服。

 

 

楊元慶是我非常注意的人 一位人士這本書,細談到如何由安徽長大、在一個農村與一個農村間賣「計算機」,到今天成為一家跨國企業的掌舵者,左右三千億台幣的營業額,曲指算算,這中間不過五年而已;而且我相信──他應該也已經有了自己的信用卡。

經營的知識和智慧,可以在『做』中學,依楊元慶的才智和出身小鄉的經歷,他應該學得很快。所謂現代商業社會的儀態、修辭語言、生活方式,甚至個人休閒運動、閱讀和嗜好等種種「商人文化」,對他而言,是有著那麼一點學習上的慌張,因為這攸關感性,並不如理性邏輯那般容易學,對一個文革時代出生的年輕人來說,他幼年時並沒有浸潤這文化的丁點機會;少了童年啟蒙,他只能透過和「異文化人」接觸的吉光片語時段,自己暗中揣摩,「慌張」,正是這種後進者的苦澀,他少不了要忍受西方人對中國草莽的傲慢鄙夷眼神,即便這中國人是如此虛心向學,而且這草莽不是粗魯,而是未經世事的天真。

 

                            1-17.gif 

活動照片

4-991027.2.jpg 

4-991027.3.jpg 4-991027.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政治大學教發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